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入关后都经历了些什么?他又是如何应对的?

历史提问官——不死太


看刘.项爭天下,刘邦最后取得成功,从沛公入关前和入关后两个阶段来观察,可以了解得更为全靣。

入关前: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与诸侯约定:先率军攻入关中的,可以就地封在关中称王。

关中地区东起潼关,西至散关,南起武关,北到萧关,方圆五万多平方公里,地势险要,物产丰 饶,百姓富庶,人囗众多,是大秦帝国京畿所在,得关中者就有了霸天下的有利条件,是各路诸侯眼中的宝地。

关中是宝地,也是块烫手的山芋,陈胜和项梁都曾亲率大军叩关攻秦,结果大败而归。当时秦军强盛,凭险固守,诸侯多次攻打,结果都铩羽而归,而且泰军还常常乘胜追击,让企图破关西进的诸侯吃了不少苦头。因此,关中称王虽然条件诱人,却沒有诸侯愿意去抢这块肥肉。

诸侯当中,项羽势力最大,兵力最强,因为痛恨秦军打败了项粱,让自己的叔父惨死阵中,激于义愤,愿率部西行入关。

有老臣提醒怀王:项羽为人凶猛残忍,打下襄城,全城没有留下一个活人,全部活埋了。关中百姓遭受秦朝暴政已久,派嗜杀的项羽带兵入关,只能激起百姓更大的反抗。不如派一位宽厚的长者带乓入关抚慰百姓,以怀柔之法破秦,也许更容易收到奇效,使用怀柔方法,沛公刘邦是最合适的人选。

从大臣的建议,已可以看出项王和沛公在反秦义军中的各自不同的形象。

怀王接受了建议,派沛公率所部西行入关,改派项羽带兵救赵,解巨鹿之围。

沛公接受怀王指派,带领部下兵将且战且进,一路西行。打到洛阳,张良带领韩王部下一些人马,融入沛公队伍,成为帮沛公运筹帷幄的主要智囊。在张良的帮助下,随后接受谋士郦食其所献之什,一路顺风顺水攻入武关。

入关后:

1.攻进武关,进入关中地区,逼进大秦帝国都城咸阳,秦帝国已无反抗之力。入关后,沛公队伍纪律严明,不许骚扰百姓,让三秦父老欣喜过望。在蓝田南北各打了一次大仗,又打了几个零星小仗,大秦就已是奄奄一息了。

2.汉元年十月,沛公军队到达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素带系项,封好符节玉玺,在轵道旁投降。有将领主张杀掉子婴,沛公不允,说怀王派我入关,就是因为我能行宽厚仁政,秦王已降,还要杀人家,这样做不吉利。于是,把子婴交给官吏看管。

3.进入秦宫,平民出身的沛公立时惊呆了: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妃嫔媵嫱美女如云,沛公当时就要留宿宫中好好享受一番。连襟樊哙疾言厉色劝说,沛公根本不为所动。

张良见状只得开口相劝:秦王无道,沛公您才有机会来到秦宫。义军是为天下人除贼,应该保持俭朴清白。刚刚灭秦 入宫,就要躭于享乐,这是助纣为虐。张良的话让沛公清醒了,退出皇宫还军霸上。

4.沛公回到霸上,召集乡绅豪杰宣布:三秦父老苦秦已久,我们前来解民倒悬,现在和你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的.抢劫偷盗的按罪行抵罪,其余的严刑苛法一律废除。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纷纷献出猪羊美酒犒劳沛公的军队。

5.有人给沛公献计,秦地富足,山川险峻,守住关口,在关中称王,将来可以借天时地利之便大展鸿图。沛公认为有理,派人封锁了函谷关囗。

十一月中旬,项羽带兵西进,见沛公封锁关隘,勃然大怒,派部下大将猛攻数日,打破了函谷关,来到戏水岸,与沛公军队形成对垒。

6.两军对垒,项羽军40万,号称100万;沛公军10万,号称20万。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幸好有张良等一干谋臣辅助,采取用忍服小的策略,化解了与项羽的矛盾。

