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教授含淚惜別南方科大:教學,影響了我原創性科研成果的產出

教授含淚惜別南方科大:教學,影響了我原創性科研成果的產出

教學影響科研嗎?——含淚惜別南科大


南方科技大學(SUSTech)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是我心靈嚮往的地方。去年,我申請了南科大,拿到了長聘教授聘任信。今年初準備前往報到期間,由於教學課程安排方面的一些問題,最終決定不去了。
下面是我寫給同事們的“離別信”(出師未捷身先死),歡迎批評。

教授含淚惜別南方科大:教學,影響了我原創性科研成果的產出


-------------------------------------------------------------------
大家好!
再過三個多月就要加入X頭領導的大家庭了,在這裡先向大家問個好!
在和xx交流上課的安排時,發現了一些問題。由於教學工作量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也關係到SUSTech計算機系發展的基調,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香港科大時,我們系裡的許多事情都是faculty一起討論。我給X頭寫了一封郵件,談了談我對教學和科研的一些思考。下面copy給大家,希望能給大家愉快的週末生活再增添一些茶餘飯後的談資,調節一下緊張的教學科研生活。
Enjoying ...
王立新
---------------------------------------------------------------------
Dear X,
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問題想和你探討一下(我已經進入“工作狀態”了哈)。由於學校網站主要是用中文寫的,為了更準確的引用學校的辦學目標等大政方針,這封郵件用中文來寫。我知道幾年來你在教學上花費了巨大的時間與精力,想聽聽你的思考。
一、對於regular faculty來講,多少教學任務比較合適。

在學校網站最開始的“學校概況”欄目中,SUSTech到2025年的中期目標是“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2025年也就是六年之後,時間很緊啊!所以,我想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首先至少要做到不會對這個最重要的目標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教學(尤其是低年級本科生的教學)會使教授的時間碎片化,不利於長時間靜心思考,因此會影響比較深刻的原創性科研成果的產出(對跟蹤性研究或許影響不大)。
這是基本事實,不應該視而不見。近年來,美國研究型大學紛紛聘請part-time lecturer來上本科生的課程(這些part-time lecturer都有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完全可以勝任這些本科生的教學任務),讓他們的regular faculty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專心於科研。既然我們的目標是在從現在開始的六年內“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我想我們至少在發展方向上應該和美國這些真正的研究型大學保持一致。
二、從系網站上看,系裡聘請了不少“研究助理教授”。從科研的綜合能力來講,是正式的“助理教授”科研能力更強,還是“研究助理教授”的科研能力更強呢?我想,顯然是正式的“助理教授”科研能力更強。那麼,為什麼我們讓科研能力更強的“助理教授”去從事繁重的本科教學任務(因而使其時間碎片化),而讓科研能力更弱的“研究助理教授”全部時間去從事科研呢?打個比方,“助理教授”是“殺牛刀”,“研究助理教授”是“殺雞刀”,本科教學是“殺雞”,原創性科研是“殺牛”,那麼我們現在的體制安排是“殺雞用牛刀”、“殺牛用雞刀”。
對於我們這些“多目標優化”的專業學者來說,這樣的體制安排能夠使得科研與教學的綜合產出最優化嗎?
“研究助理教授”都有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完全可以勝任本科生課程的教學任務。如果我們真心想改變、真心想為我們的regular faculty創造更好的科研環境,那麼改起來其實是很容易的:只用把“研究助理教授”的title改為“研究及教學助理教授”就可以了。從宣傳和說法上講也不用有什麼改變,因為這些“研究及教學助理教授”同樣“全部具有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
三、在過渡階段,我覺得是否可以這樣安排:每名regular faculty一學期上一門本科生課程,另一學期開一門研究生課程、或者乾脆專心從事需要靜心思考的原創性科研。如果這樣安排本科生課程開不齊,那麼可以先讓“研究及教學助理教授”頂上(改一下title是很容易的事情,當然如果不想改找個理由也是很容易的),想辦法加速“教學系列教授”的招聘工作,把我們的regular faculty儘快地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整片時間靜心思考,做出開創性的重要成果。時間不等人,六年之後我們就要實現“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偉大目標啊。
實現這個偉大目標,數數論文篇數、數數影響因子顯然是不行的。
我們必須拿出高質量的原創性成果,讓國際同行們去評價。做出這些高質量原創性成果,需要靜心思考、需要精心鑽研、需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最有可能與能力做出這些高質量原創性成果的人群,應該是我們的regular faculty,而不是我們花錢僱來的學生、postdoc等。我們應該為我們的regular faculty創造一種環境,讓他們成長為“研究者”,而不是成長為“管理者”(好像SUSTech不再使用“領軍教授(領導別人做科研的教授)”的頭銜了,確實進步了哈)。
四、香港科大的成功經驗。我是1993年、香港科大正式成立的第二年去的,我是ECE系最終50個左右faculty中第20個加盟的。當時基本上沒有什麼學生,加之我們大家大部分剛畢業不久,於是形成的風氣是大家“關起門來自己幹”。現在回頭看,許多原創性成果就是我們當時關起門來自己幹出來的,學校後來的聲譽也是靠這些原創性成果打出來的。想想我們是幸運的(學校也是幸運的),如果當時就給我們很多錢來僱其他人做研究,那麼很有可能就把我們引上了“管理者”的路子,早早的斷送了我們“研究者”的生涯,這無論對個人還是對一個新興的學校來說都是災難。
五、“研究型大學”or“社區大學”
:That's a question。xx在郵件中告訴我:“計算機系不僅承擔我們系的教學任務,還在承擔工學院和全校的計算機相關教學任務。南科大實行各種教學改革,學生到大二第二學期才選專業,這樣就要求我們大一大二的必修課必須是滾動開出。同時我們又要開英語班和雙語班(南科大在推行英語教學,這也是非常難招聘的原因之一),有些科目還要分成A B級,(B級適用於非計算機專業)”。好了,問題來了:招我們這些一流的學者過來,是讓我們靜下心來完成高質量的原創性科研成果,進而實現“到2025年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偉大目標,還是讓我們這些絕對的“精銳部隊”來給全校開計算機的公共課,進而建成一所優秀的“社區大學”?That's a question; A Big Question!
六、其它“研究型大學”骨幹教授的教學情況。我現在在國科大每年上一門研究生課(“最優控制”),而且是三位老師聯合來上。也就是說,我一年的教學工作量是1/3門研究生課,所以有大把整片的時間靜心做科研,處於一種很好的“研究者”狀態。其他許多老師也是這樣,尤其是那些科研在國際上能拿得出手的“精銳部隊”。前幾年我在西安交大時,情況也類似。國內其它衝擊“雙一流”的大學也基本上都是這樣。大家都“不差錢”,經費大把大把滴,而且想盡各種辦法把自己畢業的好學生“截留”。所以,在優秀研究生的來源方面,我們SUSTech不僅沒有任何優勢,而且處於非常大的劣勢地位。但是,the good news is,這樣一來,反而為我們創造了一種環境,讓我們更有可能做出一流的開創性成果。因為,大家都很清楚,學生們也就是做做跟蹤性研究,發發論文充數。以後,數數論文篇數、數數影響因子肯定是不行的,發展趨勢一定是代表作制度,由國際同行們來評價。而這些優秀的代表作,最好由我們自己來完成。

