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萬一平的深圳,到2萬塊一套的鶴崗,房子真的是用來住的嗎?

某天,在一個群裡看到有人在討論,在鶴崗2萬塊可以買一套房。大部分人看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都是,別逗了、怎麼可能、2萬塊是契稅吧……在大家都以為只是個笑話的時候, 也有人開始去搜索相關的信息,房產軟件上搜索出來的結果是,果然,鶴崗崩盤了!2萬塊真的可以買套房。

從20萬一平的深圳,到2萬塊一套的鶴崗,房子真的是用來住的嗎?

從20萬一平的深圳,到2萬塊一套的鶴崗,房子真的是用來住的嗎?

隨後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市,就像當時的“丹東”一樣,迅速被大江南北的人知道,躥升為網紅城市。有的在調侃,有的在核實真假,來自房產軟件上的關於鶴崗房價的數字,刺激了大家的神經,讓大家似乎漸漸淡忘了“漏油奔馳”的事情。

在中國,買不起2萬一平房子的人很多,當看到2萬一套的房子出現,引發了一場集體狂嗨。有的說我要買一套,冬天去看雪。還有的說,我要買一套,將來放骨灰盒,比買墓地還划算。媒體對此更是樂此不疲,孜孜不倦的分析著其中的原因,預想著鶴崗是不是能給全國房價做出點什麼貢獻。

從20萬一平的深圳,到2萬塊一套的鶴崗,房子真的是用來住的嗎?

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在標題為“深圳炒菜聯盟”的微信群裡,一大批深圳工作、在深圳淘金的人,卻在津津樂道的研究著20萬一平深圳某樓盤。你2萬可以買一套,但是我這裡20萬隻能買一平,當有人把兩張截圖發到同一個群裡的時候,顯得格外刺眼。

我們反過來看下深圳。10萬+每平的房子隨處可見,20萬一平的稀鬆平常。有人在問當房價20萬一平,你跟這個城市還有關係嗎,是的,可能一輩子也買不起這樣的房子了。無論你怎麼傷感,如果有人問你,當房價2萬塊一套,你跟這個城市有關係嗎,你會說,抱歉,我對那個不感興趣。

越是崩盤的城市,越是燙手,越是漲價的城市,越趨之若鶩,這是中國人買房的鐵律。所有的漲價各有原因,所有的崩盤都大同小異,專家們開始說鶴崗崩盤是因為經濟,另一個專家又說因為人口,再出來一個接著說是因為供需。來來回回,說的不都是一個意思嘛,經濟不好了,人口就少了,人口少了供需自然失衡,到一定程度就崩盤了。但是雪都融化了,還在研究雪花的形狀,還有意思嗎。

今天不想探討鶴崗到底為什麼崩盤,所有的價值都是市場決定的。

為什麼20萬一平的房子趨之若鶩,2萬一套的房子無人問津?房子的價值到底在哪裡,房子真的只是用來住的嗎?鶴崗2萬一套的房子,是不能擋太陽,還是不能遮風雨?是放不下1.8米的大床,還是鶴崗缺少氧氣?那麼,從這裡看,房子真的僅僅是用來住的嗎?肯定不是。當然,房子更不是用來炒的!

從2萬一套到20萬一平,這之間的差距當然不是住在房子裡的人,而是一個城市的窗外價值。同一片國土、同樣的時區,使用的都是人民幣,每晚7點整看的都是同一套新聞聯播,對於城市來說意義卻不一樣。在這裡,不想再描述深圳的繁華與鶴崗的衰落,更不想再列舉深圳有多少個上市公司,有多少GDP,以及鶴崗有多少挖不出煤的礦,多少遠走他鄉的人,多少賣不出去的房。

房價定義一座城市,城市定義人群,從這個角度來講,房子很大程度的定義了人的價值,房子變成了人的標籤。一個人所擁有的房本的質量,就如同一件商品的出廠標誌。有的人是SMQ認證,有的人是ISO認證,還有的人是“三無”認證。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高級別的認證,所以每個人都在努力的試圖提高自己,試圖拿到那本“高價”的房本。而對於那滿大街2萬一套的房子,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缺的不是房,我要的是可以放得下我靈魂的地方!

鶴崗市,在全國一片哀鴻中“風聲鶴唳”,媒體對根源的各種挖掘,全體民眾的集體“同情”,有那麼一些牆倒眾人推的感覺。資源枯竭、產業衰退、人口流失……這些詞紛紛被用在鶴崗的前面。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比較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我們不要做下一個鶴崗”。

當一個鶴崗倒下,全國的地圖上,會被專家YY出有無數個“鶴崗”站起來。因為被定義為“資源枯竭”的城市,不只鶴崗一個,而是一批。當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確有少許不適感,因為這很容易讓我想到,每個月還完貸款後,我銀行卡的狀態。而這觸目驚心背後,形容的是一個城市,而不是一個人。對於一個城市來講,無疑意味著倒下,就很難再站起來了。

從20萬一平的深圳,到2萬塊一套的鶴崗,房子真的是用來住的嗎?

我們的確應該從事件本身得到點什麼啟示,但絕不是倡導一次三四線城市的集體大出逃,也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集體看空三四五線城市。這種動輒以點及面的大倡導,無疑又是一碗“毒雞湯”。關於鶴崗對全國三四線城市的折射,有幾點總結。

1、鶴崗不能代表全部三四線城市。鶴崗有鶴崗自己的歷史緣由,並非一日之功,不管資源或是經濟,鶴崗的乾枯不代表別的三線不能越來發展越好。全國有無數個三線城市,並非所有都是能源型城市。產業又或者旅遊支撐起一座城市的理由有很多種。通過一個鶴崗,把全國的三四線城市都圈起來,這未免太過武斷。

2、關於投資,在你能力範圍內,儘可能買上游城市。在經過媒體一番鼓吹後,有些在三四線持有房產的人,倒吸一口冷氣,此刻正驚魂未定。如果你在三四線工作,你是剛需,那麼趕快洗洗睡吧,跟你一毛錢關係沒有。如果是投資,買大城市,或者環一線,經濟是正向增長的,你很難等到“資源枯竭”的那天,所以對資產保護比較有把握。

3、第二個鶴崗在哪裡?誰都不知道。把鶴崗的事情說成即將到來的普遍,當成一種“預言”,推廣到全國,很大意義上是媒體的一廂情願。小時候,從父母那裡我們信奉一句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長大了,我們才明白,原來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幹,這才是真實的社會。一座城市,因煤而興起,又因挖不出煤而衰落。這中間經歷了多久,具體經歷了什麼 ,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只是今天看到了一個不太好的結果。所有的人只關心房子,房子,房子,眼裡就只有那“兩毛” 錢的個人利益。對於一個城市來講,意味著什麼卻沒有人關心。今天鶴崗要承受全國人民的口嗨,為嘴炮黨提供談資,是一種不幸,但是本質是鶴崗在以前的日子沒有警醒四個字“未雨綢繆”!這對鶴崗來說到底是一種失誤,還是一種“視而不見”的錯誤,誰又知道呢。

但是鶴崗的“捨生取義”絕對會給其他資源城市帶來警示。在靠山山要倒,靠水水要乾的時候,提前修路挖渠,城市一樣可以繁榮。我想那些不想做下一個“鶴崗”的城市,不想接受全國人民口水“洗禮”的城市,他們會在開發城市“第二春”上無比積極。所以你說第二個鶴崗什麼時候來,以個人角度看問題,和從國家、城市角度對待問題,自然結局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