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78歲老太仍上山採藥:人生就是一個熬字,熬的時間到了就成了


沒想到昨天第一次發圖集,居然這麼多人回應。趁熱打鐵,繼續介紹小城禹州的吃喝玩樂、特色文化。圖中是禹州十三碗,屬於老禹州待客的正式宴席,有十三碗,連菜帶湯。

這個地方叫中華鈞瓷園,仿故宮建築。好像是私人蓋的文化園,據說是當地鈞瓷界的龍頭企業。鈞瓷是著名的瓷種之一,形狀厚重,釉色華美。

各種鈞瓷,看起來變化莫測。

禹州多山,因此盛產瓷土、礦石、中藥。相對應的,鈞瓷、煤炭、石子礦、中藥加工貿易就成為了主導行業。這是上天賜予這一方人的財富。

你們感興趣的陳阿婆。不吹不黑,我覺得70%以上的人不如這個78歲的老太太身體好,在山裡挖藥,動作既快捷又有效,像老太挖的這種地骨皮,是野生枸杞的根,根系很長,一般人沒這個體力和經驗。

備用的部分中~藥~材。禹州的中~藥~材市場雖然已經沒落,但在國內還是重量級選手。

優質的小磨油是基礎,需要先浸泡3—7天,再中火、小火熬煮。

小火悶熬時,要不停地攪拌,一是受熱均勻,二是讓中~藥材充分被熬煮。鍋上黃色部分都是長年累月留下的黃丹粉。

熬枯後,藥~性和成分都被熬了出來,然後去渣。

經過一天的熬油,然後再緩慢地篩著黃丹,均勻下到藥油裡。這過程比較危險,因為油丹反應劇烈,尤其是膏方中~藥~材太多時,變化太多,一不小心,要麼著火,要麼淤鍋,幾十年下來,哪個老手藝人身上沒有被燒傷的疤痕?

很容易熬壞,圖中煤炭狀的就是熬老了,去完火毒後成了“磚頭塊”,敲碎後成了“煤炭塊”。一百多種藥、辛苦一個月,就這麼完蛋了。

這是製成後,小鍋攤制過程。鍋下要用較大的盆裝上熱水,以熱水軟化膏~藥。目的是防止膏~藥中的細~藥、芬香類藥被高溫分解化散。

這是另外一種膏~藥,用醋加上各種名貴中~藥~材,活生生熬成稠膏,需要兩天兩夜不離開火。對各種增生性~疤有奇~效。民間實踐出真知啊,哪一個古方不是實踐過幾萬、幾十萬人?才確定效果,流傳了下來。

成品。黑如漆,是長時間的熬製熬出來的;明亮亮,是幾萬次以上的攪拌攪出來的。因為是全程手工,攤~膏也是手工,所以藥顯得有些不均勻,但是像這種攤制水平已經很不錯了,得是老師傅才行。

陳阿婆家傳承的就是這麼老先生,叫吳師機。陳阿婆叫他祖師。是清代名醫,在中~醫界被稱為“外~治之宗”。這稱呼念著咬嘴,禹州的藥~工們簡稱為“膏~藥之神”。

阿婆家傳下的古書,中文系畢業的筆者表示完全看不懂。

阿婆孫子輩的年輕人也受家傳影響,喜歡看古籍,這是其中一個外孫家的書牆和書桌,有大量的家傳古籍,儒、佛、道、醫方面的典籍。

熬時,尤其在下丹過程中,會產生短暫劇烈濃煙與黃丹的刺鼻氣味,因此需要在鄉下僻靜的地方。

陳阿婆信佛,這是藥師佛。阿婆說人活著就要多做好事,不能做壞事。

黃昏是的禹州城。阿婆說話很直,跟正常人的曲折的心態完全不同。可能這就是:“直心是道場”吧。她不時地會冒出一些金句,比如我印象很深的這句話:熬膏藥就一個熬字,熬的時間到了就成了。

這句話,讓我想到馮侖的名言:偉大是熬出來的。

還有華為的老總。可能專注於一件事的人,看到的世界都是相似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