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入關後都經歷了些什麼?他又是如何應對的?

歷史提問官——不死太


看劉.項爭天下,劉邦最後取得成功,從沛公入關前和入關後兩個階段來觀察,可以瞭解得更為全靣。

入關前:

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與諸侯約定:先率軍攻入關中的,可以就地封在關中稱王。

關中地區東起潼關,西至散關,南起武關,北到蕭關,方圓五萬多平方公里,地勢險要,物產豐 饒,百姓富庶,人囗眾多,是大秦帝國京畿所在,得關中者就有了霸天下的有利條件,是各路諸侯眼中的寶地。

關中是寶地,也是塊燙手的山芋,陳勝和項梁都曾親率大軍叩關攻秦,結果大敗而歸。當時秦軍強盛,憑險固守,諸侯多次攻打,結果都鎩羽而歸,而且泰軍還常常乘勝追擊,讓企圖破關西進的諸侯吃了不少苦頭。因此,關中稱王雖然條件誘人,卻沒有諸侯願意去搶這塊肥肉。

諸侯當中,項羽勢力最大,兵力最強,因為痛恨秦軍打敗了項粱,讓自己的叔父慘死陣中,激於義憤,願率部西行入關。

有老臣提醒懷王:項羽為人兇猛殘忍,打下襄城,全城沒有留下一個活人,全部活埋了。關中百姓遭受秦朝暴政已久,派嗜殺的項羽帶兵入關,只能激起百姓更大的反抗。不如派一位寬厚的長者帶乓入關撫慰百姓,以懷柔之法破秦,也許更容易收到奇效,使用懷柔方法,沛公劉邦是最合適的人選。

從大臣的建議,已可以看出項王和沛公在反秦義軍中的各自不同的形象。

懷王接受了建議,派沛公率所部西行入關,改派項羽帶兵救趙,解鉅鹿之圍。

沛公接受懷王指派,帶領部下兵將且戰且進,一路西行。打到洛陽,張良帶領韓王部下一些人馬,融入沛公隊伍,成為幫沛公運籌帷幄的主要智囊。在張良的幫助下,隨後接受謀士酈食其所獻之什,一路順風順水攻入武關。

入關後:

1.攻進武關,進入關中地區,逼進大秦帝國都城咸陽,秦帝國已無反抗之力。入關後,沛公隊伍紀律嚴明,不許騷擾百姓,讓三秦父老欣喜過望。在藍田南北各打了一次大仗,又打了幾個零星小仗,大秦就已是奄奄一息了。

2.漢元年十月,沛公軍隊到達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素帶系項,封好符節玉璽,在軹道旁投降。有將領主張殺掉子嬰,沛公不允,說懷王派我入關,就是因為我能行寬厚仁政,秦王已降,還要殺人家,這樣做不吉利。於是,把子嬰交給官吏看管。

3.進入秦宮,平民出身的沛公立時驚呆了: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妃嬪媵嬙美女如雲,沛公當時就要留宿宮中好好享受一番。連襟樊噲疾言厲色勸說,沛公根本不為所動。

張良見狀只得開口相勸:秦王無道,沛公您才有機會來到秦宮。義軍是為天下人除賊,應該保持儉樸清白。剛剛滅秦 入宮,就要躭於享樂,這是助紂為虐。張良的話讓沛公清醒了,退出皇宮還軍霸上。

4.沛公回到霸上,召集鄉紳豪傑宣佈:三秦父老苦秦已久,我們前來解民倒懸,現在和你們約法三章:殺人者處死;傷人的.搶劫偷盜的按罪行抵罪,其餘的嚴刑苛法一律廢除。百姓無不歡欣鼓舞,紛紛獻出豬羊美酒犒勞沛公的軍隊。

5.有人給沛公獻計,秦地富足,山川險峻,守住關口,在關中稱王,將來可以借天時地利之便大展鴻圖。沛公認為有理,派人封鎖了函谷關囗。

十一月中旬,項羽帶兵西進,見沛公封鎖關隘,勃然大怒,派部下大將猛攻數日,打破了函谷關,來到戲水岸,與沛公軍隊形成對壘。

6.兩軍對壘,項羽軍40萬,號稱100萬;沛公軍10萬,號稱20萬。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硬碰硬無異於以卵擊石。幸好有張良等一干謀臣輔助,採取用忍服小的策略,化解了與項羽的矛盾。

