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是因為沒有興趣,家長老師該怎麼辦?學會用興趣引領教學

無論是中國的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奉行的都是幾千年來的傳統教學,這種教學就是把現成的課本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然後用考試的辦法去檢驗學生這些知識是否掌握住了,掌握住了,考試成績就好,就是好學生,如果沒有掌握住,考試成績就不好,那就是差學生。如果孩子不想學這些知識,還想辦法逃避或抗拒,那這些孩子就是家長老師眼中的痞學生了。現在家長和老師對這些不想學傳統規定的課本知識的學生,採取的方法大都是強迫,並冠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什麼為孩子的前途著想啊、什麼學習就是艱苦的事啊、什麼現在不學長大後悔啊,逼迫孩子學這些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弄得這些學生都像苦行僧一樣,把學習當成一個沉重的負擔,久之就產生了厭學情緒,這種教育學生的方法現在只是被人們質疑,還沒有人提出過全新的教育方法來代替它。

孩子厭學是因為沒有興趣,家長老師該怎麼辦?學會用興趣引領教學

實際上學生不想學這些課本知識有錯嗎?不想學,他一定對這些知識不感興趣,對不感興趣的東西,他不想學這是人之常情。對這些知識不感興趣那他一定有感興趣的內容或領域,我們給他換一個領域的知識,他也許就感興趣了。所以這時我們家長與老師就肩負著一個發現學生興趣的任務,這個任務現在還不被人所認可。實際上找著孩子感興趣的知識領域並讓孩子在他感興趣的知識領域內發展成長,是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的責任。如果家長老師都對此有強烈的責任感,要比去強逼著孩子去學習他不感興趣的課本知識要強得多。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某事有了興趣,那就能激起他內心關注某事和做某事的強大動力,他就能把某事做好,做得有成就。所以興趣非常重要。興趣在教育中也很重要,孩子對課本知識感興趣,就能激起他學習關注的強大動力,有了學習動力當然就能夠學好,學習成績也一定很優秀。如果孩子對課本知識不感興趣,就不能激起孩子學習課本知識的動力,沒有了學習動力學習就不會好,學習成績肯定不行。這時你如果強迫孩子去學習這些知識,孩子內心對它沒有興趣,只會增加孩子的厭學情緒,再動聽和順理成章的說教也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對孩子成才有害無益。如果在這時,即時地轉變教學方向,去發現孩子的興趣,發現了孩子的興趣,你就在孩子的興趣範圍內給予知識的營養,孩子肯定會像一個久渴的禾苗面臨甘霖而欣喜、而愉快。這樣孩子的發展也就找到了新的方向,而你的教學工作也有了新的轉機。

發現孩子的興趣,在孩子興趣的範圍之內培養孩子如何實施呢?首先要去掉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孩子的興趣可不講什麼大學不大學,更不講什麼升學率,老師家長應首先去掉考大學這個功利性目標,以培養孩子成才為目的。其次老師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善於發現孩子的喜好,發現了喜好也就是發現了興趣。發現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前提是發現,只有發現了學生的興趣是什麼,才能在學生興趣的範圍內培養學生。個人的興趣一般隱藏於對其事情的關注、喜好。要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對孩子進行細心的觀察,看孩子平常好關注什麼,好擺弄什麼,喜歡跟什麼接觸,再仔細分析就能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發現孩子興趣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有了這個發現,以後的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這樣孩子成才的幾率就大得多,並且孩子的學習也會變得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避免了孩子的厭學。再次,發現了孩子的興趣就在這一方面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識,用以輔導孩子,不要出現對孩子的問題一問三不知的狀況。因為你是家長或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你是偉大的。拓展了自己的知識就能更好地輔導孩子,促進孩子成才。

孩子厭學是因為沒有興趣,家長老師該怎麼辦?學會用興趣引領教學

發現孩子興趣在孩子興趣範圍培養孩子,最大的好處就是 培養孩子有一定的針對性。而傳統性教學則是對孩子盲目地進行教學,不講孩子喜不喜歡,都強迫孩子接受。所以在學生喜歡的範圍內進行學習,孩子的學習都是愉快的。而傳統性教學學生學習不一定都是愉快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所學內容無興趣就不快樂,如果還強迫他們學,他們就有包袱就厭學。而用興趣來引領教學的情況下學習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都是快樂的,是名副其實的愉快教育,所以大多都成才,而傳統教學做不到這一點。

現在在我們的教學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大多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讓他們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他們不反對但也不是多熱心,學習成績一般化。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怎麼對待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首先應該讓他們學好課本知識,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多參加課內外活動小組,拓展他們貧乏的知識空間,在參加課內外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就有可能顯現,顯現了興趣,我們就在他們興趣的範圍內去培養他們,成就他們。用興趣引領教學,這在我國的教育上還是個弱點。

孩子厭學是因為沒有興趣,家長老師該怎麼辦?學會用興趣引領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