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蘭若寺》:8KVR影片,聽說過沒有

導讀

《家在蘭若寺》是蔡明亮於2017年執導的VR影片,影片一經開票便售罄,在為期一週的放映中也是一票難求,在豆瓣上獲得近7分的不錯評價。

和以往VR給觀眾留下的驚險、刺激、動感的印象不同,這部影片通過“凝視”的畫面,講述了在山裡養病的小康與他唯一可以訴說心裡話的魚之間不可思議的愛情故事,頗具魔幻色彩。

北京國際電影節從2018年開始設立VR單元,今年是第二屆。作為北影節一個年輕的展映單元,本屆VR影展的13部影片中,導演蔡明亮使用8K全景影像製作的《家在蘭若寺》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家在蘭若寺》:8KVR影片,聽說過沒有


VR影片《家在蘭若寺》

影片一經開票便售罄,在為期一週的放映中也是一票難求,在豆瓣上獲得近7分的不錯評價。

《家在蘭若寺》是蔡明亮於2017年執導的VR影片,由Jaunt中國和HTC VIVE兩家公司聯合制作完成。和以往VR給觀眾留下的驚險、刺激、動感的印象不同,這部影片通過“凝視”的畫面,講述了在山裡養病的小康與他唯一可以訴說心裡話的魚之間不可思議的愛情故事,頗具魔幻色彩。

影片在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VR電影單元,獲得了最佳VR電影的提名。


《家在蘭若寺》:8KVR影片,聽說過沒有


VR電影觀影現場

近年來,VR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其虛擬場景、交互體驗、沉浸感受以及設備帶來的眩暈感,讓市場上的VR熱逐漸迴歸理智。

那麼,為什麼《家在蘭若寺》又火了起來?

《家在蘭若寺》全長56分鐘,和10分鐘左右的普通VR短片相比,算是一部“馬拉松”似的超長影片,因此150元的票價也是VR單元中最貴的。

這次北影節放映的《家在蘭若寺》是8K版本,相比於兩年前在威尼斯放映的4K版本來說,畫質更加細膩可感。

HTC VIVE ORIGINALS總經理劉思銘談道:“兩年前,《家在蘭若寺》就是用8K拍攝的,但當時後期製作技術只能達到4K。去年,我們因計算機運算能力升級,將《家在蘭若寺》提升至8K,這也是目前全世界最長的8K立體聲影片。”用蔡明亮的話來說,這是一部“需要等待”的電影。

《家在蘭若寺》:8KVR影片,聽說過沒有

看過蔡明亮影片的人都知道,他是個不折不扣的“電影作者”。近些年的作品慢慢脫離了敘事的概念,進而轉向造型的概念,他希望觀眾看他的電影,就像是去美術館看畫一樣,在長時間的注視中找到畫面的意義,因此他也被人認為是“非常適合拍VR”的導演。

很多人都以為在虛擬現實的世界中,藝術創作變得更自由了,但其實並非如此。和普通的影片相比,由於特殊的技術原因,VR更像是“帶著鐐銬跳舞”。

比如人物必須在鏡頭一米開外,否則會變形和失焦;導演的監視器幾乎是失靈的,只能先拍一張照片看看效果;鏡頭中不再存在構圖,觀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鏡框中的內容等等。

《家在蘭若寺》:8KVR影片,聽說過沒有

《家在蘭若寺》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VR影片。

在影片裡,觀眾不是站在牆頭,就是靠著牆邊,一直處在非常安全的環境中,凝視著或是睡覺、或是吃飯的小康。哪怕覺得無聊,360度向周圍看一看,也很快就會發現沒什麼好看的。

對此,蔡明亮說:“如果四處都有玄機,觀眾就會一直在那個環境中尋找,我不想做互動式的東西,而是希望觀眾能夠把目光放在男主角的狀態上。”

儘管如此,豆瓣上超一半的觀眾認為影片“代入感很強”“特別滿足”,尤其是小康和魚互動那場戲“意外得好看”。並且,在電影視聽語言創新方面,《家在蘭若寺》還帶來了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家在蘭若寺》:8KVR影片,聽說過沒有


首先,VR影片革新了剪輯的觀念,把一部分剪輯權從導演和剪輯師傳遞給了觀眾。觀眾可以自己決定看什麼、看多久,由此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觀影體驗,《家在蘭若寺》因為弱化了劇情,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

其次,攝影機的位置更加靈活。影片中,有時攝影機在房頂一角,觀眾只能“懸在半空中”俯身觀看;有時攝影機又放在浴缸中,觀眾可以近距離觀察男主人公和魚的互動,這些感受都是聞所未聞的。

再次,由於技術原因,電影中常見的特寫鏡頭在VR中消失了,這何嘗不是電影語言的革新?

蔡明亮在映後對談中分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人跟我說,導演,我比較喜歡你以前的電影。我說,我也很喜歡,但是我不會停在這裡,未來的電影是什麼樣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要往那邊走過去。”

無論技術還是理念,《家在蘭若寺》就是這樣一部向未來走去的VR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