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養殖場如何科學應對當前非洲豬瘟疫情!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烈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嚴重危害著全球養豬業。我國將非洲豬瘟列為一類動物疫病,是烈性外來疫病,其強毒力毒株對生豬致病率高,

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所以一旦發現必須撲殺並無害化處理。時至12月3日14點,農業農村部公佈非洲豬瘟疫情83個。以2017年生豬出欄計,我國前10養豬大省四川、河南、湖南、山東、湖北、河北、廣東、雲南、廣西、江西中,除山東、河北、廣東、廣西未見報道有疫情外,其餘6省份全部“淪陷”。全球有波蘭、俄羅斯、匈牙利等10多個國家發生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


【家畜】養殖場如何科學應對當前非洲豬瘟疫情!


針對疫情,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業內專家及時發佈對抗非洲豬瘟的措施和策略。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獸醫Juan Lubroth接受《知識分子》雜誌採訪時說,這次非洲豬瘟事件,很有可能是豬肉產品,而不是活豬,將病毒帶到了中國。從豬肉產品,到活豬被感染,中間關鍵的傳播環節,很有可能是廚餘垃圾。目前根據我省疫情情況,防控非洲豬瘟及重建工作任務異常艱鉅。為了配合省有關部門制訂好相應政策、為了引導廣大養豬場科學應對疫情,我們特編輯這一宣傳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疫情排查工作

由於涉及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務必依靠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排查,自覺遵守動物疫病防疫法,切實採取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嚴格的隔離措施,堅決杜絕豬、人、財、物的流通,並立即進入上報流程,待國家制定部門實驗室診斷確認之後再決定是繼續封鎖還是放開。更要避免將其它疫病混同非洲豬瘟,影響養豬正常秩序。

二、生物安全措施

1.生活區與生產區嚴格隔開

養殖場生活區相對於生產區為易傳染區,必須人人自危,設置並嚴格依據物理屏障將其隔開;設置不同區域出入換鞋、洗澡更衣點及緩衝帶。盡一切可能阻斷自外而內的病原傳播途徑。

2.養殖場門衛監督出入人員

門衛是所有人員和物資進入農場的第一道關卡,所有人員進入養殖場都是需要按照門衛的指示,進行換鞋-洗澡-更衣進入。這是我省中小型養殖場的瓶頸環節。例如(絕不侷限於所列):內外界限不明,缺少起碼的生物安全保障措施;外部缺少足夠的空間對擬進入人員的隨身物品與衣物等進行消毒;缺少換洗衣物浸泡、消毒、清晰、烘乾設施;缺少對電子設備如手機與手提電腦的消毒措施;軟件上人員尤其是門衛人員進出隨意,尤其是傳送淋浴用毛巾、換洗衣物、拖鞋、膠鞋等物品流程交叉汙染現象嚴重。場主無論如何高度重視,絕不能有半點僥倖心理,立即完善硬件設施,並做好對門衛生物安全培訓與考核措施的完善。

3.物資流通均需消毒

所有的物資進入豬場前都要按照規範的流程進行嚴格消毒。最容易忽視的環節是食堂殘次垃圾的處理。食堂採購人員堅決從規範的渠道進行採購,堅決杜絕外來豬肉及其製品進入豬場食堂;市場購買的所有菜餚都必須經過豬場門口專用消毒通道進行嚴格消毒才能進入食堂;所有的肉類食品都要至少加熱到70℃以上並20-30min才可以食用;禁止將食堂副產品尤其是潔淨過程中的殘次部位及剩飯菜泔水等飼餵豬隻。

4.飼料來源生物安全

從國內疫情特徵分析,飼料可能會傳播疾病。因此務必從形成契約關係的專業飼料公司採購,堅決不使用含肉骨粉、血漿蛋白粉等動物源性原料的飼料,且供應商應該自身沒有養豬場,相對避免飼料生產過程的交叉感染。必須使用專業的飼料運輸車,且杜絕運輸車進入場區,只能通過門口傳遞系統傳遞飼料;杜絕運輸車輛駕駛人員下車進入場區。堅決拒絕有運輸生豬用途的車輛運輸飼料。運輸車輛撤離之後門衛要在第一時間採取消毒措施(最好是相應區域有遙控消毒裝置)。

