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穴:口語交際《長大以後做什麼》講課設計和專家評課!

通訊員 柯三毛 蔡鳳燕 張廣東 湖北武穴報道

湖北武穴:口語交際《長大以後做什麼》講課設計和專家評課!

《長大以後做什麼》講課教案

——武穴市第二實驗小學 張廣東

[教學目標]

1. 瞭解生活中常見的職業,感知職業無貴賤之分,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

2. 能清楚地表達自己長大後想從事的職業,並簡單地說明理由。

3. 能認真傾聽同學們的發言,瞭解同學們的願望,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問一問。

[教學重點]

瞭解生活中常見的職業,能清楚地表達自己長大以後想做什麼,並簡單說明理由。

[教學難點]

能認真傾聽同學們的發言,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並與之交流。

[教學準備]

1.學生了解一些職業具體是做什麼事情的。

2.教師準備好PPT等。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猜猜職業,激發興趣

我們先來玩個遊戲,看誰最先猜出圖上的人是做什麼工作的。

2.認讀詞語,瞭解職業

教師 工程師 魔術師 建築師 理髮師 演員 營業員 服務員 裁判員 飼養員

(設計說明:複習本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中學過的詞語,喚起學生對“職業”認知的記憶。)

《長大做什麼》、《大人每天都在做什麼?》

(設計說明: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在我們的生活中,職業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職業都有其作用。為後面的交流打開話題。)

二、嘗試交流,滲透要求(一)

1.嘗試交流

你長大以後做想什麼?

2.滲透要求(一)

你長大以後做想什麼?這什麼?說的時候用上“因為”。

3.同桌交流

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交流,說說長大以後你想做什麼,為什麼?

三、友好交流,表達祝福

1.學生交流,互相評價

學生交流,並對照要求評價。

2.創設情境,友好交流

(出示對話)小明應該怎麼說,小紅聽了會開心呢?

(設計說明: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明白友好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友好交流能處聊天更開心。)

3.友好交流,表達祝福

(學生交流展示)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學會善意地表達自己美好的祝願。引領學生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

四、深入交流,滲透要求(二)

1.示範交流

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就感興趣的問題多問一問。

(設計說明:示範引領,讓學生感知什麼是“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多問一問”,以及怎麼問,滲透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二),讓學生“說”有所依,突破難點。)

2.同桌交流

對照要求,同桌再次交流。

3.全班交流

4.現場採訪

五、拓展閱讀,引發思考

(一)閱讀繪本

(出示繪本《長大以後》)思考:繪本中的主人翁長大後,想做獸醫、理髮師、消防員。他的願望為什麼會發生變化呢?

(二)課堂總結

1、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並引導學生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去思考“長大以後做什麼”這個問題。

(設計說明:肯定學生現在的想法,同時鼓勵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思考這個話題,讓本次口語交際達到意猶未盡的效果。)

[板書設計]

長大以後做什麼

說清楚 願望 理由

問一問 感興趣的內容


個人簡介:張廣東,武穴市第二實驗小學語文教師,黃岡市骨幹教師,黃岡市語文學科優秀教師。先後在《小學語文教師》《內蒙古教育》《教育名家》《語文世界》《素質教育論壇》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教案十多篇,主編《小學生天地十年美文精選》(湖北報刊社出版)、《小學生分級閱讀訓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觸摸經典》(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等書籍。

湖北武穴:口語交際《長大以後做什麼》講課設計和專家評課!

指向教學目標的“口語交際課”

——評武穴市第二實驗小學張廣東《長大以後做什麼》

武穴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柯三毛

在剛剛結束的黃岡市小學語文統編本教材“多課型”教學研討會上,實驗二小張廣東老師代表武穴市給與會的老師們帶去了一節《長大以後做什麼》的口語交際課。整節課環節緊湊、師生配合默契、課堂精彩紛呈,贏得了與會教師的陣陣掌聲。

無論是一節怎樣的好課,首先看的教師個人的基本素質。張老師沉著穩重,教態親和,應對機智。尤其是在當下女教師一統公開課天下的情勢下,張老師以他男性的大度、雄渾、高亢、從容,征服了所有的聽課者,這實在是要個人的素質作墊底的。