鴻門宴上,靠著張良的計謀,項伯的幫助,樊噲的勇猛,項羽一時糊塗的仁慈,沛公得以有驚無險地逃回霸上軍營。

隨後,接受項羽的無理分封,就任漢王。為解除項羽疑心,到漢中後燒燬棧道,以示不再有回師東顧爭天下的打算。

入關前後,沛公劉邦用寬厚贏得了諸侯之心;用仁政贏得了百姓之心;用忍耐消除了項羽的疑心;聽勸諫收斂了享樂之心。劉邦最後的成功,自有道理在其中。


壹壹若塵


劉邦在進入關中前與楚懷王有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劉邦入關之後的勢力非常弱小,因為他入關相當於是偷襲,所以入關成功並不代表他獲得勝利。項羽在鉅鹿之戰獲得了勝利後和所有軍隊進入到了關中,劉邦只能打開關中讓他進來,這樣一來劉邦的地位實際上就很危急了。

——鉅鹿之戰形勢圖


反觀項羽,項羽之所以能夠勝利,是鉅鹿之戰中章邯投降所致。人們對鴻門宴總是有誤解,認為項羽是婦人之仁,項羽之所以放走劉邦,是為了先完成和楚懷王的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項羽得到了西楚霸王的地位,而劉邦則被扔到了漢中地區。鉅鹿之戰後項羽沒有居住在關中,實際上是因為他的兵力和能力都不足以讓他居住在關中,並且其他諸侯的存在對項羽造成了威脅,所以項羽回到楚地殺死了楚義帝之後開始了他自己的道路。

——鴻門宴


漢中實際上是非常差的土地,但劉邦在得到漢中之後由於韓信給他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戰略,之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將關中和漢中以及四川巴蜀的土地作為自己的根據地,這樣一來,劉邦進可攻退可守,再加上韓信的北上形成了一個十面埋伏的態勢,所以最終擊敗了項羽。

——十面埋伏形勢圖


本質上來看關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作用。項羽並不是不想得到關中,而是以他的兵力和能力不足以得到關中。鉅鹿之戰勝利後,他進入關中大量殺戮關中的秦人,使得他成為西楚霸王。但他並不能解決被劉邦四面圍攻的態勢,最終戰敗。


真的很博通專欄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劉邦是楚國沛豐邑人(今屬於江蘇徐州),項羽是楚國下相人(今屬於江蘇宿遷)。大概同時期的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劉邦起兵於沛縣,項羽起兵於吳。後來他們都在楚懷王帳下,期間劉、項還結為異姓兄弟。接受楚懷王約討伐秦國。楚懷王約定,誰先奪取關中封誰為關中王。後來劉邦的軍隊首先打入關中咸陽,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而項羽的軍隊晚於劉邦的軍隊。

項羽到達前,劉邦接管關中的期間,接受了樊噲和張良的建議,控制自己的私慾,約法三章,嚴格管理兵士的行為。具體內容為: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

另外蕭何還勸說劉邦注意接管秦朝的檔案典籍等,不要只看到金銀財寶。後來項羽的軍隊過來,劉邦早已還軍霸上。然後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歷史典故“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樊噲憑藉勇猛和機智為劉邦解圍。這場宴會本來是項羽在謀士范增的建議下計劃藉機除掉劉邦的,可是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的項羽沒能接受范增的意見,放過了劉邦。


東野洛


先入關中者為王,這是劉邦和楚懷王的約定,經過一年的奮鬥,收東郡,穎川郡,南陽郡,兵鋒直指武關。破武關就能到關中了,秦三世子嬰積極調兵到武關增援。劉邦聽從張良的獻計,一邊派人去山上多張掛旗幟做疑兵,一邊派酈食其、陸賈勸降武關秦將。秦將答應投降而麻痺大意,趁此機會,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繞過武關,攻打藍田守軍,大破秦軍,這就是入關了。接下來就是題主的提問了,發生了什麼呢,大家都不陌生。比如,約法三章,鴻門宴,是不是很熟悉,我一一道來。

1子嬰投降

經典的投降禮,子嬰乘著素車,駕著白馬,脖子上掛著繩子,手裡捧著封好的玉璽和符節,趴在路上向劉邦投降。劉邦說,懷王當時讓我走西路入關中,認定我是長者,我不殺子嬰。於是,把他扔監獄了。大秦倒了。

2約法三章

進了咸陽城,手下兵去了秦朝的府庫搶的搶,拿的拿,瓜分財寶。蕭何去了秦相府,拿了地理圖冊,文書,戶籍檔案。劉邦去了秦王宮睡美人去了,住了幾天,張良和樊噲勸劉邦回霸上,劉邦聽從了。然後劉邦召集了各縣的父老,名流說,天下遭受秦法苦很久了,殺人者處死,傷人盜竊抵罪,廢除秦法。這做法,對亂世最有效。

