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老照片:新老交織的時代,圖八為青年張大千與牽夢情人


19世紀末的北京城崇文門外一帶的風光,西邊可以看到前門的城樓和箭樓,清末的都城到處簡陋不堪。

清末舊官僚與西方的碰撞。

19世紀末德國人佔領青島後,修築了大量具有歐式風格的建築。 (圖為青島前海一線的歐人區)

為方便進行傳教,外國教會在上海王家堂聖母院開設的女塾,專收教內女生。

民國初期時興起了一大批近代教育學堂,中國的新式教育由此步入正軌。(圖為北京培華女子中學學生穿著校服)

當時的娛樂活動相當匱乏,戲劇一般只有非富即貴的官僚或者地主才看得起。圖為1910年代,山東膠東的一個村莊僱請戲班來村裡唱大戲的場面。

華工遠赴法國參加一戰,為戰後中國獲得戰勝國地位作出了巨大貢獻。圖為華工在華工營排隊接種疫苗。攝於1917年。

1927年,尚且年輕的張大千與韓國少女池春紅的合影。

隨著近代思想的普及化,越來越多思想開放的年輕人選擇拋棄封建思想,轉而學習西方先進觀念。圖為1912年一位年輕人剪辮之前在照相館的留影,與陪伴了自己二十幾年的長辮作最後的告別。

隨著“國門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更加好奇這個神秘的國度,也促使了許多西方高級的知識分子前來考察,當然,也可能是為了以後侵略的方便做準備。圖為來自美國的青年教師那愛德與中國的學生在赴川西考察的路上。

圖為20年代的山東博山城,其分佈在孝婦河兩岸,照片中的城牆和城門見證了古城的滄桑。

20世紀20年代,大的油礦產業基本都被外國佔據。這裡的煤層平均厚度六米多,是少見的優質煤礦。最先由德國人大規模開採,一戰期間為日本人強行接管。

無錫寄暢園大門外的一條古街,街河縱橫,連通運河,兩岸祠堂林立,是極具中國風的江南特色小鎮,後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三十年代,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越漸興起,社會各界對於工商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也愈加重視。政府也大力推動其發展,圖為中國政府出資對膠濟鐵路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時工程人員在現場用大型吊裝機械進行施工作業。

長城抗戰爆發後,全國各界人民熱情支援前線。圖為清華大學的學生自願前來修路。

上世紀30年代末,北京西郊碧雲寺附近的街道景觀。古老而破敗的民居,未經硬化的路面,還有站在街上那個神情倦怠的男童,看上去一派蕭然,誰能想到這曾經的繁華呢。

1938年4月,一位英國海軍少校與妻子在威海劉公島舉辦婚禮,場面宏大,可謂大操大辦,中國底層民眾卻食不果腹,外國將領和資本家一面蠶食著中國經濟一面極度揮霍錢財這也是一種常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