第二,精準的把握住了課型特點。“口語交際課”作為統編本教材的一種新課型,當然具有與識字課、閱讀課、寫話課、習作課、語文園地、綜合性學習等課型的不同特點。它突出的是口語交際的“交際功能”,強調的是交際過程中的“互動”。儘管每次口語交際訓練的重點又不一樣。但是,其核心始終是關注學生的“傾聽、表達與應對”三種能力;始終是要放手讓學生大膽、自信、快樂地“說”。通過個體的、群體的說,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習慣、發展學生語言思維、鍛鍊學生的思辨能力。張老師的口語交際課,在“說”上做足了功課,學生在聊天中說,在小組合作中說,在講臺上面對大家說。“說”的花樣繁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敢說、會說、樂說,深度、廣度、精彩度俱顯。

第三,教學環節梯度上升。教學環節是課堂實施的依據,“口語交際課”和其它課型一樣,也要遵循循序漸進、又易到難的原則。小學生有一顆童心,他們在課堂上敢“說”,但是,由於受知識、能力的限制,他們在“說”時容易陷入言語貧乏、文不對題的境地。這就需要教師的適時、適度地引導。張老師在教學設計時,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年齡、學情實際,結合教學目標,採取分層推進,步步深入的教學策略,不僅讓學生敢於交際、樂於交際,更讓學生學會了交際。他的課堂上,無論是學生的說、聽、問,都很精彩。

這也讓我想起了我們教師的常規教學中暴露的一些問題。我們的教學設計是為誰設計的?是為了應付領導檢查?是為了方便自己的教?還是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學?課堂教學環節是課堂教學模式的再現,它深刻地反應了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能力、分解教學目標的能力以及對文本進行開發的“校本研究”的能力。而“口語交際課”更看重的是教師自我開發文本的能力。《長大以後做什麼》,文本呈現給我們只是四幅表示不同職業的圖片,加上兩行提示的文字。如何把它當作一個課型來上?還要設計出符合學生“學情”的教學設計來,這是值得研究的。

第四,呵護童心,培養習慣。低段學生,他們的學習習慣尚未養成,課堂上的專注度不夠,這往往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不確性。在這方面,張老師匠心獨運,不厭其煩,以師者的“愛心”來面對學生的“童心”。在口語交際進行時,張老師時刻提醒學生要說完整的句子,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注意文明禮貌。我想:這些看似極小的細節,有些甚至與本節課學習無關的細節,張老師也作了很好的提醒與告誡,這既是在教學生口語交際,也是在教學生做人。

什麼叫“習慣”?長期堅持的一種行為就是習慣。怎樣養成一種“習慣”?久久為功,自然成為了習慣。因此,我希望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們,在孩子人格還不健全、在他們身體和智力發育還沒成型時,及時抓住兒童教育的“窗口期”,在關愛有加的同時,更要教育有方。

時間總是淡忘了人們記憶,但是,卻總有一些人和事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在四月這個美好的季節裡,在古老而年輕的黃州,來自黃岡市各縣市區的12節研討課,我獨獨記住了張廣東老師的口語交際課,還有那經久不息掌聲。

湖北武穴:口語交際《長大以後做什麼》講課設計和專家評課!

湖北武穴:口語交際《長大以後做什麼》講課設計和專家評課!

緊扣目標培養能力 分層推進快樂交際

——評張廣東老師口語交際課《長大以後做什麼》

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實驗小學 蔡鳳燕

口語交際,通俗的說就是與人說話。《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

部編版教材從人的發展需要出發,特別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統編本教材把口語交際作為一個課型獨立編排,每學期4次,放在語文園地的前面,以引起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視。每一次口語交際都有具體而又梯度的目標要求,便於老師開展教學。這次口語交際,安排在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目標是說說長大後做什麼,並簡單說清理由,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問一問。

張廣東老師這節口語交際課在落實課程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

首先,關注情境,強化互動

“口語交際”類同於聊天,開課前,張老師與學生互動,師生之間開始聊一聊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樣,既消除了學生對教師的陌生感,又創設了一個真實的聊天情境。開課後,播放PPT課件,讓學生看圖猜一猜職業,熟悉的圖畫點燃學生交際的熱情。再通過說說你對某一職業的瞭解和一首關於《長大後幹什麼》的小詩把學生帶入話題情境,引入《長大以後幹什麼》這一話題。多層鋪墊,將孩子逐步帶入有意思的交際語境中。

