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能為企業帶來哪些發展新機遇?

香港是一個信息非常發達的國際大都市,在香港創立自己的公司,發展公司業務,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在香港發展的企業帶來黃金時機。

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能為企業帶來哪些發展新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以下稱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根據廣東省稅務局的數字顯示,2017年以來,享受稅收安排待遇條件的香港企業減免稅款近90億元。

個人所得稅方面,廣東省稅務局國際稅收管理處處長劉麗介紹:“目前,為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給予個稅補貼及該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等粵港澳大灣區稅收優惠政策正在逐步落實中,將為大灣區內人才流動提供政策助力。”

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能為企業帶來哪些發展新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中的香港

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明顯,地處我國沿海開放前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香港,擁有國際航運中心,交通條件便利,並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空樞紐,促進粵港澳灣區便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形成。

粵港澳灣區經濟實力雄厚,其中,香港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服務業高度發達,促進與粵港澳其他地區的經濟互補。

粵港澳灣區創新要素集聚,粵港澳三地科技研發、轉化能力突出,擁有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大科學工程,創新要素吸引力強,具備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良好基礎。

粵港澳灣區國際化水平領先,其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擁有高度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以及遍佈全球的商業網絡,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

粵港澳灣區合作基礎良好,香港、澳門與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近年來,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投資貿易、金融服務、科技教育、休閒旅遊、生態環保、社會服務等領域合作成效顯著,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粵港澳灣區擁有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其中,香港擁有現代化經濟體系,可以幫助企業更好融入全球市場體系。

粵港澳灣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其中,香港在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新具備著新優勢,有利於企業充分發揮優勢,破除影響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瓶頸和制約,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

粵港澳灣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香港在這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幫助企業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效對接,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

香港作為粵港澳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有利於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能為企業帶來哪些發展新機遇?

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粵港澳大灣區中,企業選擇香港所帶來的機遇: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競爭力、更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拓展了新空間。

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大灣區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1、香港擬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上市集資和綠色金融中心。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18日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時指出,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絕對有條件成為大灣區內各類企業首選的上市集資中心、綠色金融中心以及企業財資中心。

2、香港科創發展帶來新機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大灣區要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自2017年7月以來,本屆特區政府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約為1000億港元,著力打造香港的科創生態環境;還完成了成立“大灣區院士聯盟”、與國家科技部建立合作關係等關鍵工作。香港可以把握大灣區帶來的契機,將自身打造成為亞洲領先的科技創新中心,乃至“一帶一路”的重要科創中心。

3、香港保險服務中心成立提速,售後更便捷。

中國保監會(現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陳文輝在北京會見香港保險監理處專員梁志仁,共同簽署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險業監督關於開展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等效評估工作的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標誌著中國保監會(現中國銀保監會)正式認可香港保險在中國內地的地位。

近五年來,香港在國家的支持下逐漸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其銀行、保險、基金、股票、信託、財富管理等金融服務發展蓬勃;在推動金融互聯互通的大前提下,內地和香港先後推出“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激發了兩地金融市場活力,滿足了兩地民眾的需求。

4、香港飛機租賃業帶來的新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建設世界級機場群。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航空管理培訓中心功能”“依託香港金融和物流優勢,發展高增值貨運、飛機租賃和航空融資業務等”。香港的飛機租賃業務未來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迎來更大的機遇。

5、香港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陸海空多式聯運。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14日表示,香港將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陸海空多式聯運,以發揮香港國際機場對大灣區的重要作用,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

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所面臨的挑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大灣區經濟運行仍存在產能過剩、供給與需求結構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有待增強。

在“一國兩制”下,粵港澳社會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屬於不同關稅區域,市場互聯互通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生產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

大灣區內部發展差距依然較大,協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強,部分地區和領域還存在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香港經濟增長缺乏持續穩固支撐,澳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發展資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場經濟體制有待完善。區域發展空間面臨瓶頸制約,資源能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增大,人口紅利逐步減退。

百利來分析

一直以來,香港都是企業選擇進軍國際市場的優選之一。香港本身擁有高度的法制和誠信,作為國際金融都會,在香港能夠投資的商品種類非常之多,全球化的投資的方法和渠道也多。

大灣區給香港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企業選擇香港應關注的重點。未來,香港也將繼續與大灣區內的其他城市優勢互補,實現共通共贏。企業可以選擇在香港註冊公司,擴大企業的經營,面向更廣闊的國際化市場,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