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是誰的責任?

侃侃的佬黃


大學生就業難是誰的責任?

個人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我們還是應該分清主次,下面我把這些按照從重到輕的順序羅列一下。

1,當下某些大學生自己的責任最大。

以前的大學生真的是百裡挑一甚至萬里挑一的人才,就算沒有包分配製度,他們也不愁找工作。因為他們不僅是有知識的人才,而且和其他人一樣吃苦耐勞,放到哪裡都能頂大用處。

反觀現在的某些大學生,眼高手低,還不會創造價值就總想著安逸舒適的工作環境,豐厚喜人的福利待遇。如果心態放不正,不想放低自己,不想吃苦耐勞,那找不到工作才是正常的。



話說回來了,即便是現在大學生多如過牛毛,那些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中也很少有找不到工作的吧。一些三流大學甚至不入流大學的畢業生如果能夠認清事實放低姿態也能找到工作,可是,怕就怕你總認為自己是大學生心理預期很高,卻不知道自己啥都不會。

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如果你有能力真不用發愁工作,關鍵是你沒有創造價值的能力卻總想著找到不切實際的好工作。對於某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來講,我只能說,先自己反省一下吧。

2,高校擴招和課程落後也是原因之一。

自從高校擴招之後,考大學變得越來越簡單了,當然,考清華北大一類的學校還是很難。與此同時,很多頂著大學生名號的年輕人湧入了社會。他們在大學裡睡覺、通宵打遊戲、談戀愛、遊玩,生活很豐富,唯獨沒有學會傍身的技能,只是高喊著“六十分萬歲”拿了一張畢業證而已。像這樣的畢業生,哪個單位願意要?



▲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而真正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顯然是不多的。

大學生的人數多了,但社會上的工作崗位需求卻沒那麼多,供大於求,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此外,有些大學盲目發展,為了評定等級開設的專業課程真的一言難盡。請來的老師也是不入流的,教授的課程相對落後,就算學生認真學了,到工作時才會發現毫無用處,還得從零開始。學生學不到有用的知識,找工作自然會難上加難。還有一些熱門專業開設太多,遠遠大於市場需求,最終導致人才浪費。

3,人才市場的歧視鏈也有責任。

很多應屆畢業生在剛剛開始找工作時都會遇到招聘方提出的奇葩條件。例如,明明是文職工作卻不要歷史、文學方面的文科生。明明是要求應屆畢業生,又備註需要多年工作經驗。明明是沒有門檻的基礎工作,卻只要名校碩士、博士。不得不說,有些招聘單位就是來湊數的,貌似已經有了“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打算。

雖然有些企業宣稱不看畢業院校,只看個人能力,但絕大部分企業還是隻看畢業院校和第一文憑的。這就導致某些有能力的畢業生找不到心儀的工作,又不太想將就自己,於是陷入兩難境地。

此外,人才市場也有某些潛在的鄙視鏈,不管你承不承認,它都真實存在。而這種鄙視鏈的存在也阻礙了某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



4,家庭教育也有責任。

很多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大學生,就不應該去幹不怎麼體面的工作。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明明他的孩子只是上了一所普通的專科學校,可是他卻期盼孩子能夠當白領坐辦公室,工資低了還不行。最終高不成低不就,一拖再拖,連工作都找不到了。這時家長還會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卻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

而這類家庭裡最容易誕生巨嬰和啃老族,類似的報道我們也看了不少。大學畢業生蹲在家裡啃老,直到完全與社會脫節,這時候家長才幡然醒悟,然而為時已晚。

總而言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責任還是在大學生自己,如果能端正心態學好本領,哪怕不是大學生,找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也不是什麼難事。


夜雨如書


現在每年全國就有六百多萬大學生面臨就業難問題,以前部分大學生國家包分配,現在百分之九十的大學生不包分配了,都是自己畢業出來找工作。

以前部分大學生包分配的原因是土改剛下放(八幾年),國家沒有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法。很多農村家庭戶溫飽解決都成困難,子女讀書沒有學費,小學畢業就沒讀書了。那個時候的大學生很少,全國每年不過一百多萬。加上外出打工的少,國企,公務員,國家需要大量的文憑人才(大學),因此大學畢業就業不成問題,多半包分配。

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國家實行了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法,加上外出打工賺錢的農民工多,因此子女有錢讀書。現在全國每年大學生畢業達六百多萬,私人企業多,國企少,加上國企的工作人員推遲了退休年齡(原50歲左右,現60歲左右),因此國企的工人達到飽和,很少招生。況且現在的公務員工資待遇低(每月三千左右),加上物價生活高,很多大學生畢業不願當公務員,寧願自己創業,找到適合自己的好工作。因此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包分配的原因。

單位公司有熟人的,大學生就業難不是問題。如果沒有社會背景,沒有人際關係,單獨出來找工作,面臨諸多困難問題。

有些畢業大學生從小就被嬌生慣養,在事業工作上吃不得苦,不貪幹,總有啃老族習慣。工作和環境不適應,就轉廠, ̄年跳槽幾個廠,到頭來 ̄分錢沒有,搞不好自己在社會上都混不下去。最後得到的是 ̄無所有,年齡大了,成了剩男剩女不好找對象的地步。父母為了兒女成家立業,大半輩子費盡了所有心血,最後得到的是歲月不饒人,頭髮蒼白,滿臉皺紋,心中說不出的苦。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呀!




