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成都机会

2019年4月15日,成都国际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营。目前,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看,荷兰鹿特丹、新加坡、香港、上海、广州,都是生物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的典型案例,同属西部的重庆也正在生物医药供应链领域积极探索;从全国生物医药供应链核心枢纽城市来看则首推上海,上海的生物医药进出口占全国半壁江山,并集聚了一批跨国药企供应链中心、国家级第三方生物医药供应链基地和第三方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企业。

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认为,成都目前药品进出口规模挤进了全国前十名,并具有“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物流之利,具有辐射面达3.8亿人口的大市场,具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全球供应链的现实需求

全球生物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成都机会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效果图

全球生物技术革命带来新机遇

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如何?成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陈炜:从国际上看,正面临全球生物技术革命,生物医药是21世纪全球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生物医药强国仍以美、欧、日为主,引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美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生物技术产业激励政策”,持续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日本制定了“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将45%的研究开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新加坡制定了“五年跻身生物技术顶尖行列”规划,5年内将拨款30亿新元资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印度成立了生物技术部,每年投入6000万至7000万美元用于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

目前,欧美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有绝对比重。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超过4000家,其中76%集中在欧美,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3%。

从国内看,正面临推进“健康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折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不断突破、政策不断出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呈现出集中化、数字化、集群化和全程健康发展趋势:

首先,生物医药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健康产业规模从现在的3.3万亿元到2030年的16万亿元,未来十年增长四倍;其次,是应用一批新技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在未来会以过去15年从未体验过的创新速度、眼花缭乱的技术重塑行业;再次,是涌现出大量的新业态,除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临床医疗,其他如医学中心、专科医院、超级医院、互联网医药、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日间手术中心、医养融合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最后,是成为资本新热点。最近三年内已有200多家医疗基金参与生物医药的创新创业和做大做强,不少企业成长为独角兽和上市公司,科创板储备企业中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同时药明生物、君实生物、盛世大联、成大生物、泽生科技、华领医药、维亚生物等相继港股上市,带动产业投资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资热潮。

从成都来看,该市正处于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是产业发展增速全国领先,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以上。二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医药制造、健康服务、医疗美容和医药供应链等行业上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三是“四链融合”打造健康之都,已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的发展特色,努力打造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国际健康医疗服务首选地和医美之都、全球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

成都具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多重优势

那么在你看来,成都选择生物医药产业有哪些优势或者资源禀赋?

陈炜:从国际层面看,国际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精准医学、再生医学、脑科学、人工智能+医疗等新技术正在加速创造、转化和应用,转化一批新成果,成都将同步受益。

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对成都给予国家中心城市的“五中心一枢纽”定位,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在“一带一路”中发挥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和“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有利于打造健康产业新高地。

从成都自身综合优势看,成都具有全国领先的医疗水平,高端医疗机构集聚;成都辐射西部近3.8亿人口的大市场,基因样本多;成都具有历史悠久的养生文化,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首;成都被称为全国的“中药之库”,全省中药材近5000种,占全国3/4;成都在医疗IT产业发展上走在前列,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成都有“一带一路”枢纽的区位交通优势,开放度最高的双流保税区和四川自贸试验区优势,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产业集聚优势,重大新药成果转化和供应链试点城市的先行先试优势,全市聚焦医药健康产业及其供应链的组织保障优势,有利于打造全球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

生物医药将助力成都新经济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和亮点,你认为对于成都新经济有什么战略意义?

陈炜: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都作为国家布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首批医药出口基地”和“国家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的综合优势,正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重要载体,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医药商贸等重点领域,对标国际一流,打响城市产业品牌,构建优势突出、融合互促、发展强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

因此,对于发展成都新经济而言,具有打造医药创新新高地、数字医疗新引擎、国际医美之都、全球供应链医药枢纽城市等促进作用,具有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增长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战略意义,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生物医药供应链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战略意义?在未来的建设中应该注意着力从哪些方面加强?

陈炜:从战略意义看,以国际生物城为核心载体,建成辐射西南乃至全国的国家级全球供应链中心集聚区,吸引药企供应中心和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集聚成都,以成都为枢纽开展“一带一路”生物医药全球分拨中心和加工贸易、转口贸易、离岸贸易业务,为成都乃至西南对欧洲的“一带一路”生物医药陆空联运进出口提供一体化服务和监管大平台,带动“一带一路”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贸易和联动发展,有利于提升国际生物城乃至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资源,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不仅能够体现成都在“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上的战略地位,而且也将是成都承担扩大开放国家战略的重要标志,为示范带动西部内陆乃至中国产业和经贸制度的国际化提供“成都样本”。

在建设中要重视“五个加强”:一是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关检一体、多元联动”一站式通关服务大平台建设,建成“一网通办”的生物医药进出口便利化网络。二是加强生物医药冷链物流服务平台建设,集聚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企业和跨国药企全球供应中心集群。三是加强西南生物医药国际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西部最大的医药进出口供应链服务(交易)中心。四是加强生物医药供应链支撑体系和生态圈建设,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成都成为全国第四个生物制品口岸,建成生物制品无菌检测中心,中欧班列(成都)成为国际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要通道,近期争取初步形成与鹿特丹、香港、新加坡协同联动的欧亚生物医药供应链生态圈。五是加强全球供应链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国家级和行业领先的医药供应链中心在成都设立生物医药进出口西南总部、生物医药交易中心,支持中欧班列(成都)发展“一单到底”和“一箱到底”的跨境铁路冷链物流和空铁联运,以先行先试政策吸引一批跨国药企在成都设立全球供应链总部或加工贸易全球供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