鸿门宴上,靠着张良的计谋,项伯的帮助,樊哙的勇猛,项羽一时糊涂的仁慈,沛公得以有惊无险地逃回霸上军营。

随后,接受项羽的无理分封,就任汉王。为解除项羽疑心,到汉中后烧毁栈道,以示不再有回师东顾爭天下的打算。

入关前后,沛公刘邦用宽厚赢得了诸侯之心;用仁政赢得了百姓之心;用忍耐消除了项羽的疑心;听劝谏收敛了享乐之心。刘邦最后的成功,自有道理在其中。


壹壹若尘


刘邦在进入关中前与楚怀王有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刘邦入关之后的势力非常弱小,因为他入关相当于是偷袭,所以入关成功并不代表他获得胜利。项羽在巨鹿之战获得了胜利后和所有军队进入到了关中,刘邦只能打开关中让他进来,这样一来刘邦的地位实际上就很危急了。

——巨鹿之战形势图


反观项羽,项羽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巨鹿之战中章邯投降所致。人们对鸿门宴总是有误解,认为项羽是妇人之仁,项羽之所以放走刘邦,是为了先完成和楚怀王的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项羽得到了西楚霸王的地位,而刘邦则被扔到了汉中地区。巨鹿之战后项羽没有居住在关中,实际上是因为他的兵力和能力都不足以让他居住在关中,并且其他诸侯的存在对项羽造成了威胁,所以项羽回到楚地杀死了楚义帝之后开始了他自己的道路。

——鸿门宴


汉中实际上是非常差的土地,但刘邦在得到汉中之后由于韩信给他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战略,之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将关中和汉中以及四川巴蜀的土地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这样一来,刘邦进可攻退可守,再加上韩信的北上形成了一个十面埋伏的态势,所以最终击败了项羽。

——十面埋伏形势图


本质上来看关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作用。项羽并不是不想得到关中,而是以他的兵力和能力不足以得到关中。巨鹿之战胜利后,他进入关中大量杀戮关中的秦人,使得他成为西楚霸王。但他并不能解决被刘邦四面围攻的态势,最终战败。


真的很博通专栏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刘邦是楚国沛丰邑人(今属于江苏徐州),项羽是楚国下相人(今属于江苏宿迁)。大概同时期的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刘邦起兵于沛县,项羽起兵于吴。后来他们都在楚怀王帐下,期间刘、项还结为异姓兄弟。接受楚怀王约讨伐秦国。楚怀王约定,谁先夺取关中封谁为关中王。后来刘邦的军队首先打入关中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而项羽的军队晚于刘邦的军队。

项羽到达前,刘邦接管关中的期间,接受了樊哙和张良的建议,控制自己的私欲,约法三章,严格管理兵士的行为。具体内容为: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另外萧何还劝说刘邦注意接管秦朝的档案典籍等,不要只看到金银财宝。后来项羽的军队过来,刘邦早已还军霸上。然后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历史典故“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凭借勇猛和机智为刘邦解围。这场宴会本来是项羽在谋士范增的建议下计划借机除掉刘邦的,可是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的项羽没能接受范增的意见,放过了刘邦。


东野洛


先入关中者为王,这是刘邦和楚怀王的约定,经过一年的奋斗,收东郡,颖川郡,南阳郡,兵锋直指武关。破武关就能到关中了,秦三世子婴积极调兵到武关增援。刘邦听从张良的献计,一边派人去山上多张挂旗帜做疑兵,一边派郦食其、陆贾劝降武关秦将。秦将答应投降而麻痹大意,趁此机会,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绕过武关,攻打蓝田守军,大破秦军,这就是入关了。接下来就是题主的提问了,发生了什么呢,大家都不陌生。比如,约法三章,鸿门宴,是不是很熟悉,我一一道来。

1子婴投降

经典的投降礼,子婴乘着素车,驾着白马,脖子上挂着绳子,手里捧着封好的玉玺和符节,趴在路上向刘邦投降。刘邦说,怀王当时让我走西路入关中,认定我是长者,我不杀子婴。于是,把他扔监狱了。大秦倒了。

2约法三章

进了咸阳城,手下兵去了秦朝的府库抢的抢,拿的拿,瓜分财宝。萧何去了秦相府,拿了地理图册,文书,户籍档案。刘邦去了秦王宫睡美人去了,住了几天,张良和樊哙劝刘邦回霸上,刘邦听从了。然后刘邦召集了各县的父老,名流说,天下遭受秦法苦很久了,杀人者处死,伤人盗窃抵罪,废除秦法。这做法,对乱世最有效。

