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紙幣點菸,用麻袋裝錢,國統區的通貨膨脹堪稱奇景!


圖為國統區的惡性通貨——這組照片拍攝於1945至1946年期間,作者是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師 Jack Wilkes。照片記錄了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的政治軍事、社會民生狀況等真實的國情,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一位美國大兵用法幣點菸,足以反映通貨膨脹的惡劣程度——民國時期,常年的戰亂使經濟遭受了巨大的破壞。國民政府為了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採取了一些項舉措提振經濟。其中一項就是幣制改革,進行幣制改革。1933年,國民政府實行廢兩改元,實行銀本位制。1935年11月,國民政府宣佈實行法幣政策,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後來又增加中國農民銀行。

民眾領取的救濟金也是法幣——法幣在發行之初,具有較好的信用,因為有相當數量的貴金屬作為保證。但情況很快就發生了變化。隨著國家壟斷愈演愈烈,以四大家族為首的少數人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財富;一些官僚權貴利用手中掌握的鉅額黃金和白銀,參與美國金融市場牟利 。政府發行的大量法幣,在其後面支撐的貴金屬數額是在不斷減少。


國統區民眾在金融機構支取的貨幣——抗戰爆發前,貨幣危機尚不明顯,因為此時中國的經濟規模和法幣發行總量大體上還是協調的。抗戰爆發後,日本侵略者在佔領區掠奪銀行,發行偽鈔、軍用票,還在佔領區設立的偽銀行,這些行為使法幣的信用受到極大衝擊。

堆積如山的紙幣——抗戰爆發,國民政府經濟中心相繼淪陷。中國經濟的規模在事實上就嚴重縮減了。所以法幣的發行總額也應該相應調減。然而,當時的情形使法幣的總量不但不能調減,還需要大規模地增加。為了保證有充足的財力來支撐戰爭,央行必須大量發行法幣,這就為戰後的惡性通膨埋下了禍根。

人力車伕拉著一麻袋的紙幣——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本可以通過沒收上來的大量敵偽資產來填補經濟漏洞,但是大量的官員在接收敵偽資產時,將本屬於國家的資產佔為己有,因此,國民政府失去了一大筆可以恢復法幣信用的重要財產。沒過多久,國共內戰開打,更將岌岌可危的國統區經濟拖入了深淵,通貨膨脹嚴重加深。


國統區民眾在金融機構支支取法幣——為了內戰,國民政府又一次進行幣制改革來獲取財力支撐:終止法幣的流通,發行金圓券、銀圓券來代替法幣。政府禁止人民持有黃金、白銀、銀幣和外國幣券。然而,缺乏貴金屬支撐的金圓券還是一個斂財的工具,並沒有扭轉經濟的困局。

通貨膨脹給當時的公司會計帶來了困難——1948年8月19日,國民政府頒佈了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決定發行金圓券20億元。然而內戰的愈演愈烈,使得國民政府不得不繼續超發貨幣。

攤販手中的法幣——為了支撐內戰,國民政府取消金圓券發行20億元的限制,而這一限制的取消,更使通貨膨脹猶如火山爆發,最終導致惡性通貨膨脹,金圓券貶值,幾同廢紙,南京政府不得不取消金圓券政策。1949年7月4日,國民政府又推出銀圓券。然而,這種宣稱以白銀為後盾的紙幣,已經很難再讓民眾相信。

民眾出行購物需要攜帶大量紙幣——雪崩式的惡性通脹,使得國民政府的經濟迅速陷於全面崩潰。1948年8月21日,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額度達到了戰前470705的倍,法幣的發行使貨幣購買力大大降低,買幾斤菜甚至買盒火柴都需要幾捆妙票,法幣幾乎成為廢紙,徹底失去其信用。

增發法幣還致使物價飛速上漲,是民眾的生活陷入困境。以武漢為例,1946年12月,武漢市每石等機米的價格為4.8萬元,比同年1月武漢市等機米單價16000元每石,增加了大約兩倍。在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之前,即1948年8月19日之前,武漢市等機米的單價達到了6400萬元每石,與1946年1月每石等機米的價格相比,增長了大約3999倍。

美國大兵在向拍攝者展示如此多的紙幣——通貨膨脹、物價飛漲達到了不可抑制的地步,最終導致了國統區的經濟崩饋,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也隨之土崩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