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对孩子发火?

75715215


许多宝妈都有这种感觉,自从带了孩子后,脾气渐长。特别是碰到孩子不听话、捣乱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

一位朋友曾说:家里什么事都是靠她一个人完成,一天下来光给孩子喂饭、洗澡、做家务,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自己一点自由的时间都没有。每次碰到孩子不听话时,自己就控制情绪,对孩子总是大吼大叫的,有时甚至都想动手。事后,又特别的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不应该把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当出气筒。



朋友问我对孩子发火这事,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给她分享自己的经验,方法如下:

1.情绪渲泄。

情绪的渲泄是平衡心理,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心理学家通过对情绪的深入研究发现,情绪渲泄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狂暴行为、倾诉和哭诉。

我自己比常常用的是倾诉。通常发现自己有负面情绪时,会找朋友聊聊天。即使朋友有时也给不出好的见意,但是通过聊天,把情绪渲泄出去,心情也自然而然的好起来了。这样负面情绪不会出现叠加,把自己的神经崩得紧紧的,也就不会因为孩子不听话成为导火索,进而对孩子发火。

当然,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渲泄时,大哭一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有研究证明,情绪性的眼泪,它含有一种有毒物质,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此,当我们通过眼泪,把这些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会带来生理和心理上双重的轻松感。



2.表达情绪。

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表示,自家孩子就是皮太厚,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就是不管用,还是常常不听话,惹我生气。不知家长是否发现,当我们生气时,总是直接对着孩子发火,而孩子却是一楞一楞的,都不明白怎么一回事,或是睁着一又惊恐的眼神看着你。

以前我家孩子也被我发火过,但是看到他那惊恐的眼神,我发现自己做错了。其实有时孩子根本不知道家长为什么事而生气,所以想让孩子不重复犯错,家长应该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我看到我家孩子每次玩完玩具总是不收拾,或是你刚收拾好,他又全部扔得到处都是。像这样的情况,我会把孩子叫到面前,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严肃地跟他说:“你这样,妈妈很生气,也会累,另外拿完东西要放回原处。”

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妈妈也可以少生气。



3.多看育儿书籍。

育儿书里有很多育儿知识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看不见的,就比如说孩子的敏感期,孩子在敏感期时会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而当家长不了解时,会认为这种行为不好而制止,殊不知制止后对孩子伤害更大。

就像我家宝宝在2岁半左右,看到什么东西都说:“这是我的,不给。”对什么都说“不”……,通过育儿书,我知道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也就知道如何应对。因此面对孩子的各种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就明白了孩子为何如此,带起孩子来也就轻松多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当父母放松时,孩子立即感到愉悦。”因此,父母懂得控制自己情绪,不对孩子发火,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亦可育儿


养育孩子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在我们很累,对孩子的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都特别容易对孩子发火。

以前,小样妈也有忍不住,对小样发脾气的时候。特别是哄睡,哄了很久小样还兴奋地爬来爬去不肯睡,想着自己已经陪了他一天,还有很多工作没完成时,我就很容易对小样发火。

不过近一、两年来,随着育儿知识和方法的积累,我对小样几乎没有再发过火。下面和大家分享2个实用的方法。

1、学会求助,给自己解压

和爸爸相比,我们做妈妈的在照顾孩子时会更细心、耐心,所以不知不觉中,很多妈妈把养育孩子的事都一股脑地揽在自己身上。

吃饭要妈妈喂,衣服要妈妈来穿,洗澡要妈妈洗,读绘本、玩拼图、上兴趣班,全部都是妈妈来。

不仅如此,妈妈还要承担很多的家务活,职场妈妈则要兼顾好工作上的事。

事情多,休息少,压力大,妈妈的脾气怎么会好呢?

有些时候,我们发火甚至不是孩子的错,只是因为我们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所以孩子的一个举动就轻易地激怒了我们,成了无辜的受气筒。

所以想要保持情绪的平和,我们一定要懂得为自己解压,不要把自己当成超人妈妈。

觉得累了,就让老公、家人多管管孩子。

想要发火时,就回房间冷静一下,别急着教育孩子。

不管是工作上,还是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上,把要求放得低一点,不要事事求完美。

每周给自己留点放松的时间,出门散散心,约朋友聚一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了,面对孩子时才会更有耐心,更包容。

2、多学习育儿知识

这些年,小样妈最大的感受,就是学习育儿知识能让养育孩子变得简单很多。

一方面,对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多一些了解,我们就能提前预知孩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行为”。

比如小宝宝会吃手,1岁左右会扔东西,2岁的时候会迎来“糟糕的2岁”。

在很多大人眼里,这些都是不乖的表现,但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后,我们就会明白,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行为,自然就不会对孩子生气了。

其次,学习育儿知识,尤其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能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更有方法。

比如孩子爱扔东西,我们不会粗暴地制止,而是给他建立规则,告诉他什么能扔,什么不能扔。

小样妈写过很多让孩子“听话”的文章。我们可以用替代的方法,告诉孩子软球可以扔,食物不能扔。

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假装看牙医,来让孩子配合地刷牙。

可以用身体接触的方式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和他一起找出不用发脾气也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可以有效地给孩子建立规则;用科学的方法奖励孩子,激发他的动力;用提供选择的方式让孩子按我们希望的去做。

总之我们学的越多,办法越多,就越容易让孩子学会合作。孩子配合了,我们也就没必要发火了。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随着学习和成长,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厉害,和孩子的关系也保持融洽,真正成长为一个睿智、平和的妈妈。

我是小样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和早教游戏,喜欢就关注我吧。


妈妈没时间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家长,都活在了紧张的情绪之中,也许,工作的问题已经使你心力交瘁了,偏偏回到家里,孩子不听话,继续他的恶作剧,劳累一天的你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有的甚至打骂孩子.......

