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鐵拳砸向白崇禧:東北華北局兩萬幹部助力,70萬大軍浩蕩出擊

文|周明

說起渡江戰役,大多數人都知道百萬雄師過大江,但百萬雄師是解放軍二野、三野在長江下游的渡江行動,四野在長江中游的渡江行動,卻相對被忽視了。

1949年2月,解放軍全軍進行了大整編,縱隊全部整編為軍,西北、中原、華東、東北四大野戰軍也依次改編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在這四大野戰軍中,經過了遼瀋、平津兩大戰役的第四野戰軍是裝備最精良實力最強悍的。

不過,先打遼瀋、再戰平津,四野急需休整。所以中央軍委在1948年12月給四野的任務是在平津戰役結束後,3月、4月休整兩個月,5月沿平漢路南下,6—7月間組織江漢戰役,8月渡江,渡江之後先經營湖北南部、湖南全省和江西部分地區,然後再奪取兩廣。這也是中央軍委首次確認了四野的戰略方向是中南地區。

四野鐵拳砸向白崇禧:東北華北局兩萬幹部助力,70萬大軍浩蕩出擊

時任華中“剿總”總司令的白崇禧

先遣兵團由12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蕭勁光、副司令員陳伯鈞率領,從先遣兵團的領導班子就可以看出,1955年授予軍銜,蕭勁光是大將,陳伯鈞、韓先楚、洪學智、賴傳珠均為上將,所屬的兩個軍都是堪稱虎賁之師的精銳,絕對是精兵強將。這樣組成的先遣兵團,戰鬥力確實是非常強悍的。

先遣兵團出動之後,對於四野的戰略方向,中央軍委也逐漸明確下來。3月17日,中央軍委致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明確四野今後的任務是進攻武漢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國民黨軍,要求四野主力應在4月1日完成出動準備,在4月1日至4月15日的半個月裡全軍出動,爭取在5月31日前到達南陽、信陽、固始一線及以南地區,完成戰略展開。

此後,隨著戰爭形勢的迅猛發展,中央軍委於5月又將四野在1949年的任務擴大為進軍並經營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廣西、廣東等中南六省。

2月12日四野開始以戰備姿態轉入整訓,落實南下進軍的各項準備:5月,在中原局基礎上成立華中局,由林彪、羅榮桓、鄧子恢為第一、第二、第三書記;四野領導機關和中原軍區領導機關合並,改成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由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鄧子恢任第一和第二政委,蕭克、趙爾陸任第一和第二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

四野鐵拳砸向白崇禧:東北華北局兩萬幹部助力,70萬大軍浩蕩出擊

1949 年7月,四野炮兵某師正從湖北漢口渡過長江,配合南下追殲國民黨軍隊。

從東北局和華北局抽調了兩萬多名各級幹部,按照省、市、專區為單位組成工作隊。部隊整訓重點是展開思想教育和動員,提高部隊的政治思想覺悟。

後勤部門從平津地區沿平漢路、正太路和津浦路鐵路幹線設立兵站線,儲備各種物資和器材。工兵部隊則提前出動,搶修鐵路、公路和橋樑,確保部隊開進路線暢通。

在完成各項準備後,四野主力約70萬人從4月11日開始分三路沿平漢路、正太路和津浦路南下,到5月底全軍到達長江北岸的襄陽、樊城、安陸、孝感一線。同時,原來隸屬華東野戰軍的兩廣縱隊,也劃歸四野,於5月12日從江蘇東臺出發,5月下旬到達襄陽。

在四野大舉南下之時,二野、三野已經發起了渡江戰役,一舉突破國民黨軍東線的長江防線,佔領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切斷浙贛路,使白崇禧感到巨大的側翼威脅,不得不從江漢地區向長江南岸撤退,放棄了原先在衡陽以北與解放軍決戰的計劃,改為逐步撤到衡陽以南。因此,中央軍委認為四野有提前渡江的必要,而且不必等待全軍全部到達長江北岸一起渡江,可以採取先到先渡,陸續渡江的辦法。

根據這一指示,四野命令先遣兵團立即渡江,後續主力加緊向長江北岸挺進。同時根據國民黨軍兵分三路阻止四野南下的部署,針鋒相對分為三路:左路3個軍從宜沙地區渡江,直出鄂西;中路為主攻方向,集中8個軍向武漢、嶽州、株洲、衡陽一線實施中心突破;右路兩個軍協同二野進攻南昌,並保證主力側翼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