董永根


從學校方面:

我,曾經受聘學院,帶兩個大二專業班學生,我給學生上課才一週之際,學生異口同聲說喜歡我的授課,他們說我一週給他們的知識,是他們前任老師一年半都沒有做到的!而我只是一個社會人受聘,這件事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當下太多普通院校的師資水平太次,東拼西湊應付教學,在這樣的學院,學生能學到什麼???

從學生方面:

學生高中三年,就為了高考一搏,那是真讀書,但進入大學之後,這種苦讀精神驟然鬆弛,加之學習氛圍普遍不濃,讀書的動力消失,絕大部分學生開始學習散慢,翹課,戀愛,迷茫……

社會方面:

1,企業對就業者素質要求高,技能要求高,而普通大學生很難達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

2,學生自視清高,對自己大學畢業生的身份有一種不切實際的評估,高學歷低能力現象普遍。

綜上,畢業即失業就不難理解了!這是一個綜合社會現象,不能全怪學生,也不能都怪學校。而社會很現實,按能計酬,按能擇優很正常。


敬畏自然尊重規律


看到這題問,就不舒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位題主你想把這個責任推給誰呢?!網上看到有多人說,今天的大學生,不如農民工。

我早在十年前,正月巧遇兒時的同學,他還記得我在小學成績突出,他說:“你那時家窮,要是你家有錢,你定能考上大學,那個年代大學生很吃香,現在大學生不如農民工。”我當時回答:如果大學生能同農民工一樣能吃苦,學技術,那麼大學生就一定超過農民工,收入肯定比農民工的工資高。我看到有些大學生,以為上了大學,就很了不起,做事傻眼,更別說吃苦,而且現在的大學生很多,當然沒有文革後那麼少的大學生吃香了。大學生改變讀書觀念,改變思想,比農民工強多了!社會的進步需要勤勞,善良,創新,文化,技術,科技


j奮鬥終身


別管什麼責任,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沒能力就說沒能力,怎麼你到哪哪都大環境不好,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

我是05年大學畢業,趕上全國第1批擴招大學生就業!說實話,不管是學文還是學理還是學工科的,只要你專業過硬,大學不是混出來的。要麼溝通能力好點,出來找個活,真不算難事。說的不好聽點兒,還能稍微挑一挑。這裡沒有誇自己的成分,我當時也面試了好幾家大企業,最後從中選擇了一家央企。



我們實習期3個月,全是在現場幹活。天天跟機械打交道,手上的油從來沒洗乾淨過,只有週末洗衣服的時候才能洗個差不多!就這三個月,一大半人就扛不住了,嫌髒嫌累。三個月試用期一過,我們在一線一直呆了一年,才轉到各技術行政等專業崗位!


所以說有些人啊,吃點苦呀,叫苦連天的,覺得自己是大學生了,應該是白領,坐辦公室,對著電腦敲兩下鍵盤就行了。眼高手低,沒有經過歷練,就想著位居高位,幹好差事!的確,出來都是養家餬口,都是為了掙錢。你說為什麼這樣的好事就非得給你一個菜鳥呢?錢多的嫌累,錢少了不願意幹,環境苦的不願意堅持,壓力大的沒能力承擔!所以說啊,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好自為之才是!


美護悠然


咳咳、作為一個在讀大學生、我想以我的觀點來簡單聊聊這個話題吧。



首先、作為個人:

寢室四個人、一個成績稍微好一點點、對專業知識稍微感興趣一點、上課也聽、當然、根本算不上成績好、算不算精通知識。

另一個:喜歡打遊戲、在寢室就是跟女朋友聊天或者打遊戲、當然他在寢室的時間比我們少、因為他有朋友在外面創業、他偶爾會出去幫忙。

還一個:學生會的死忠。大一做幹事累死累活、大二做不做累死累活、好不容易到大三了、做主席累死累活。在寢室的時間很少、天天都是學生會學生會、整個的精力都給了學生會。

剩下我、稍微在學習上比他們忙點、因為我在修雙學位、主修土木輔修計算機。經常是我去上課他們三個在寢室睡覺打遊戲、有時候還感覺自己比他們更充實點更努力點、其實也是到了大三才開始認真、大一也在學生會忙、大二出了一些事情、整個人狀態很不好、可以說渾渾噩噩。大三開始認真聽講做筆記、因為感覺到了畢業工作的壓力!