工作生活的压力,更容易让心情起伏不定,因此有的父母难免把情绪带到家中,但是父母有没有想过,自己难以平复心情,把怒气撒到孩子的身上,孩子就成了父母发泄的受害者,也被卷入坏心情中。

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谁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情绪可以理解,但是父母不能常常把情绪带回家,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孩子,时间一长,孩子对父母的热情会减淡,甚至有些敏感的孩子在父母面前会变得唯唯诺诺,再也没有了孩子应有的天真烂漫。

发脾气是缺少办法时采取的办法,是一种无能的表现,那么面对孩子不听话,我们怎样控制自己的脾气,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呢?

1,向孩子直接说明

如果父母的情绪很糟糕,不妨用商量的口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累,需要休息一下,你能一会再过来找我吗?”不要以为提前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变化,就等于拒绝了孩子,这其实比你对着孩子发火要好的多,这种拒绝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她的尊重,提倡这种真能量,如实表达父母自己的情绪。

2,发火前自己先照照镜子

谁都知道生气不好,尤其那张“臭脸”,没有一个人会喜欢,所以在对孩子发火之前不妨照一下镜子,也许镜子中扭曲的面孔会让自己吓一跳。

3,主动向孩子道歉

情绪有时候真的很难控制,如果真的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了,事后一定要跟孩子道歉,也许你拉不下面子,那么就采取书信的方式,向孩子说声“对不起”,用网络聊天等现代化方式,取得孩子的谅解。

孩子之所以和父母说话,归根到底是对父母的信任,如果父母总是带着情绪跟孩子交流,就等于放弃了了解孩子的机会,不了解孩子又谈何教育呢?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坚固的避风港,要珍惜这种温暖的气氛,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成长环境,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给孩子带来伤害,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涵妮妈妈育儿经,了解更多关于儿童成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儿有道的妈妈。


涵妮妈妈育儿经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面对孩子的破坏性表达方式,如果你能够保持冷静,不发火,你就已经超过80%的家长了。如果能够深入探究孩子情绪和破坏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原因,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受益无穷的。

1 冷静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

人类善于用各种方法来伪装自己。哭、闹、放狠话、攻击别人,都是人类伪装的利器。 当小戏精们演戏的时候,能够做到”冷眼旁观”,揣摩他的小小心思;在他们不能控制情绪开始放大招、放狠话甚至上手的时候,也能冷静的想像他的愤怒。即使内心愤怒的小火苗蹭蹭燃烧,也不要忘记提醒自己,孩子的破坏表现都是伪装,他只是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即使成年人都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

记得很多年前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剧情完全不记得了,但里边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一个男孩,对着想报复坏人的弟弟声嘶力竭的大喊,“别去干傻事,狗吃屎你也吃啊“。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很糙,但通俗易懂,跟“远离垃圾人”异曲同工。

面对别人的负面情绪,如果你也同样回馈,那就太傻了。 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歇斯底里的情绪爆发,保持冷静,坦然面对,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2 找出破坏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一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 不要只听攻击性语言,听听字面背后的意思。 情绪是我们对一种境遇所做出的的智力反应的一部分。承认情绪,然后询问它背后隐藏了什么。承认已产生的情绪,然后把它们当做信号。

不关注破坏行为本身,不听攻击性语言本身,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你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说的话我都不在乎,我就权当你的发泄。 就像孩子在某个阶段就喜欢放狠话,说咒语,他生气的时候,前一秒刚说“我再也不和你一起玩了”;后一秒就抱着你亲着你说爱你。

攻击性语言,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如果爱,就自动略过攻击性的语言。关系亲密的人,如果还想继续保持亲密关系,就学会运用《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中的原则。不纠结对方盛怒之下说出的语言,关注点放在对方盛怒的原因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3 解决问题,从背后的需求入手

我和戏精儿子经常会为了他玩游戏看电视发生冲突。他喜欢玩体感大战游戏,喜欢看奥特曼变形金刚等动画片,但我不想让他一直看电视屏幕。 看起来我们的行动方案是完全对立的,无法达成一致。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中,有一项解决冲突的原则是:区分行动、利益和需求。 我们太过依赖行动计划,以至于忽略其背后隐藏的需求和利益。最终,我们只会为各自的行动计划和立场争论不休,却无法扩大视野去寻找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有效途径。 可行的行动方案可能只有一种,但行动方案背后的利益和需求,则可能是共通的。

