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上海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这几天上海17岁男孩汤某跳桥自杀的新闻,酸涩了多少人的心?

通过视频我们看到:卢浦大桥上,无视滚滚车流,孩子和母亲跑的跑,追的追。


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然后,男孩翻上护栏。眨眼间,人没了;

然后,母亲跪在桥上,捶胸跌足,悲怆大哭……

据说,孩子是某职高高二学生。之前和同学发生矛盾,回家途中被母亲责备,情绪爆发,冲下车,选择了轻生。

孩子啊孩子,这是多大的挫折,逼得你活不下去?

母亲啊母亲,如果可以预知未来,你还会不会说同样的话语?

看到悲剧的你我,在唏嘘孩子抗挫能力低的同时,有木有轻轻叩问自己:

生活中,我的抗挫能力何如?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怎么样?

我可是那,曾经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01

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李中莹在《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中指出:

情绪智能EQ包括两点:

1.认识和正确运用情绪帮助自己;

2.用同理心去处理与别人的关系,即了解和分享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当孩子们面对种种困难、烦恼,无法恰当地处理好,从而给爸爸妈妈带来麻烦的时候(哎,多么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发生!)……

心理学专家建议大家:

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

而且,这里的情绪和问题分别可能包含着两类:

父母的情绪,父母的问题;

孩子的情绪,孩子的问题。

我们要首先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

接下来再识别、接纳孩子的情绪。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之后,最后帮助孩子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识别、处理好父母的情绪是重要的前提,接纳孩子的情绪是亲子沟通的关键和核心环节。

02

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汤某的妈妈(我实在不忍心提及这位痛不欲生的母亲)可能不太明白这些道理。

首先,教育孩子的场所不对。

教育孩子是一件极其重要而又耗费心力的工作,原本应该选择在私密安静的环境中,从从容容的进行。

边开车边分心教育孩子,多么危险而且仓促啊!

其次,妈妈带着自己未处理的情绪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责备孩子”,孩子成了家长的“出气口”。

“责备”两个字,透露了很多信息。

比如,妈妈心里是不高兴的。比如,妈妈可能批评了孩子。不仅如此,妈妈可能还说了“我明明告诉过你……”诸如此类的话。

那一刻,妈妈可能沉浸在自己的消极情绪里面,被诸如“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孩子让我没面子”、“孩子挑战我的权威企图挣脱我的掌控权”等等感觉所淹没,自然难以说出温暖贴心的话语。

最后,家长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没有和孩子共情,导致孩子情绪崩溃。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通俗来讲,共情就是把我当做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感同身受。

我们不是孩子,所以不能确切地了解TA们的的生活TA们的所思所想;

我们眼中的芝麻小事,对孩子而言,完全可能重如千钧。

所以,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孩子的眼光看待、思考问题,和他们共情,是亲子关系和谐的关键。

如果孩子告诉我,TA和同学交往中出现了问题,我通常会心里一声长叹:“太好了,TA终于说出来了!”

然后,认认真真地问:“你愿意告诉我事情的详细经过吗?”

然后,轻轻地把孩子拥在怀里,告诉TA:“我理解你的心情。妈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未必能够比你处理得更好。”

最后,我再问:“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还有哪些解决方法,好不好?

03

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事后诸葛亮。”也许你会说。

言之有理。

因为,我也不确定,真正事到临头,我还能不能这么冷静、睿智。

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是“懂得了不少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所幸今天,我被一位美国妈妈,圈了粉,暖了心。

五岁的“熊孩子”泰迪,趁妈妈不注意,翻出剪刀推子,把自己和弟弟妹妹的头发剃成了“阴阳头”。

视频中,面对孩子们、尤其是天真可爱的小女儿丑陋不堪的发型,Stephanie妈妈忍不住泪流满面。

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好丑,好危险,好后怕……

伤心、难过、恐惧、生气……Stephanie的心里一定会五味杂陈。

敲黑板:美国妈妈Stephanie是怎么处理的呢?

她首先诚实地表达了自己即将崩溃的情绪:

她在孩子们面前默默流泪;她对着镜头承认:我今天哭了。

接下来,她开始处理孩子们的情绪。

女儿说:妈妈,我是不是像个男孩子?

妈妈说:不,你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很可爱。

(实际上难看死了!她心疼得不得了。但是发型难看不等于女儿难看,她接纳了女儿的不完美,并给予了孩子坚强的情感支持。)

妈妈问泰迪:你给弟弟也剃头了吗?

泰迪说:剃了一点点。

妈妈赞美他(熊孩子泰迪被妈妈赞美!):好的,你至少很诚实,好样的。

妈妈还安慰他:没有关系,头发会慢慢长回来的。妈妈会有处理办法的。

(泰迪的确闯祸了。但是他的本意是为了帮助弟弟妹妹,出发点是积极的。而且,他毕竟只有5岁啊!妈妈实际上接纳了泰迪的闯祸。)

最后,Stephanie才着手处理问题本身:

她痛痛快快地将三个宝贝剃成了光头。

孩子们快快乐乐地一起游戏。

04

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讲真,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有的甚至更早),爸爸妈妈们几乎天天都在和孩子“斗智斗勇”。

社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

我们常常不堪重负。

孩子的问题,也许就成了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那一刻,我们不想再压抑只想痛痛快快发泄一下自己。

所有的痛苦不堪愤怒委屈,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哒哒”,无情地朝着最脆弱最无助的孩子发射出去。

直到把他们伤得遍体鳞伤。

直到把他们逼到绝境。

亲爱的你,当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时,我们不妨告诉自己:

家是什么?我们心灵放松的场所。

爸爸妈妈是谁?

是最爱我们的人,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最强大地精神支柱。

如果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人不见了,变成了严苛的“纠错人”,或者“老师”,我们受伤的情感将无处安放,我们脆弱的心灵将无家可归。

亲爱的汤某,愿你在天堂安息!

如果真的在天有灵,能不能麻烦你给妈妈带个信:

妈妈,我爱你!

妈妈,我们都不是完人,我不怪你!

妈妈,请你一定要替我、替你自己,坚强地活下去!


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作者简介:佑妈三火,中学教师,生涯规划师,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有趣有料的学习型妈妈。愿和您一起探讨自我成长发展、育儿等和人生幸福休戚相关的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