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近代國畫的巔峰,卻在死後才被眾人認同,生前一直是銀行職員

他是近代國畫的巔峰,卻在死後才被眾人認同,生前一直是銀行職員

1986年,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一場畫展。這批畫的作者在當時既沒地位,又沒名氣,而且已經逝世了。在那個齊白石、林風眠、李可染、黃賓虹等大師明星薈萃的時代,似乎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反響。

他是近代國畫的巔峰,卻在死後才被眾人認同,生前一直是銀行職員

但也偏偏是這個展,卻在短短几天內,讓整個中國的書畫界沸騰了。整個展覽館人山人海,往來的諸多北京各美院、畫院的專家呆呆地站在一幅幅畫前看著,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當時已是國畫界大師的李可染連著去看了兩次展覽,留下了一句“國有顏回而不知,深意為恥”。

那個展覽,叫“黃秋園遺作展”。這位一生籍籍無名,去世後卻憑自己的作品震驚了全世界的畫家,正是黃秋園先生。

他是近代國畫的巔峰,卻在死後才被眾人認同,生前一直是銀行職員

秋園先生幼年啟蒙於私塾,後就讀南昌滕王閣小學,畢業於南昌劍聲中學,失學後曾在裱畫店學徒一年。

他從小酷愛繪畫,十多歲就從師父親好友左蓮青先生(亦為中國畫大師傅抱石之師)學傳統中國畫,由於其繪畫悟性好,藝術較為超然,十九歲就開始賣畫為生,作品頗為暢銷。一九三八年經伯父介紹考入江西裕民銀行工作,此後一直留在銀行工作直至退休。


他是近代國畫的巔峰,卻在死後才被眾人認同,生前一直是銀行職員


先生畢生業餘從事繪畫,長於山水、工筆、寫意兼擅;水墨、青綠並能,其界畫功力為現代僅見;而且兼工人物、花鳥,能詩善書,精古字畫鑑賞,業餘政治評論、修養全面。

抗戰期在泰和,贛縣參加過抗日義賣畫展,其作品被搶購一空,所賣款項均贈難民救濟會。當時報刊對秋園藝術有專文介紹。


他是近代國畫的巔峰,卻在死後才被眾人認同,生前一直是銀行職員


他是近代國畫的巔峰,卻在死後才被眾人認同,生前一直是銀行職員

黃秋園先生生前困頓,但孤介不媚時俗;遠離名利,不求聞達,一受到地方美術界少數人排斥,去世前未吸收為地方美協會員。

黃秋園先生被人民美術出版社、臺灣錦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巨匠美術週刊》中列為自晉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國美術巨匠之一。


他是近代國畫的巔峰,卻在死後才被眾人認同,生前一直是銀行職員

黃秋園先生的山水畫由傳統入手,欲開創出個人風味強烈的畫風。長於山水、工筆、寫意兼擅;水墨、青綠並能,其界畫功力為現代僅見。而且兼工人物、花鳥,能詩善書,精古字畫鑑賞,業餘政治評論、修養全面。

黃秋園先生晚年他獨創了一種有別於歷代名家的皴法新技法“秋園皴”,並編著有《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一書。


他是近代國畫的巔峰,卻在死後才被眾人認同,生前一直是銀行職員

由於沒錢裝裱,黃秋園先生的畫作都是一張張堆在家裡的箱子中。拿出來展覽時,有些已經泛黃略有破損了。但大家眼中的是一個前所未見的宏大世界。

有人評價當時畫展上呆呆看著黃先生遺作的眾人,就像是“1923年圖騰卡蒙的墓剛打開,當那個從不為人所知的古埃及的藝術寶庫展現在面前時,人們感受到的震撼一樣”

一個近代罕見的全才畫家,就這樣憑空出現在所有人面前。

他是近代國畫的巔峰,卻在死後才被眾人認同,生前一直是銀行職員

黃秋園堅持中國畫藝術的價值精神,他成功地繼承了中國民族繪畫的傳統精華,他大膽探索,獨樹一幟。

他晚年創造了一種前無古人,自成語彙,具有現代審美意蘊。藝術新技法“秋園皴”黃秋園是在淡泊中獲得了主體自由,並尋到了創作空間。他的人格魅力與他的繪畫精品一樣,與日月共存,現黃秋園繪畫已在世界各地出版,他的淡泊寧靜的崇高人品也必將與其繪畫作品一起昭彰於世界。


他是近代國畫的巔峰,卻在死後才被眾人認同,生前一直是銀行職員


李可染曾對黃秋園做出了極高的評價:“像秋園這樣的大家長期被埋沒是我們工作的缺點。整個中國美術史上能作積墨的不多,成功的更少。在積墨法上有突出成就有龔賢、石溪、近代的有黃賓虹,再就是秋園先生了。中國畫藝術是在發展的,決不是到了窮途末路,黃秋園先生的藝術成就再一次說明了中國畫強大的生命力。北京人眼光很高,這麼多展覽,看多了也麻木了,像這樣成功的展覽還沒有過,展覽有法國的、德國的、日本的、國內就更多了,都沒有這次成功,東山、平山我看都不如秋園。”

劉海粟曾評價:“黃秋園先生是江西人民優秀的兒子,我中華民族傑出藝術家,他的畫體現了中國人永不枯竭的創造力,工筆崇唐,底功紮實,以元人松秀之筆,取宋人構圖,又得明末清初諸家之長,是自學成才的代表,作品證明了中國畫並無所謂“危機”,而是生機鬱勃。化古為新,人們正在認識他,他必將給祖國帶來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