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揹簍哥能背150斤上山 有20畝地賺40萬:盼媳婦回來


晴空萬里,湖北恩施大峽谷的險峻山峰間,傳出陣陣悠長的山歌,這很可能又是人稱“揹簍哥”的劉成松,在給遊客展示土家族兒女的風情。劉成松今年51歲了,曾經同村裡其他壯丁一樣,離開大山遠赴城市打工,直到14年前,因為老父母得病,他不得不回到恩施山區照顧父母。2008年,當地開發景區,劉成松就幹起了幫遊客背行李、背孩子上山的生意。靠著勤勞的身體和靈光的腦袋,劉成松再也無需遠離家鄉和父母。如今他攢下40萬元,

早些年,劉成松就在家裡種田放牛,交通不便使峽谷生活閉塞而艱苦。劉成松說,為了讓家裡吃上點油鹽,他17歲就南下廣東韶關靠挑煤賺錢餬口。直到2005年,因八旬老父親得病,劉成松不得不回到老家照顧家人,而自己一年到頭掙的辛苦錢卻連給父親看病都不夠。後來,父親的病沒有根治就出了院,劉成松每天都要在家侍奉,只能在家附近的沙場打工,日薪僅幾十元。

窮苦了半輩子的生活終於在2008年有了轉機,他的老家被開發成景區。大峽谷地勢險峻,山多坡陡,但這對山民劉成松來說反而是賺錢的好機會。“那時還沒有索道,背一趟下來能賺300塊呢!”劉成松神采奕奕地講起當年怎麼賺第一桶金,當時他所在的營上村只有個位數的村民在做幫客人背行李、背娃娃的生意,競爭較小。那個時代300元錢對於劉成松,可是不小的數字。


別看劉成松個子矮小,他最多能背150斤重的揹簍。翻越整個山谷有8482個臺階,一般遊客要走4個小時的路程,51歲的劉成松1.5個小時就走完。漸漸地,劉成松就被大夥稱為“揹簍哥”。除了揹簍生意,劉成松還砍柴做柺杖,賣賣土特產,回家種20畝油菜地。這些一年至少能掙個三四萬塊錢。劉成松直言,這比在外地打工能落在口袋裡的錢還要多,最重要的是,離家近,能照顧父母。

“人生在世,孝為當先。”這是揹簍哥的信條。2015年,劉成松被恩施市沐撫辦事處評為十大孝子。因為他一直照顧9旬父母,不離不棄。不到一年後,揹簍哥又因景區的進一步開發,獲得了28萬元,他在自家蓋起兩層小樓。然而,這會兒的揹簍哥仍然是一名單身漢,大家開始操心他的婚姻大事。

2016年,劉成鬆通過一個婚戀網站認識了一個女人。“她不圖我的錢,就是看重我孝順父母。”揹簍哥勤勞、孝順的品質獲得了相親對象的認可,終於在老父母離世前擺脫了單身。只有小學文化的劉成松曾作詩形容這段姻緣:一條銀河隔兩間,天地人間情義在;終究一日來見面,老婆愛你自會來!不過在這次採訪中,劉成松表示,自己的對象目前已經離開大峽谷,“她告訴我去西安打工了,很多人都跟我說她應該是跑了,但我相信她的人品,一定


如今,恩施大峽谷景區內的營上村有約69個村民在做揹簍生意,其中多為女性。景區開發除了帶來豐富的就業機會,更是解決很多家庭的:異地夫妻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空巢老人問題。有了這份穩定的工作,許多父母再也不用遠離兒女去外地打工,這對峽谷居民的後代教育意義深遠。

許多村民依託大峽谷景區做生意,蓋了新房,買上汽車。揹簍哥感慨:“景區成立了多久,我就背了多久的揹簍。”他認為,只要勤奮、上進,在大峽谷這個“金碗碗”中,就沒有賺不到錢的道理。

“只要你伸手把它摸回到家裡樣樣紅!我們土家人講究用左手這樣摸,不要漏財……”劉成松路過“懸棺石”景點,熟練地給遊客比劃,還主動給遊客拍照。儘管大峽谷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揹簍哥”“揹簍姐”,劉成松仍然樂於主動給路過的遊客做免費導遊。揹簍哥已然成為恩施大峽谷的一張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