3封锁函谷关

有人劝说,项羽要封章邯为雍王封在关中顶替刘邦位置,于是刘邦关闭函谷关。不久项羽和诸侯联军赶到,看函谷关紧闭大怒,派英布破了函谷关,数日后驻军鸿门。刘邦的叛将曹无伤出卖他,对项羽说,刘邦想称王,子婴做相国。项羽准备第二天进攻霸上。此时他们相聚不过几十里路。

4鸿门宴

曾经张良有恩于项伯,于是项伯去了刘邦营地让张良赶紧逃命,张良和项伯去见刘邦。席间项伯和刘邦不真不假的结为亲家,于是项伯回去劝说项羽不要灭了刘邦,项羽气消了同意。第二天,刘邦来到项羽营道歉,相安无事。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席间范增,举起玉示意杀了刘邦,项羽不从。于是范增让项庄舞剑助兴趁机杀了刘邦,项伯也舞剑保护刘邦,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出自这里。樊哙见事情不妙,就进了宴会厅,项羽赐酒,赐肉招待樊哙。项羽真是英雄主义,看见樊哙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英雄惜英雄,瞬间转移了注意力。刘邦借故去厕所,溜了,留下张良继续,张良说主公不胜酒力回家休息去了,一场危机化解。刘邦结交项伯的方法,是刘邦的成功法宝。

5项羽封侯

项羽虽然没杀刘邦,但是心里依然忌惮,硬把巴蜀和汉中说成也属于关中之地,封给了刘邦。把本来刘邦的关中一分为三,封三秦封锁刘邦出蜀之路。刘邦不服大怒,马上就要发兵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哙也支持。这时候,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放弃攻项羽,乖乖的去了汉中。

基本上就这几件事吧,刘邦也没做什么,总是在关键时刻听从手下人才的建议,化险为夷,攻城掠地。刘邦善于用人,张良,萧何算是跟对人了。而项羽呢,刚愎自用,妇人之仁,不善于听从手下的建议。


一起侃历史


根据楚怀王定下的盟约,先进入关中之地的人就可以成为关中王,在张良等人的帮助下,刘邦顺风顺水的来到了关中之地接受了子婴的投降。那么,在这片富饶的关中之地,未来的“关中王”刘邦又会如何规划他的这一片土地呢?

富饶的关中

关中之地是秦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说是整个秦王朝最富饶的地方也不为过。刘邦看见那金碧辉煌的宫殿,看见堆积如山的珠宝,还有那一个个可人的宫女。刘邦感觉来到了天堂,原来人生竟然可以如此美好,原来这世界上还能够有如此舒适安逸的生活,刘邦迫不及待的就要搬进宫殿里去。刘邦没见过这么豪华的东西,他手下的士兵也没有见过这么豪华的东西,这些长途跋涉的士兵看见遍地财富眼睛都直了。他们不在理会什么军纪,一群人蜂拥而上的抢夺关内的财富。萧何是一个异类,他把秦王朝的书籍都抢到了自己手里,整个关中乱成一团。

关中的百姓内心十分忐忑,在秦王朝的统治下,他们的生活压力非常巨大,整天都在辛勤的劳动,本来以为迎来了一个光明的新生活,但现在看来,这位未来的“关中王”似乎比秦王朝还要更加不堪,在他的统治下,关中还能够摆脱那种高压吗?

不杀子婴

樊哙和张良是为数不多的保持清醒的人,看见刘邦意志消沉,整个人已经沉醉在了秦统治者纸醉金迷的生活当中,张良赶紧劝诫刘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刘邦不是个傻子,张良的一席话像一盆冷水倒在他的头上让他清醒过来,他决定要做些什么!刘邦把手下的人都召集了过来,第一件要紧的事情就审判子婴,子婴是腐朽的秦王朝代表人,是暴秦的使者,而刘邦身后的这些人就是因为受不了暴秦的高压统治而奋起反抗。可以说,秦王朝是他们的仇人,是他们恨之入骨的东西,现在,他们对秦的恨意都将要集中在子婴的身上。

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涨,一致认为应该将子婴就地正法,但这个时候,刘邦提出了反对意见。刘邦说,我不能杀子婴,我之所以能够被怀王委以重任西入灭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是一个长者。长者就应该心怀仁慈,子婴已经向我投降了,我怎么还能够杀掉他呢?