5.養殖場賣豬中轉車的管理

豬銷售裝豬點離生產區越遠越好。條件具備的,建議在養殖場3公里以外的地方,進行中轉。中轉車輛轉豬後立即由專人清洗-乾燥-消毒,經過一晚或者兩晚的隔離,才能再次進行運輸;切勿當天運輸多次,否則無法起到運輸中轉以降低疾病風險的作用。

6.養殖場病、死豬處理管理

死豬處理點可能成為病原交叉傳播的場所,養殖場要使用中轉車將病、死豬及汙染飼料等轉給政府車輛進行掩埋焚燒,運輸結束後要做好車輛的清洗-乾燥-消毒的工作。一旦發生疑似疫情,要堅決自覺遵守動物疫病防疫法,杜絕偷運、偷賣行為,防止因小失大。

7.養殖場種豬引種隔離管理

禁止從疫區引入新的後備種豬、精液、卵細胞或胚胎等。外部引種的種豬需經過檢測病原及隔離,隔離舍距豬舍需在300米以上距離,隔離時間一般為4周,結束後需再次檢測病原,確保豬群健康入群。

三、消毒工作細節

非洲豬瘟病毒對熱抵抗力較弱,科學消毒措施可將病毒殺滅。

1.人員消毒:使用酒精或碘化物淋浴消毒。

2.環境消毒:先清潔再消毒。養殖場環境、車輛、工具,使用鹼性(0.8% NaOH)、氯化物(2.3%氯的次氯酸鹽)、酚化合物(3% 鄰苯基苯酚)、0.3% 福爾馬林、戊二醛噴灑消毒30min。疫點每天消毒3~5次,連續7天,之後每天消毒1次,持續消毒15天直至解除封鎖。

3.車輛消毒:先清潔再消毒。步驟為:去除雜物、泡沫浸泡、沖洗、消毒和乾燥。

(1)去除雜物:去除車上所有的墊料、糞便和其它雜物。

(2)泡沫浸泡:鹼性洗滌劑(去除脂肪和油性生物膜)或酸性洗滌劑(去除礦物質生物膜)均勻噴灑到車輛所有表面,浸泡30 分鐘。

(3)沖洗:所有表面進行高壓熱水沖洗,水溫不超過60℃ 即可。

(4)消毒:室溫條件下消毒劑2%檸檬酸溶液30分鐘,隨著溫度的降低,消毒時間應適當延長。最好將消毒劑泡沫化,使其更好的附著在物體表面起到有效消毒的作用。

(5)乾燥:乾燥是去除病原微生物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微生物被殺死,自然晾乾並不是有效的乾燥,應配合輔助加熱器的使用。

4.電器設備消毒:甲醛氣體燻蒸。

5.控制消滅軟蜱:

(1)鈍緣軟蜱廣泛寄生在齧齒動物(如老鼠)、小型哺乳動物(如寵物)、豬、鳥類等體表;不允許在豬場範圍內養殖寵物,避免老鼠、鳥類。

(2)對可能存在軟蜱區域使用藥物有機磷、合成除蟲菊酯消滅鈍緣軟蜱;殺蟲劑中加入蜱的性外激素與聚集激素可誘蜱而提高殺滅效果。

(3)豬舍的牆壁、地面、飼槽裂縫內使他們的生活場所,為了消滅這些地方的蜱,應堵塞豬舍內所有的縫隙和小孔,堵塞前先向裂縫內撒殺蜱藥物,然後以水泥、石灰、黃泥堵塞。

(4)定期清除豬場內雜草,消除蟲蜱滋生環境,並且避免使用傳統的豬舍結構(通常用木頭和石頭組成,鈍緣蜱可以藏匿其中)。

四、重建工作

捕殺後的養殖場,此後一段時間,都不能再繼續養豬,可考慮改造後進行家禽養殖。若想繼續養豬,在重新開始大規模養殖前,應該首先使用對河流、湖泊等環境不造成二次汙染的產品進行徹底清潔和殺毒。對於這種情況,地毯式、全方位火焰消毒是最理想的消毒方式,但取決於設施設備的選型及周邊環境的安全許可。3-6個月後,先放入少量動物或生豬並密切觀察,以確保沒有病毒殘留於養殖場中,再進行擴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