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信託拆雷:“新主”雪松出面解危

中江信託拆雷:“新主”雪松出面解危

中江信託終於迎來了他的“白衣騎士”。

4月22日,雪松控股受讓中江信託71.3005%股權完成了工商註冊變更登記,正式成為中江信託的第一大股東。去年11月底,銀保監批覆同意雪松控股受讓領銳資管、大連昱輝、天津瀚晟同創和深圳市振輝利合計持有的中江信託71.3005%股權。

雪松控股入主中江信託,但具體金額並未公佈。4月22日的中江信託投資者懇談會上,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表示“遠遠達不到200億元”,同時稱“至於最後是100億元以上還是100億元以下,這個還需要複雜程序後確定”,“大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雪松控股受讓中江信託後,最讓人關注的還是後者的“爆雷”項目如何處理,而這個問題在昨天的投資者懇談會上也終於有了明確的答覆。

雪松亮相

中江信託前身是江西國際信託,2010年起被多家機構入股,這幾家機構的股權總和達71.3%,本次雪松控股受讓的正是這部分股份。2012年,江西國際信託更名為中江信託。

2016年前,中江信託主要介入政信類融資項目。但最近三年,中江信託激進擴張,大量介入到上市公司、民營企業等商業項目。可惜好景不長,從去年開始,中江信託就頻頻踩雷,多個項目到期不能兌付,涉及凱迪生態、龍力生物、神霧節能、大連機床、億陽集團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部分地方城投平臺,從“信託黑馬”變成“踩雷王”。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江信託存在兌現風險的產品有數十個,涉及資金規模數十億元,涉及投資者數千人。

對此,新股東雪松控股表現出極大的誠意,張勁表示“會以負責到底的態度”解決中江信託的風險項目問題。

中江信託昨日公佈的《敬告投資者書》顯示,其4月22日前已出現逾期的信託計劃項下的相關利息權利轉讓給雪松控股,由後者按原信託合同約定支付投資者在本金兌付前的利息。甚至,之前投資者未能兌付的利息,也由雪松控股先行在一週之內予以墊付。此次投資者登記時間期限為3個月,之後將進行6個月的審查。

張勁在懇談會上透露,中江信託已經跟三家資產管理公司簽訂協議,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資產時會有打折,但雪松控股會將打折部分補給投資者。他同時也表態稱,如果產品項目符合雪松自己的產業發展方向,雪松也會考慮自己收購,包括不限於房地產、供應鏈、文旅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頻繁踩雷,中江信託還面臨著業績的大幅滑坡。中江信託的業績輝煌期是其急速擴張的2016年。當年實現營收36.16億元,淨利19.25億元,同比分別大幅增長178.2%和243.1%,在68家信託公司中排名第6位,被外界稱為“信託黑馬”。

到了2017年,隨著兌付風險初現,中江信託業績重挫:全年營收僅有9.45億元,同比下降超過70%;淨利潤1.73億元,同比下降超過90%。

2018年,中江信託繼續斷崖式下跌,去年營收3.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62.96%;淨利潤僅7757萬元,同比再降55.16%。

此時,雪松控股入主中江信託,並承諾解決爆雷項目的遺留問題,已是中江信託比較好的結果。

雪松控股創立於1997年,旗下擁有大宗商品供應鏈、化工新材料、旅遊文化和智慧城市服務等產業板塊。2017年雪松控股營收突破2210億元,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361位,在廣州民營企業中排名第一。

雪松控股近年來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2016年,雪松控股以48億元收購化工企業齊翔騰達,創A股近年來最大收購兼併案例;2017年以42億元控股希努爾。此外,雪松控股還參股了廣州銀行、廣州農商銀行等。

本次雪松控股收購中江信託並斬獲金融業最為稀缺的信託牌照,無疑將大幅提升雪松控股的金融服務能力。

而雪松控股對中江信託也極為看好。除改組中江信託董事會外,張勁表示,由於銀保監對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要求較高,中江信託要繼續發展,“我們希望進一步增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