儿子玩游戏、看电视的需求,大概是满满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想发泄自己无处安放的充沛体力。我的需求,是让他远离电子产品。 于是,我俩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发明了一款“真人对战”游戏,用游戏里和动画片上的武器招式对战,既能满足他玩游戏的需求,又符合我的期望,远离电子产品,还能健身,一举多得。

这种解决方式,也说明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非A即B那么简单,相信还有其他选择,对更多的选择保持好奇心,还有无限可能等待你去发掘。

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表象迷惑,就连对我们最爱的孩子,都无法静下心来探究他表现的初衷。就像,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看到被错放的拼图时,孩子在分离焦虑期看到妈妈离开时,他会哭闹,他会抱住妈妈不让走,他会大喊大叫发泄不被理解的情绪。

透过孩子歇斯底里哭闹的表象,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你会心疼看起来无比强悍的孩子,他的大闹一场,也许只是想得到你的关注,想让你把手机放下专心陪他玩游戏,想让你抱抱他,他只想知道,你还爱不爱他。尽管我们为孩子规划了很多,想给他的也很多,但孩子真正想要的,简单到让人心痛。


妈妈充电屋


第一,时刻记得自己就是个陪她长大的看护人,她是个孩子.是人都会犯错,何必纠结于一定要按照我们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要求孩子了?所以情绪不佳时,自己主动的去缓解下.比如告诫自己冷静,冷静不了,就看看周围景物和自己身上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等,数颜色,数多点儿,慢慢平静下来。

第二,冷静之后,解决问题,莫让情绪控制了自己.我们应该做情绪的控制着,而不是说让情绪控制了我们.

第三,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多让孩子明白如何和家人沟通,学着引导孩子怎么做事情,怎么很好滴表达自己.


伊人如画贰


怎么控制自己的“火”🔥呢?孩子多无辜啊!每次跟孩子发完火,就万般无奈与自责!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是,我给孩子榨了果汁,孩子出于太兴奋了,出手不小心打翻了正在出汁的榨汁机,我一下子慌了,孩子看我慌了,连声道歉,“妈妈,对不起!妈妈对不起!”可是我竟然还穷追不舍,生气,批评!孩子后来哭着道歉,我心里明明知道应该停止生气与责备的,而且小孩子,这些个不小心也是难免的!但是追究着!自从这件事后,我深深地自责了一遍又一遍,孩子真的是无辜的,紧接着我开始各种理论学习,学习怎么当一个不发火的妈妈!每每情绪上来的时候,我会先“压压火”或离开“现场”,或“从一数到十”,冷静分析原因,找自身的原因,孩子的原因,而更多地往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那么小,他们不会故意去犯错,即便他们错了,也是自己教育不当引起的,应该受到批评跟教育的是自己!


Carnation的小晴空



麻麻滴超级宇宙无敌新小酒窝


父母都知道正确的育儿方法,发脾气不好,对孩子影响也不好,但就是说到做不到,依然会偶漏狰狞,对孩子大喊大叫,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才是,当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强的接纳力时,我们才会不经意发现孩子也拥有了让自己持续幸福的能力,即幸福力。接纳力是需要练习的,如何练习简单说说1.教育孩子需要先教育自己,明白孩子成长的规矩,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2.拂尘,及时清理自己,恢复清亮的自己,接纳孩子前要先接纳自己的情绪,就像六祖大师说的,“要时时轻拂尘,勿使惹尘埃”。3拆台,每个人台的地方不一样,惹尘埃的地方就会不同,专注拆台时留意每一个情绪的信号,每一个信号都是一个礼物,每拆台一次就是自由一次。接纳力得练。


飞烨妈妈


孩子不听话,家长很多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会对孩子发火。我也一样,我刚刚还因为我女儿做作业速度慢的事情恼火了,对她大声说话。虽然我自认为自己平时做的还不错,劲量对孩子不发脾气,但是有时候还是忍不住,特别是生理期前的那段时间,脾气会大,遇到孩子不顺自己心的时候,会冲孩子说话声音很大。真正做到心平气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只能加强自我修炼,我也一样,我的脾气一年比一年平和,发脾气的概率也越来越低,但是还是有控制不住的时候。继续多看书,摆正好心态,对自己不对的地方经常反省,让自己的素质更高。


陆妍如


孩子需要发泄情绪的,大人也需要发泄情绪,我们可以在生气的时候,默念一,二,三慢慢的念。

你也可以告诉孩子,你现在有情绪,你想离开一下,你可以自己到房间里面去,安静会儿坐一会儿,等你的情绪平复之后,再去跟孩子讨论刚才发生的事情!

我是急性子,我有什么就说了,我也觉得有的时候自己情绪比较激动,觉得对孩子也不是特别好。我也需要改正!说是挺容易,做起来还挺难的,共勉!

有时候我们难免把不需要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他们幼儿园老师跟我谈话说,有小朋友上了小学后说班主任像个疯子,把一些根本跟他们没有关系的情绪都发泄在他们身上。

我觉得孩子的感受,还是挺重要的,所以大家还是注意一下自己的情绪,我自己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