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縣民樂鎮麻拉村支書麻興剛帶民發展產業故事

我是麻拉人

—— 花垣縣民樂鎮麻拉村支書麻興剛帶民發展產業故事

麻興剛現年64歲,花垣縣民樂鎮麻拉村人。2018年,本已退休樂享天倫的他,為了村裡的發展,毅然擔起麻拉村支書的重擔。

回村任職後,麻興剛發現10年前基礎條件最好的麻拉村,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村。不能讓麻拉村再掉隊了,要趁著精準扶貧的好時機,讓麻拉村趕上來,他內心燃起了為老百姓做點事的烈火。

麻拉村分為兩個自然寨,2018年以前,兩寨之間沒有通車路,麻興剛多次協調有關部門打通和硬化1.5公里的連寨路,與此同時,硬化2.6公里的通村主幹道。

通過加強陣地建設、改善村部辦公場所環境、完善村級財務等工作,讓麻拉村走上了正軌。

麻拉村有182戶86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76戶330人。如何帶領老百姓發展致富產業?麻興剛深感千鈞在肩。

2018年4月,麻興剛參加全州穩定脫貧視頻會,州委提出“兩茶兩果一葉一煙”產業發展戰略,他覺得發展產業的大好機遇來了。

會上,州里提到的幾大產業,他在心裡作了盤算。麻拉村山高土地高,田土荒蕪,結合本村條件,只有茶葉和油茶最為適合。

“兩茶”項目通過對比後,麻興剛果斷決定種植茶葉。為堅定信心,麻興剛3次組織村民外出,到保靖縣呂洞山鎮黃金村、吉首市馬頸坳鎮隘口村考察學習,讓村民看到了種茶的光明前景。

回來後,村民充滿信心,說:“黃金村自然條件比我們麻拉村還差,別人能搞,我們肯定也能搞。”

麻拉村的田土都集中在寨後面的巴儺山上,一條羊腸小道成為發展產業的瓶頸。

要修產業路,必須打通村部到後山的路,就要先打通村裡一段380米的路,短短的380米要拆掉3棟房和5個偏房,為了村裡的發展,村民們二話不說,紛紛拆房讓路。

2019年春,協調縣農機局修通2.5公里機耕道,為產業發展打下了基礎。下半年,麻興剛帶領群眾翻耕村裡的荒田荒土,當年完成定植茶葉300畝。

巴儺山自然風光秀麗和梳子山相鄰近,為茶旅一體開發提供了條件。為長遠發展,麻拉村和梳子山村兩村聯手在巴儺山共同開發茶葉,目前已完成定植面積2300畝。

“這個產業我作了兩手準備,一是如果將來有企業願意接管這片茶園,我願意退出,要讓村民知道我帶領大家種茶不是為了利益;二是讓兒子著手註冊成立農業公司,為將來繼續接手這個產業做準備。” 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對於產業的未來,麻興剛已提前作了謀劃。他對兒子說:“我是麻拉人,麻拉村的茶葉產業絕不能因為管理不到位而流產,我老了,做不了了,你接著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