七、若干年後(比如2025年中期評估),如何評估SUSTech計算機系的整體科研水平。很可能採用現在國際流行的做法:我們每位regular faculty拿出五篇在SUSTech期間完成的代表作,交給相關領域的國際同行,由這些國際同行針對這些論文的原創性和深刻性進行打分:4分(頂級原創性論文)、3分(很強的原創性、內容深刻),2分(有一定原創性的嚴肅論文)、1分(缺乏原創性的跟蹤型論文),這些分數的算術平均就是每位老師的科研評分,而我們系全體regular faculty科研評分的平均值就是對我們SUSTech計算機系整體科研水平的評估。
完成這些高質量的原創性論文,如我前面所說,只有靠我們這些“最精銳的部隊(regular faculty)”自己來完成。我們在這方面其實有著很大的優勢。我們是一個高起點的新系,大部分同事很年輕,“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大家幹勁十足,和我當年剛到HKUST時很類似。只要給大家創造一個靜心鑽研學問的環境與氛圍,大家一起努力,做出一些高質量的原創性成果,進而實現“到2025年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偉大目標,並非完全不可能。而實現這個偉大目標一隻很大的攔路虎(至少對計算機系來說是這樣),就是繁重的本科生教學任務。
八、
為什麼計算機系regular faculty本科生教學任務這麼繁重。xx在郵件中告訴我:“最難招的就是教學系列教授,甚至連教學的實驗員和實驗工程師都非常難招”。好了,我們知道問題的核心在哪裡了。本來,我們這些regular faculty並不是招來主要給本科生上課的,給本科生上課的任務主要是由“教學系列教授”來完成的,我們regular faculty的主要任務是進行高質量的原創性科研。現在,招聘“教學系列教授”的工作舉步維艱,於是,就讓我們regular faculty來一起“共.克.時.艱”。應該是這樣吧?“共.克.時.艱”的代價就是犧牲高質量原創性科研。當然,許多人並不認為教學會影響科研。全世界研究型大學都在設法減輕其核心教授們的教學負擔(見第一、第六點),教學使教授的時間碎片化,不利於需要靜心思考的原創性科研,這是基本常識。
九、我的“SUSTech夢”。這是最後一點了,說點兒自己的事情,取個“九”字,吉利一點,“長長久久”嗎。 我對深圳是很有感情的,希望能為深圳做些貢獻。看到深圳舉全市之力興辦一所“一流研究型大學”,我就很想付出自己一份力量。“一流研究型大學”的核心是高質量的原創性科研,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可以做出一流的貢獻。但是,我必須要有充足的靜心思考時間,才能做出一流的原創性成果。我的研究方式和許多學者不同,我的大部分論文是單一作者論文,包括近五年完成的十三篇論文中,有十一篇是單一作者論文。我希望一年之內起碼有半年可以有連續整片的時間靜心思考、精心鑽研。給本科生上課會讓我的時間碎片化,很難有連續整片的思考時間。其它研究風格的學者或許問題不大,但對於我這樣“孤獨的牧羊人”來說,影響確實很大。

SUSTech一定需要高質量的原創性論文,否則“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就是一句空話。但是,SUSTech能給我這樣“孤獨的牧羊人”一片空間嗎?一學期上本方向本科生課,另一學期上研究生課(比如“智能控制”)?有可能嗎?我不知道。即使可以這樣,與我現在國科大每年1/3門研究生課相比,我要多付出六倍的時間用於教學。這樣一來,我現在的科研節奏還能保持的住嗎?我還有能力為SUSTech做出一流的原創性成果嗎?這些,確實困擾著我。難道真的要“出師未捷身先死”?That's a question。
Li-Xin

教授含淚惜別南方科大:教學,影響了我原創性科研成果的產出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王立新科學網博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