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廬山:深山中有茶人 喝水靠山泉柴米油鹽都要挑上山


從廬山牯嶺鎮驅車約40分鐘,再步行90分鐘的山路便到廬山漢陽峰茶廠。這是一家1957年就建廠的國營茶廠,作為廬山雲霧茶最好的產區,這裡位於廬山海拔最高的漢陽峰下。茶廠藏在深山之中,飲用水是附近的山泉,電則使用柴油發電機進行發電,生活物資都要靠人工挑上山來。每年約50天的製茶季,茶廠的工人們便住進山裡,恪守著一代代相傳的手工製茶工藝,只為一杯最好的雲霧茶。

今年的4月18日,茶葉剛剛冒出嫩芽,遠處便是廬山最高峰漢陽峰。已經接近穀雨節氣,山下的茶已經採摘了幾輪,而漢陽峰茶廠則迎來了採摘的第一天。“茶園歸屬廬山林場,1957年建廠時,陸續開墾了70畝茶園,這些茶樹也都是那時候栽種的。”因為茶園位於核心景區內,如今種植規模已經無法擴大,廬山林場茶葉站站長郭慶發告訴記者。

今年59歲的周阿姨,家在廬山腳下的觀音橋鎮,每年茶季便和姐們一起來到山中,吃住在這裡。“每天能採七八斤茶,一斤鮮葉的採摘費按照標準不同,從50元到90元不等,一個月下來能賺近萬元。”


每天早晨6點開摘,8點回來吃早餐,吃完早飯後繼續上山,每天在山間工作的時間近10個小時。“這裡和平地採摘不同,爬上爬下,辛苦程度遠遠高於山下的茶廠。”周阿姨告訴記者,雖然辛苦,但是工錢也給的比山下高了不少,她們不少人已經在這裡採茶十多年。

熟練的採茶工,穿梭在密林間,手速極快,只取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的嫩芽。

剛採摘下來的鮮葉。漢陽峰作為廬山海拔最高峰,常年雲霧繚繞,每年雲霧天數可達220天左右,晝夜溫差大,因而產出的茶青品質也更高。

臨近中午,採茶女們帶著一上午的收穫,陸續回到住處。因為茶葉剛剛開採,上山的採茶人不多,到了5月茶葉大量冒芽時,採茶女會達到近20人,都是以中老年為主,極少見到年輕人從事這一行業。

採茶女們住在大通鋪的房間裡,被褥都是自己帶上山來。剛採的茶葉必須迅速稱重攤晾。

平均下來,一個採茶女一個上午能採到4-5斤茶葉。

山上物資匱乏,採茶女們都是自帶大米,平時吃的菜則是鹹魚、蘿蔔乾、鹹菜等。有人帶上一整盒的鹹菜,可以吃上整個採茶季。

採茶女聚集在一起,吃起了午飯。

一個採茶女告訴記者,山下的茶廠食宿條件都很會好多,但是來這裡採茶,雖然辛苦但是工錢卻高出不少。

茶場山高路遠,不通自來水和電,手機信號差,生活條件艱苦。飲用水來自附近的山泉,電則使用柴油發電機進行發電。米、油、鹽、菜等生活必需品全由人工挑上山來。挑夫幾天給茶廠送一次物資,一次要挑著上百斤走近90分鐘。

茶廠的廚房裡,放著他們幾天的蔬菜,因為沒有冰箱保存,葷菜便不是每天都有。

中午時分,生起柴火灶,準備午餐。

茶廠50年代起建,但條件依然簡陋,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是茶師從山外背來。

吃過午飯,茶師開始一天做茶的工作。稱重完的茶葉還要進行幾次篩選,簸箕翻動,鮮葉在空中翻滾,雜葉掉落下來。這樣的技巧,需要多年才能掌握。

漢陽峰茶廠,都是純手工製茶,柴火灶師傅也是個“老把式”,一個人要同時掌握五口鍋的火候。

茶廠的茶師,在茶廠都工作了幾十年,從學徒做起,一代代人傳遞著手工雲霧茶的製作手藝,但現在能年輕人接續的少,好手藝的師傅也就五六個人。

廬山雲霧茶的製作過程大致分為頭次殺青、揉青、二次殺青、搓條、提毫、等幾道工序。頭次殺青,鮮葉入鍋,雙手拋炒,先抖後悶,抖悶結合,每鍋葉量較少,鍋溫不高,炒至青氣散發,茶香透露,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

揉青也是門技術活,在圓簸箕內用雙手迴轉滾揉,成條後,再行抖散,這樣可以使香味鮮爽、葉色翠綠、淨度提高。

揉青後的茶葉再回鍋拋炒,讓水分進一步散發,邊炒幹,邊成條。而搓條時進一步緊結外形散發部分水分。將初幹葉置於手中,上下理條,用力適當,反覆搓條,直到條索初步緊結、白毫略為顯露、含水量繼續減少。

“高海拔的廬山雲霧,最大的特點是豪多。”茶葉站站長郭慶發告訴記者,炒至茶葉八成干時,略加揀剔,即將茶葉握入手中,利用掌力將茶條相互摩擦,使芽葉中的茸毛豎起,白毫顯露。提豪後,茶師的手術沾滿了白毫。

郭慶發仔細對比著不同鍋出品的茶葉,以保證質量。他告訴記者,自己1975年十多歲時進入廬山林場,從學徒工開始幹起。因為是國營茶廠,一直擔負著廬山雲霧貢茶的製作,茶師也都林場的正式職工,師傅帶著徒弟的方式代代相傳。不做茶的季節,師傅們還有林場的養護、森林防火等多項工作。


在海拔1200多米的漢陽峰茶場,製茶師與灶火工的默契配合,茶葉在製茶師手上跳起了華爾茲,歡躍的茶中因子與製茶師的匠心開始迸發昇華出生命的強大張力來。一鍋茶炒下來,師傅們各個大汗淋漓。

採茶季,每天採摘的鮮葉必須當天製作完成。常常要從中午幹到午夜,每個師傅一天能炒十多鍋茶。

一杯傳統的手工雲霧茶,凝聚著這些茶人們的辛勤汗水。“炒茶很辛苦,願意學的年輕人很少,我們的技藝正面臨後繼乏人的局面,希望能一代代的傳續下去。”郭慶發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