看看我們這四個人的狀態、很標準的大學生生活。有喜歡聽課的、喜歡創業的、喜歡社團的、喜歡打遊戲的、還有喜歡睡覺的。

確實經過高中低壓抑、到了大學每個人都在努力放鬆自己、尤其是大一、很放縱。而到了大二、大一延續下來的習慣就很難改變了。大二下學期還有兩個月結束的時候、我每天晚上去操場跑五公里、因為晚上沒課、總想找點事做。也就是那個時候起、我才開始正視我的大學生活。

可以放鬆、但不能放縱!及時發現自己的懶惰、拼力改正!



其次:學校方面。說真的、我們學校考勤方面管的很嚴、沒節課都要點到、還要手機放入教室裡的手機袋裡、上課不準玩、可以說很嚴了。

但是、問題出在老師身上。我們的確遇到過好老師、上課非常帶勁、把我們一路帶著走、講的快、我們吸收的好、老師講的也舒服。

但是!就是有幾個老師不敬業!我們俗稱上課五分鐘休息半小時!每說一句話都感覺要斷氣、沒有一點激情一點互動、也不管我們上課睡覺講話玩手機。是、我們是不自覺、但是如果是因為上課太無聊我們才不自覺、那怪誰?我同桌天天喊著要舉報這些混日子的老師!更有甚者、老師上課不講課、放他這門課的教學視頻!看別人的視頻!我靠誰是老師?你是老師你讓我們看網上的別人的教學視頻?服、真心服。



最後:這一代大學生面臨著其它人很難理解的困惑。我們父親那個年代、要麼分配工作、要麼自己早早的出去跟著認識的人打工、哪有那麼多迷茫?他們不理解我們這些大學生有著本科學歷有什麼可迷茫的?可我們真的迷茫。自己的行業前景不足、就業壓力大、我們學著這個專業、可到最後有幾個會從事這個專業呢?

迷茫中、墮落就理所當然了。


小小科技苑


當然這個問題要綜合考慮,我只想在此就大學生自身和擴招兩方面重點談談誰之罪。

78年恢復高考之後,錄取率只有3%,大學的學雜費只是象徵式的收取,大學生畢業包分配,當時的大學生真的受人仰視,真是社會上的香餑餑。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擴招比例增大。我所在城市的頂尖中學,每年僅一本的錄取率就在50%以上,即便是普通中學,落榜率也很低,擴招錄取的高比例可與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比例有一拚。現在幾乎人人都是大學生。

而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瞭解的情況,985,211重點大學學生學習風氣很好,他們清楚10年寒窗就是為了成就自我,我的一個親戚的孩子天大本科,浙大研究生,為了英語四級得高分,考了兩次。他們有目標有追求,所以能真正踏實認真的學習文化課,就業相對輕鬆容易些。而專升本的二本大學,畢業生中英語4級能過的是鳳毛麟角,而通過的也是通過作弊器而過關的,這些學生把上大學僅僅看做是敲門磚,60分萬歲在他們中盛行,掛科掛多科在他們中不以為恥,也有個別同學,因掛科的太多無法畢業而走上輕生之路,大多數同學只要能畢業,能混就混。大家試想一下,二本大學都這樣,那三本大學專科學校的大學生又會怎樣的對待學習呢?

大學本是提升個人能力的熔爐。釆取混世魔王態度的學生們,你們自己走出大學後,會有哪個單位喜歡你們,招聘你們呢。

在就業問題上,不要過多指責客觀原因,要從主觀上眼睛向內,多找自己的原因才是明智的選擇。


蓉顏易流入言林


我就納悶了,為什麼大學生在學校裡面碌碌無為,混吃等死,最後畢業的時候,找不到工作,卻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之前媒體報道過這樣的新聞,高校裡面的絕多數大學生,上課要麼就是逃課,要麼就是打瞌睡;到了晚上的時候,就特別精神,女生要麼就出去約會,男生要麼也出去約會,要麼就通宵打遊戲。

他們的大學看似有了4年,其實你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他們只是把一天的生活,給不斷重複了4年而已。

試想你是一名企業的老闆,當你到了高校招聘的時候,面對的畢業生,要英語,英語不行;要編程,編程就是渣渣;要寫作,什麼也寫不了。

試問這樣的畢業生,你會花5000多塊錢去把他給招進來嗎?

