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求下联

2019年春晚岳云鹏、孙悦关于对联的相声,“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全场捧哏,看似热闹,其实都是老段子了,有时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让我想起了一幅很富有地方特色的古老对联“桃花山开满桃花”,有一个人在上私塾时被先生提问,后来他用一辈子时间对了四副下联,最后两副决定了他的命运。

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求下联

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求下联

甘肃会宁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战略位置重要,有“秦陇锁钥”之称,虽然自然条件没有江南好,但是历史上这里也和江南一样崇文重教,儒士辈出。其县城东有一丹霞山头,战国时地理名著《水经注》记载:桃花山“其色红润如桃,因以得名”。其“桃峰艳岭”被推为会宁八景之首,当地百姓在山上开凿石窟修建庙宇,还广植桃树杏树,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山上桃花杏花盛开,蔚为壮观,即使在古代,县城里的学堂老师也会带着学生去桃花山踏青赏花。

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求下联

有一年,私塾先生带学生去春游,老先生望着满山遍野的桃花,要考考学生的水平,给学生出了一副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这是老先生考察学生水平的一道测试题,每年带学生去桃花山,他都要拿出这幅对联来测验学生的水平,经常学生对出的下联五花八门,但是以此为案例讲解对联知识也是妙趣横生。老先生刚说出口,一个学生马上对出了下联:铁木山满山木铁。老先生一看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杨思,他人虽然聪明,但是由于家里富裕,见过世面不怯场,在课堂上经常搞鬼。

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求下联

这铁木山也是会宁县的一座名山,位于县城西北70公里,也是会宁的最高峰,上面林木茂密,到了冬季远远望去山上一片黑压压的树林,色墨如铁,因此当地百姓称为铁木山,山上更难得的是有一汪清泉,其水质清澈甘冽,后来还成为当地生产的矿泉水水源地,在会宁桃花山和铁木山是齐名的两座大山。“铁木山长满铁木”这完全是一句模仿上联的话,与对联要求的平仄对仗要求甚远,而且上联已经有“开满”,下联还用“长满”,字词重复,失去了韵味,而且“铁木”是个啥,铁和木头吗,铁怎么能长满在山上呢?“上联“桃花”是一个物象,铁和木是两个意象。老先生很严肃,杨思被老师当作典型很不服气,然而也说不出啥来,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对出最精彩的对联来,让老师看看他的厉害。

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求下联

从此他用心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考上了位于兰州的甘肃大学堂,有一天他在学校图书室翻越资料,突然看到书架上的《大学》一书,《大学》是一本儒家经典书籍,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其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现在中国好多大学的校训,而其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中,蕴含着“格物致知”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大学》一书古代学者很重视。他突然想到私塾老师的对联“桃花山开满桃花”,他顿时来了灵感“大学堂品味大学”,他恨不得马上把下联说给先生,然而兰州离会宁几百公里,只能等到假期回去再说。

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求下联

过年回了老家,他就去拜访先生,谈笑中他有意无意地提起当年老师出的那幅对联,说出了自己的下联,老先生细细琢磨:桃花山开满桃花,大学堂品味大学。“桃花山”对“大学堂”,“开满”对“品味”,“桃花”对《大学》,不仅雅,而且妙,桃花山下建学堂就是为了培养栋梁之材,下联中的“大学堂”正是当地学子走出大山的希望,因此老先生很高兴,这对联妙!立马挂在了私塾门上。

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求下联

再后来他有幸成为甘肃首批公派赴日本留学的五名学生,到了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他开始接触到孙中山在日本的同盟会,有次在日本街上看到绚丽的樱花,他忽然想起来多年前老先生的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他提笔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要不是老先生当年严格要求自己,就没有今天自己的成就,而自己在日本来就是为了报效祖国,现在有了同盟会这个政治团体来救国救民,因此提笔写下:同盟会加入同盟。未毕业即回国,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历任县议会议长,省第一届议会副议长、安肃道尹,省第三届议会议长、兰山道尹、代理甘肃省长、甘肃民政厅长等职。

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求下联

仕途上春风得意的他有次路过家乡去看老先生,老先生给他讲了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路过会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帮县城居民打井挖窖的情况,还有在会宁县城西城门和文庙前举行会师的盛大场景,看着先生激动的说着红军的各种好处,劝杨思心里很不是滋味,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国民党内部早已是腐朽透顶,和地方军阀之间也是尔虞我诈,他便有意留心红军的情况,他和当时在陕北的邓宝珊等对于对于境内的红军提供了诸多便利,解放后杨思先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任省政协主席。此后他专门去看了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遗址,文庙因为有了红军的联欢而被悉心保护起来,县城西城门西津门也已经被改成了会师门,老先生已仙逝多年,而此时他也已经步入暮年,回想起自己的一生,老先生的那幅对联对自己影响颇大,他大笔一挥,写了人生最后一副对联:桃花山开满桃花,会师门笑看会师。

上联:桃花山开满桃花,求下联

杨思的一生跌宕起伏,也正是老先生出的一副上联,他以自己的经历做了精彩的回答。第一副:桃花山开满桃花,铁木山长满木铁,他的眼界只限于会宁县内;第二副:桃花山开满桃花,大学堂品味《大学》,到了省城兰州大学堂境界明显提升;第三副:桃花山开满桃花,同盟会加入同盟,留洋海外,见了世面;第四副:桃花山开满桃花,会师门笑看会师,在他人生关键的选择中,还是老师帮了自己。可以说四副对联中前两副对联是他求学的写照,后两副对联是他工作的写照,后两副对联也决定了他的命运,让他落叶归根,善始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