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輸就大哭大鬧,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度過“輸不起”的歷程?

蔣獻凱


三歲左右的寶寶常常表現出一種輸不起的現象。這種心理讓大人們感到非常的無奈,做任何事情,寶寶就是想爭奪第一,總是希望自己能在各種比賽活動中勝出,當沒能滿足他的勝出時,就會顯得非常的不高興。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引導孩子呢?



1.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多動腦筋多動手,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情,當在完成事情任務的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困難挫折,如果他遇到了困難就哭鬧沮喪,這時家長應該去鼓勵幫助他,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這件事情。讓他享受完成任務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家長應該多多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鍛鍊,在完成任務時,給予適當的表揚, 給孩子樹立信心去戰勝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成績。



2.體諒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遇到挫折遇到失敗時他的心裡情緒是需要爸爸媽媽都去安撫他。 讓孩子知道遇到失敗時,不是一味地無理取鬧。讓他拿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說出自己的感覺。

3.遊戲中成長

孩子與爸爸媽媽做遊戲時,不要一味的讓孩子贏,孩子只知道他會贏不會輸,這樣只會造成他輸不起的態度。在遊戲中可以適當的去贏上孩子幾次,讓孩子知道比賽是有輸有贏的。 每次的比賽都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只要在比賽中,比上一回有了更大的進步,這就是值得讚揚!所以在家長在平時生活中不要為了避免孩子遇到失敗,而總是讓他贏,使孩子沒辦法去體會和接受失敗時的心情和體驗。



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和孩子溝通,讓孩子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成功和失敗,在遇到困難時勇往向前。


影兒baby


我家孩子剛開始明白輸贏的時候也是如此,特別是女兒,很要強。什麼都想做到最好。後來我就特意在這些方面注重強調過程或者不在意一些結果。

比如跟她玩遊戲的時候,我會先讓她贏一次,然後在我輸了之後告訴她,沒什麼大不了的。我下次再贏過來就好了。再輪到我輸一次的時候,故意裝哭,她會反過來安慰我,沒關係的媽媽,我們再來一次。當然這需要時間,需要幾次不斷的試練,慢慢的,她就會自己說,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下一次機會。

當然要強的孩子說明自尊心強,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盡力。就像皮特貓裡那樣,不管怎樣,盡力了就好。



婦好


最近頗有同感,孩子從月初開始學圍棋,剛開始的時候一輸就哇哇大哭,到現在一個月不到的時候,現在輸了不但不哭不鬧,反而幽幽地來一句:一盤棋而已嘛,有什麼大不了的,還淡定地要求麻麻再來一局。

剛開始她哭的時候,我就輕輕地說一句,一盤棋而已,有輸有贏。她聽不進去,我就耐心地等著她哭,過一會再慢慢講幾句,就把棋盤收起來,如此幾次,她便慢慢改了態度,從每天一盤棋,到現在主動擺棋盤。

諸事都有內在邏輯,麻麻首先得比孩子更具好脾氣和耐心,其次把孩子不當孩子,平等對待,尊重她的感受和需求。


聽弋蘅講故事


輸不起的孩子,其實內心是存在好勝心愛面子的,一定的、必須的要爭強好勝才可以!輸了會有挫敗感,對於挫敗感不能承認它的存在。

孩子有這樣的心理,或許與家長平時教育、性格也有這樣的心理有關係,無意識的就傳染給了孩子,也可能是孩子的本性如此,但這樣的幾率會小一些。

對於孩子無論年齡大小,要把是與非,對與錯,舍與得,輸與贏,這些觀念還是儘早提上日程說與孩子聽,做與孩子看,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明白感悟到底是怎麼回事,只要概念灌輸到位,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會慢慢理解的。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講這些怕他們不明白,所有的不懂不明白都是通過生活一點一滴學會的,成人不教不說不做,指望孩子自己能夠明白與理解,路漫漫其遠兮~你的行為方式決定這你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輸不起的孩子,需要讓他內心做到不爭不顯不露,對待一些事情要看開看淡,平靜的心態看待一切,改奮起直追時拼盡全力,結果不如人意,也要靜心的學會接受,善於總結默默努力等待下一次的時機來臨,絕不錯過。這種心態,需要家長教給孩子,做給孩子看,慢慢的孩子能夠體會到能夠明白改怎麼看待問題的~


先學為人


輸不起,其實是還孩子受搓能力小 ,家長可以適當的對他鬧情緒的時候,給予適當批評或不予理睬,還要家裡的人都配合 。其次,愛找理由,不接受失敗,換句話說說是沒擔當。所以從這兩方面的挫敗教育,再給予鼓勵,鼓勵同時一起找出失敗的原因。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