在刘邦的提议下,子婴没有迎来被斩杀的命令,他将会在各路诸侯汇集关中之时,被所有的诸侯一起审判,然后订下罪行。这是刘邦进入关中以来做的第一个重要的决定,这也在关中百姓心目中留下了刘邦仁厚的印象。

约法三章

处理完了子婴后,刘邦把所有的关中百姓召集了起来,他要安抚这些被士兵惊扰的百姓。秦王朝依法治国,但是秦王朝的律法过于严苛,动不动就连坐,一个人犯罪一家人遭殃,这样严苛的律法给百姓带来了很高的压力,要他们终日生活在劳累和恐惧之中。刘邦向所有的百姓宣布,秦王朝的律法,除了以下三条,其余统统废除,剩下的三条分别是杀人者偿命,偷盗者抵罪,抢劫罪抵罪。自刘邦进关以来,在各处抢劫的士兵都被依法给予了处分,百姓又没有了巨大的压力傍身,刘邦的威望顿时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百姓纷纷将他们的美酒好肉拿出来,希望可以犒劳这位仁慈的“关中王”,刘邦的表现又让老百姓更加佩服。我刘邦进关是为了把各位从秦王朝的暴政下解放出来,而不是贪图各位的东西,我的军队粮草还很充足,这些东西你们还是自己留着吧!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让百姓们沸腾了,秦王朝的高压统治下哪里有这样心怀大义的好统治者啊,刘邦的威望一时无两,百姓们非常爱戴他,甚至到了害怕刘邦不做关中王的地步。刘邦这一手收拢人心的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封堵函谷关

巨鹿之战的消息传来了,项王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取得了胜利,但对于刘邦来说,有一个消息更重要,那就是项羽封了章邯做雍王。所谓雍,指的是咸阳以西的关中之地,按照怀王之约,这个地方应该是刘邦的地盘,但现在,项羽把这里封给了章邯,项羽撕毁了怀王之约。刘邦很惶恐啊,关中是个好地方啊,地方又大又富饶,而且百姓也都很爱戴他,他是真不想离开关中啊!项羽的大军开拔,很快就要到关中来了,刘邦的脑子很乱,他对关中太渴望了,所以他派人封堵了函谷关,希望可以把项羽挡在外面。

即使从秦宫撤出,对子婴保持了宽容,对百姓约法三章,刘邦在关内做的这些事情都可圈可点,但就封堵函谷关这一条,就足以将他在关内所做的一切都化为乌有,因为这让项羽生气了,而此时,刘邦并没有能力抵挡项羽的怒火!

我是流浪历史号,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流浪历史号


项羽曾与刘邦有言在先,谁先入关,就立谁为关中王。刘邦入关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得到百姓拥戴。面对皇宫诸多佳丽,他也在温柔乡里沉溺过一阵子,显得志得意满,不思进取。在谋臣的劝谏下,他顾全大局,如履薄冰,不再沉迷酒色。这引起了项羽的戒心,因为亚父范增察觉到了刘邦的帝王之志。本来刘邦项羽在入关之前是结拜兄弟的。在范增的策划下,项羽摆起了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谋臣张良的应变下,刘邦逃过一劫。当然,这也离不开项伯的帮忙。项伯能够帮忙,也离不开刘邦平日里的恩惠。更关键的是项羽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的性格,让刘邦逃过一劫。鸿门宴后,刘邦离开关中,带领人马四处寻找根据地,最后在蜀中立足,并一步步发展壮大。项羽自知放虎归山,后悔不跌,加快反攻的步伐。也就有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千古奇闻。


马桥客


刘邦入关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听了下面人的建议,不偷不抢,约法三章。

当时项羽听到刘邦先他一步进入了咸阳后,非常的生气,想要找刘邦问个明白。但是,当时他的亚父,也就是项羽身边唯一的谋士范增说,你看刘邦进入咸阳以后,不抢夺财宝,不好色贪杯,说明此人志不在此,对您来说,肯定日后是一个大祸患。

这才引出了后世所耳熟能详的“鸿门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