白給你,你也不要吧。

中國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其實都被一句話給坑慘了,這句話就是:

等你到了大學,你就輕鬆了。

等你到了大學,你就輕鬆了,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這句話可以說是一句非常毒的雞湯。

因為高中的老師,沒有教學生如何去認識自己,如何去找到人生的方向,如何才能讓人生更加滿足和幸福,反而一味地把這些責任推卸給學生自己。

最終造成的後果就是,學生為了高考,就不斷地忍辱負重,不斷壓榨自己的學習動力和激情,等他們到了大學之後,自然就不想再努力學習,好好奮鬥了。

所以,如果你大學4年都是混吃等死中度過的,那畢業就失業,自然是再合理不過的。

誰也怨不了啊!


曾少賢


作業文化領域創作者,我想從多個視角來談談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一是大學培養體系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當前大學培養主要側重與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在課程設置上,不能緊隨時代變換而及時調整課程,尤其是與社會緊缺人才掛鉤。當前就業需求量大的主要是技術類專業人才,比如工程、機械、電子、水利等。而大學則主要培養理論型人才,而非專技類人才。當前,我國正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邁進。


二是學生就業觀念有待改善。大學生就業觀念有待轉變,要主動放棄作為象牙塔裡高高在上的感覺,要勇於開拓創新,勇於探索,不怕艱辛,勤勤懇懇。樹立正確榜樣和價值觀,學會騎驢找驢,先就業再擇業。先可以找一分適合的工作來做,一旦有更好的機會再去跳槽等

三是國家政策需強化就業。國家層面應該不斷給予大學生就業創業更多優惠政策,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增加學生就業,比如大學生村官、選調生、特崗講師、大學生見習崗位等,不斷加大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扶持力度。


山若棋


第一個因素,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國家政策的改革,擴大了招生比例,大學生的人數翻翻的增長,而師資力量不同步造成的。

國家自從實行大學擴招後,可以說讓我們上大學的機會不再那麼難了,只要你參加高考了,只要你願意都會有學上,這也就造成了大學生的泛濫,任何事物都會物極必反的,沒有掌握好一定的度,那麼事物就會像相反的方向去發展,雖然擴招大大的提高人們的學歷了,但這也就造成了學歷的貶值,也就是供大於求了,供給側不平衡,造成了用人單位選擇的機會增多了,開出的價格也就大大降低了,畢業生也就不願去了,造成了今天的這個局面,另一方面大學極度的擴招造成了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有的老師看了幾本書就敢給學生來講課,也就造成了學生學習的懈怠,講都講不明白,你還只望學生全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嗎?

第二個因素,大學生畢業期望的薪資待遇和單位給出的不一致,造成供需雙方沒有達成一致。

現在的大學生其實我聽同情他們的,剛剛參加工作,面臨著太多的問題了,首先就是要進入社會,學會生存,自己可以獨立生活養活自己,面臨著高的房價和物價,他們期望畢業就可以拿到月薪過萬的工資,然而現實是骨感的,單位往往會給你當頭一棒,目前本科生要是留在二三線的話,工資平均也就在4000-5000左右吧,而房價呢,均價一萬起,租房房租的成本就要花掉他們工資的五分之一,你讓他們怎麼可能不奢望高的工資呢;我記得我10年本科畢業(重點本科),去招聘會看了看,有一家單位給我們同學開出了一個月八百塊錢,你猜讓他去做什麼工作嗎?讓他去酒廠從事釀酒工作,這不埋汰人嗎。

第三個因素,目前大學生自身的專業素養也是有很大的欠缺,達不到單位的工作需求。

現在的大學生自身的專業素養確實不敢恭維,他們在大學四年都在忙於什麼,忙於人事交往,忙於各種社交應酬,忙於在外兼職賺錢,在最應該提高自己技能的四年,他們卻在幹著社會上的業務,在正確的時間從事著不匹配、不協調的事情,你能指望他們能把專業學好嗎,我們現在走進大學課堂可以看看有幾個人是在全心投入聽課的,有趴著睡覺的,有拿著手機看電視的,有在課堂談情說愛的,還有在宿舍早晨睡到自然醒的;我們再去圖書館看看,你能看到多少人是泡在圖書館看書的,都窩在寢室裡面,男生面對著電腦打遊戲,女的哭的稀里嘩啦追著韓劇,幻想著過上小時代女主的生活。這樣的四年,你還敢奢望你一畢業就給你月薪過萬的薪資嗎,我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拆二代,我們只能做創一代,創造的一代。當然我們不能全面否等,也有很厲害的大學生,他們一畢業年薪能達到十幾萬也是存在的,但這樣的畢竟是極少數。

以上就說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可能不是臺充分,但是絕對具有普遍性,就業難也就造成了考研熱,考公務員熱,希望通過深造下改變自己的就業砝碼,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