3封鎖函谷關

有人勸說,項羽要封章邯為雍王封在關中頂替劉邦位置,於是劉邦關閉函谷關。不久項羽和諸侯聯軍趕到,看函谷關緊閉大怒,派英布破了函谷關,數日後駐軍鴻門。劉邦的叛將曹無傷出賣他,對項羽說,劉邦想稱王,子嬰做相國。項羽準備第二天進攻霸上。此時他們相聚不過幾十里路。

4鴻門宴

曾經張良有恩於項伯,於是項伯去了劉邦營地讓張良趕緊逃命,張良和項伯去見劉邦。席間項伯和劉邦不真不假的結為親家,於是項伯回去勸說項羽不要滅了劉邦,項羽氣消了同意。第二天,劉邦來到項羽營道歉,相安無事。項羽設宴招待劉邦,席間范增,舉起玉示意殺了劉邦,項羽不從。於是范增讓項莊舞劍助興趁機殺了劉邦,項伯也舞劍保護劉邦,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出自這裡。樊噲見事情不妙,就進了宴會廳,項羽賜酒,賜肉招待樊噲。項羽真是英雄主義,看見樊噲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英雄惜英雄,瞬間轉移了注意力。劉邦藉故去廁所,溜了,留下張良繼續,張良說主公不勝酒力回家休息去了,一場危機化解。劉邦結交項伯的方法,是劉邦的成功法寶。

5項羽封侯

項羽雖然沒殺劉邦,但是心裡依然忌憚,硬把巴蜀和漢中說成也屬於關中之地,封給了劉邦。把本來劉邦的關中一分為三,封三秦封鎖劉邦出蜀之路。劉邦不服大怒,馬上就要發兵去打項羽,周勃,灌嬰,樊噲也支持。這時候,劉邦聽從了蕭何的建議,放棄攻項羽,乖乖的去了漢中。

基本上就這幾件事吧,劉邦也沒做什麼,總是在關鍵時刻聽從手下人才的建議,化險為夷,攻城掠地。劉邦善於用人,張良,蕭何算是跟對人了。而項羽呢,剛愎自用,婦人之仁,不善於聽從手下的建議。


一起侃歷史


根據楚懷王定下的盟約,先進入關中之地的人就可以成為關中王,在張良等人的幫助下,劉邦順風順水的來到了關中之地接受了子嬰的投降。那麼,在這片富饒的關中之地,未來的“關中王”劉邦又會如何規劃他的這一片土地呢?

富饒的關中

關中之地是秦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說是整個秦王朝最富饒的地方也不為過。劉邦看見那金碧輝煌的宮殿,看見堆積如山的珠寶,還有那一個個可人的宮女。劉邦感覺來到了天堂,原來人生竟然可以如此美好,原來這世界上還能夠有如此舒適安逸的生活,劉邦迫不及待的就要搬進宮殿裡去。劉邦沒見過這麼豪華的東西,他手下的士兵也沒有見過這麼豪華的東西,這些長途跋涉的士兵看見遍地財富眼睛都直了。他們不在理會什麼軍紀,一群人蜂擁而上的搶奪關內的財富。蕭何是一個異類,他把秦王朝的書籍都搶到了自己手裡,整個關中亂成一團。

關中的百姓內心十分忐忑,在秦王朝的統治下,他們的生活壓力非常巨大,整天都在辛勤的勞動,本來以為迎來了一個光明的新生活,但現在看來,這位未來的“關中王”似乎比秦王朝還要更加不堪,在他的統治下,關中還能夠擺脫那種高壓嗎?

不殺子嬰

樊噲和張良是為數不多的保持清醒的人,看見劉邦意志消沉,整個人已經沉醉在了秦統治者紙醉金迷的生活當中,張良趕緊勸誡劉邦。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劉邦不是個傻子,張良的一席話像一盆冷水倒在他的頭上讓他清醒過來,他決定要做些什麼!劉邦把手下的人都召集了過來,第一件要緊的事情就審判子嬰,子嬰是腐朽的秦王朝代表人,是暴秦的使者,而劉邦身後的這些人就是因為受不了暴秦的高壓統治而奮起反抗。可以說,秦王朝是他們的仇人,是他們恨之入骨的東西,現在,他們對秦的恨意都將要集中在子嬰的身上。

大家的情緒都很高漲,一致認為應該將子嬰就地正法,但這個時候,劉邦提出了反對意見。劉邦說,我不能殺子嬰,我之所以能夠被懷王委以重任西入滅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是一個長者。長者就應該心懷仁慈,子嬰已經向我投降了,我怎麼還能夠殺掉他呢?

