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 “龍頭”帶動 助農增收脫貧


花垣 “龍頭”帶動 助農增收脫貧

花垣鎮興農園社區村民在興盛果蔬公司蔬菜基地採收蘿蔔。

花垣 “龍頭”帶動 助農增收脫貧

石欄鎮貓兒坡村村民在五龍茶業公司黃金茶基地覆膜。

“跟著老田種花,土地租金不算,每天工資60元,我們生活就是甜……”4月17日,在花垣縣鑫梓公司溢仁坊千畝玫瑰觀光園裡,麻慄場鎮各魚村村民龍滿成一邊鬆土,一邊樂滋滋地對筆者算著“幸福賬”。

在該縣惠農政策吸引下,原“礦老闆”田建文改行種玫瑰花,先後流轉土地5000多畝,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麻慄場鎮各魚、新科等6個村寨400多戶村民種植玫瑰花,發展美麗經濟實現了增收。

近年來,花垣縣狠抓產業扶貧,強化“造血”功能,大力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了產業轉型、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多贏”局面。截至2018年底,該縣累積退出貧困村129個,65228人先後脫貧摘帽,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8.6%下降到4.5%。

“龍頭”引領 建設“綠色銀行”

該縣加快轉型發展,大力扶持縣內工礦企業“退二進一”投入綠色生態農業。規劃建設佔地92平方公里、總投資150億元的湖南湘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花垣核心區)建設“一園一帶七大基地”,積極引導“礦老闆”轉型發展,苗漢子合作社、興盛公司等48家企業及合作社入駐園區。

現已建成獼猴桃基地3390畝、蠶桑基地4200畝、菸草基地8000畝、油茶基地4000畝、牧草基地3500畝、虎杖等中藥材基地7200畝,共帶動2萬多農民務工就業,成為該縣精準脫貧的強大引擎。該縣“礦老闆”和工商企業主轉型創辦農業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開發的企業達100多家,在他們帶動下,全縣形成了優質稻米14萬畝、藥材3萬畝、蔬菜10萬畝、特色水果2萬畝、菸葉2.4萬畝、油茶12萬畝、桑葉1.45萬畝、湘西黃牛2萬頭、生豬16萬頭、乳鴿50萬羽、竹鼠5萬隻、鱘魚30萬尾等特色種養規模。

“老闆”帶動 探尋“增收路子”

通過“政府扶助,企業帶動,群眾發展”的政、企、農三位一體關係,形成了多元化的“公司+農戶”扶貧產業發展模式。 德農牧業“老闆”嚴德忠通過“7+1”即“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市場+科技+保險+金融”的模式,大力發展湘西黃牛產業,帶動2000多貧困戶穩定增收。

同時,引導“老闆”與農戶發展“訂單”農業,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結機制,破解老百姓農產品銷售難題。興盛公司“老闆”李葉德建設20萬噸果蔬加工項目,與該縣80多個村的3700多戶農戶訂單發展豇豆、大頭菜等蔬菜種植,1000多貧困村民年均增收2000多元。五龍茶葉公司先後流轉土地8000畝,帶動貧困戶1208戶發展十八洞黃金茶,戶均年增收3000元。

創新模式 發展幫扶產業

針對部分貧困群眾自身發展能力不強、扶貧資金到戶投入產出效益不高等問題,引導產業扶貧資金、貧困對象幫扶資金通過股份合作、委託幫扶等形式加入龍頭企業進行產業建設,形成“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扶貧新模式。

2014年,引導十八洞村與苗漢子合作社進行股份合作,苗漢子合作社出資306萬元佔51%股份,十八洞村民和村集體出資294萬元佔49%股份,在農業園區流轉土地1000餘畝發展獼猴桃產業。2018年,十八洞貧困群眾人均分紅1200元。以同樣的方式,流轉土地2140畝,帶動雙龍等3個鄉鎮52個村9600名貧困人口組建新股份公司發展獼猴桃產業。該縣還與6家龍頭企業簽訂委託幫扶協議書,明確受託方通過購買扶貧社會服務後對貧困戶的幫扶責任。2015年以來,恆遠、興盛等龍頭企業按每人每年分紅不低於500元的標準,連續幫扶貧困戶3414戶13213人。

激發活力 確保穩定增收

按照“農民自願、合理流轉”的原則,積極引導農民將土地向規模特色農業、高效農業集中,有效激活農村土地和勞動力活力。

該縣土地流轉9.6萬畝,畝均年流轉金400元,2.4萬餘農戶受益,釋放勞動力2.2萬餘個。同時,出臺獎補政策,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1年以上的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社,按標準予以獎勵;對100人以上的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達企業總人數30%以上的,年終一次性給予獎勵並授予“精準扶貧愛心企業”稱號;對創業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達到一定人數並穩定就業一年以上的,分別給予獎勵。截至目前,該縣400餘家農企以及專業合作社幫助貧困群眾5000多戶就近就業,戶均年增收1萬餘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