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的经销商2018年亏损,4S店已经打成了一手烂牌?

2019年4月19日,在奔驰女事件造成的4S店及厂家负面浪潮还未消退殆尽的时候,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了一封致乘用车生产企业的公开信,让这个行业的现状再次得到了关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与广大车主不同,更多的汽车行业从业者更关注的是这个行业是否还能能为自己提供一份可靠的、略为体面的养家糊口的工作,而这封公开信,也在许多以4S店为主的汽车经销商从业人员中广泛传播。

尽管奔驰女事件中,奔驰品牌及4S店的做法非常欠妥,但似乎此次事件的双刃剑效果越来越明显——不仅仅伤害了消费者,也伤害了销售者和生产者。笔者走访了多家4S店,不少4S店打出了金融服务费的具体收费标准、金融服务费可开发票等宣传标语,尽管如此,依然可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店内看车的客户数。汽车版块那蒸发的137亿市值,也为民众增添了一条饭后杂谈的话题。

中国汽车市场不够大吗?绝对够大,连续蝉联世界第一,其中乘用车2018年2235万台的销量,甚至救活了不少国外汽车品牌。但如果平均到全国包含3S、4S、5S店为主的经销商网络已达29578家,则单店只有不到千台销量,如此低的单店销量和经销商价格战,要盈利似乎真的很难。因此,公开信中多次提到的厂家盲目开拓经销商、压库、盲目制定计划。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供需关系是存在的,只是失了平衡。而奔驰女事件,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汽车经销商称为“卖裸车不赚钱”的现状下寻求的众多的出路中,又一个超出预料的“导火索”。

笔者一个朋友说,买卖是一种商业活动。但在汽车行业面前,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似乎总是弱者。因此,4S店被许多消费者冠以“4儿子”等侮辱性称号。其实厂家对此是应该要引起重视的——在消费者眼中,4S店即代表了品牌,因此在错误面前,一个品牌和消费者说这是4S店的行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这是不可接受的。毕竟,买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人生中的第二贵的商品(第一贵是房子,相信没人反驳),而消费者也不是拿着菜刀伤人的坏人,他们可能不懂车,可能不懂汽车这个行业,只想做一个使用者。因此当4S店开放维修过程、零配件价格、各种销售服务流程的时候,消费者不会选择相信,而另一方面,不少从业人员还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消费者可以不懂车,但当他们以强硬的态度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4S店发现自己有很多“漏洞”,因为法制国家已经让他们知道作为消费者应该享有哪些。

从网络和媒体兴起的那天起,那些利用信息不对称,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不懂车”为由的行为,像鸦片一样将4S店拉入深渊。从2000年开始,比市场贵的各种加装及精品、加价提车(大众途观、C-RV等)、强制加装、小病大修(2015年3.15晚会曝光)、不在店内保养不享受质保(直接导致三包法完善此类规定)、高得离谱的零整比、店内强制保险及上牌以及“这个是必须要收的金融服务费”等等。消费者是盲目的,他们会在各类垂直网站的讨论区获得信息,他们也更容易相信处于自己一样地位的消费者。

口碑有时候是致命的,慢性病往往很难察觉。曾今因为需大于求的市场早已不复存在,曾今因为野蛮经营的经销商很多已经倒闭歇业。如何平衡好消费者、经销商、生产厂家之间的矛盾,任重道远,而拆东墙补西墙,无异于饮鸩止渴。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以下为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的一封致乘用车生产企业的公开信全文

53.5%的经销商2018年亏损,4S店已经打成了一手烂牌?

53.5%的经销商2018年亏损,4S店已经打成了一手烂牌?

53.5%的经销商2018年亏损,4S店已经打成了一手烂牌?

53.5%的经销商2018年亏损,4S店已经打成了一手烂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