在劉邦的提議下,子嬰沒有迎來被斬殺的命令,他將會在各路諸侯彙集關中之時,被所有的諸侯一起審判,然後訂下罪行。這是劉邦進入關中以來做的第一個重要的決定,這也在關中百姓心目中留下了劉邦仁厚的印象。

約法三章

處理完了子嬰後,劉邦把所有的關中百姓召集了起來,他要安撫這些被士兵驚擾的百姓。秦王朝依法治國,但是秦王朝的律法過於嚴苛,動不動就連坐,一個人犯罪一家人遭殃,這樣嚴苛的律法給百姓帶來了很高的壓力,要他們終日生活在勞累和恐懼之中。劉邦向所有的百姓宣佈,秦王朝的律法,除了以下三條,其餘統統廢除,剩下的三條分別是殺人者償命,偷盜者抵罪,搶劫罪抵罪。自劉邦進關以來,在各處搶劫的士兵都被依法給予了處分,百姓又沒有了巨大的壓力傍身,劉邦的威望頓時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百姓紛紛將他們的美酒好肉拿出來,希望可以犒勞這位仁慈的“關中王”,劉邦的表現又讓老百姓更加佩服。我劉邦進關是為了把各位從秦王朝的暴政下解放出來,而不是貪圖各位的東西,我的軍隊糧草還很充足,這些東西你們還是自己留著吧!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讓百姓們沸騰了,秦王朝的高壓統治下哪裡有這樣心懷大義的好統治者啊,劉邦的威望一時無兩,百姓們非常愛戴他,甚至到了害怕劉邦不做關中王的地步。劉邦這一手收攏人心的操作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表演。

封堵函谷關

鉅鹿之戰的消息傳來了,項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取得了勝利,但對於劉邦來說,有一個消息更重要,那就是項羽封了章邯做雍王。所謂雍,指的是咸陽以西的關中之地,按照懷王之約,這個地方應該是劉邦的地盤,但現在,項羽把這裡封給了章邯,項羽撕毀了懷王之約。劉邦很惶恐啊,關中是個好地方啊,地方又大又富饒,而且百姓也都很愛戴他,他是真不想離開關中啊!項羽的大軍開拔,很快就要到關中來了,劉邦的腦子很亂,他對關中太渴望了,所以他派人封堵了函谷關,希望可以把項羽擋在外面。

即使從秦宮撤出,對子嬰保持了寬容,對百姓約法三章,劉邦在關內做的這些事情都可圈可點,但就封堵函谷關這一條,就足以將他在關內所做的一切都化為烏有,因為這讓項羽生氣了,而此時,劉邦並沒有能力抵擋項羽的怒火!

我是流浪歷史號,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流浪歷史號


項羽曾與劉邦有言在先,誰先入關,就立誰為關中王。劉邦入關後,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得到百姓擁戴。面對皇宮諸多佳麗,他也在溫柔鄉里沉溺過一陣子,顯得志得意滿,不思進取。在謀臣的勸諫下,他顧全大局,如履薄冰,不再沉迷酒色。這引起了項羽的戒心,因為亞父范增察覺到了劉邦的帝王之志。本來劉邦項羽在入關之前是結拜兄弟的。在范增的策劃下,項羽擺起了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在謀臣張良的應變下,劉邦逃過一劫。當然,這也離不開項伯的幫忙。項伯能夠幫忙,也離不開劉邦平日裡的恩惠。更關鍵的是項羽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的性格,讓劉邦逃過一劫。鴻門宴後,劉邦離開關中,帶領人馬四處尋找根據地,最後在蜀中立足,並一步步發展壯大。項羽自知放虎歸山,後悔不跌,加快反攻的步伐。也就有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千古奇聞。


馬橋客


劉邦入關後,最大的問題,就是聽了下面人的建議,不偷不搶,約法三章。

當時項羽聽到劉邦先他一步進入了咸陽後,非常的生氣,想要找劉邦問個明白。但是,當時他的亞父,也就是項羽身邊唯一的謀士范增說,你看劉邦進入咸陽以後,不搶奪財寶,不好色貪杯,說明此人志不在此,對您來說,肯定日後是一個大禍患。

這才引出了後世所耳熟能詳的“鴻門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