張老師緊緊把握口語交際課互動、交際這一特點,特別強調孩子在具體的情境中交際、在交際中的互動。“具體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對話交際場,讓交際在課堂中真實的發生。“互動交際”讓交際形式多樣,整節課既有師生間、生生間的對話;又有同桌之間、個體與全體之間、小組之內的多向交流。交際中既強調個體的清楚表達,又注重互動交流時機智應對,由點及面,渾然天成。

二、目標明晰,層層深入

本節課的交際目標是 :清楚表達想法,簡單說明理由,對感興趣的問題問一問。這一目標是承接一上《小兔運南瓜》和二上《有趣的動物》的口語交際目標而來。張老師緊扣目標,分層落實。第一步創設情境,讓學生“敢說”,既自信、大膽地說;第二步引導學生“說清”。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說清理由,用上“因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第三步“會說”。張老師通過“微視頻”重現生活中不恰當的對話,引導學生說話要關注當下的話題情境,表達自己良好的祝願,這才是會說話。只有在交際中得到對方的鼓勵和肯定,交際才會繼續。在繼續交際時,我們還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多問一問,這是第四步“樂說”——快樂交際。

教學過程一步落實一個目標,後一個目標在前一個目標的基礎上有所提升,有所深入,紮紮實實。最後張老師用一個繪本——《長大後做什麼》,引發學生對未來的思考,把說與思聯繫起來,使口語交際更具現實意義。

三、巧妙設計 突破壁壘

老師們在進行口語交際課時,常常步入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就是把口語交際課上成說話寫話課;第二個誤區就是老師講一下要點要求,學生得不到交際的要領,即便讓學生交際也沒有具體的指導,特別是碰到難點的地方輕易放過。

對這節課來說,難點就在於你對感興趣的地方問一問,學生不知道怎麼問,問什麼。張老師為了突破這個難點,一是在設計中分解了難點。開課的時候就引導學生有問題意識,“同學們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張老師嗎?”課中交流的時候,老師不斷地挑起學生說話的興趣,拓展學生說話的思維,使學生有話可問。最後在“問一問”這個環節,進行具體地不著痕跡的指導,學生才問得出來,並能夠從多角度去提問。第二,老師指導巧妙,他沒有一二三地提要求、作講解,而是給學生一些提問的示範,比如一開始是老師給學生提問的示範,然後,讓一對學生起來互相提問,讓學生給學生又一次示範。除了示範性指導,張老師最高妙的還是評價性指導。通過示範與評價讓學生習得提問的角度和方法,不斷修正自己的交際語言。

口語交際課上,老師還面臨的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學生不敢說,打不開思路。張老師就用聊天的形式導入交際的話題,整節課都是在和學生聊天。這樣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氛圍,消除了孩子害羞緊張的心裡。教學過程中又特別注意不斷地去鼓勵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說。從一句話到一句更清楚的話到深入的問一問,特別在最後的提問環節,老師不是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去問,而是用兩次示範引導,不但讓學生知道了“怎麼說”,還學會了“怎麼問”。最為精彩的是,課堂中,張老師設計了讓全班學生對一個學生提問的環節,這樣既避免了學生兩兩之間提不出問題的尷尬,又打開了孩子的思路,突破了思維的侷限。就這樣,學生在老師的不斷鼓勵中,在同伴的互相學習中,在老師有梯度指導中,學生也就敢說、會說、樂意說了。

四、培養習慣,提高素養

低學段的口語交際目標,要求學生與人交流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口語交際具有互動性,強調信息的往來交互,因此,參與交際的人不僅要認真傾聽,還要適時接話,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樣,在雙向互動中實現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張老師的課上特別注重在細節中培養孩子這些交際的習慣。老師的即時評價,學生間的評星活動,自始至終在引導著、激勵著學生們在交際中大方自信的表達,在傾聽中理解談話的內容,不斷修正自己的表達,提高自己的說話技巧,實事求是地表達,享受交際的快樂。

一個思維活躍的人,才是一個會說話的人;一個會說話的人,才是一個會表達的人。口語交際課,就是要通過讓學生不斷地“說”、去交際來開啟他們的語言思維,習得語言素養。

張老師這節口語交際課,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整節課值得借鑑的地方還有很多。但是,“課堂永遠都是遺憾的藝術”。在生生交際一塊老師還可以放得更開一點,交際面可以更廣一些,交際的深度可以更延伸一些。這樣,整個課堂上,交際的氛圍會更濃、精彩度會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