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评剧从唐山小山大街的这家娱乐场所唱响了世界

提到新华电影院,不少老唐山印象深刻,它曾是唐山的标志性建筑,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唐山人的美好回忆。

实际上,历史上的新华电影院有另一个名字——永盛茶园,原位于小山大街,于1909年4月22日正式开业。它孕育了评剧摇篮,也见证了成兆才、月明珠等诸多大咖将评剧发扬光大。

1909年(清宣统元年),开明绅士王永富为了适应日益增加的产业工人和底层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小山大街修建了娱乐场所“永盛茶园”,以“什样杂需,改良杂技”为其营业范围。

据《评剧的摇篮——小山》一文记载:永盛茶园坐南朝北,青石基础,砖砌到顶,木质结构。上顶为两阶起脊式,铁瓦压顶。正门两门垛,上设半月双铁架,铁架镶嵌4块圆铁板,铁板上分书“永盛茶园”4个大字,两扇栅栏为门,栅栏与剧场之间有一小院。出入场门分设门厅左右,门厅左侧为票房,右侧为办公室兼住房,观众席设有3面楼座,门厅为包厢,两侧为散座,楼下分池座和廊座。座位一律为长条木凳,座前设长条木桌,可容观众近千。出入场门两侧附设二柜,售茶点烟糖,由王凤亭妻经营。二柜还备有手巾把、蒲草垫供观众使用。舞台坐南朝北,台口呈拱形伸向观众席(假台口),台口前沿设置围栏高尺许,舞台为木制台板,约60平方米,副台各3米。其规模和设备堪称当时唐山戏院之首。

百年前,评剧从唐山小山大街的这家娱乐场所唱响了世界

唐山博物馆 永盛茶园场景再现

永盛茶园建好后,王永富便转交其子王凤亭经营。王凤亭接手时正值而立之年,彼时成兆才带领的庆春班因对“莲花落”进行改进,并借鉴京剧和河北梆子中的锣鼓、乐队,创造了被称为“唐山落子”的新式唱腔,深受百姓喜爱。王凤亭近对小山附近的演出情况了如指掌,远对成兆才庆春班的活动情况也有所了解。为此,他与成兆才取得联系,商邀他们到永盛茶园作开业首场演出。

百年前,评剧从唐山小山大街的这家娱乐场所唱响了世界

壁画中的永盛茶园

4月22日永盛茶园正式开业,由成兆才为主的庆春平腔梆子班作首场演出。当时,平腔梆子戏(评剧的前身)正在向大型戏剧形式过渡,第一天演出就大获成功。从此,这里成为庆春班的演出基地,成兆才创作的许多剧目都首演于此,评剧作为一个剧种在这里基本形成,从这里走出唐山,唱遍中国北方,永盛茶园被视为“评剧的摇篮”。

百年前,评剧从唐山小山大街的这家娱乐场所唱响了世界

小山永盛茶园外貌

1942年,汉奸吴杞芳(伪唐山商会会长)依靠日本人的势力,强行将永盛茶园占为己有,同时更名为“唐山影剧院”。日寇投降后,国民党以永盛茶园是敌产为由,将其接收,再更名为“中宣部唐山电影院”。1948年底唐山解放后改称“唐山新华电影院”。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中被震毁。

百年时光变迁,永盛茶园承载着无数人的文化记忆,汇聚了众多评剧艺术精华,为评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