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为何将生活过成了“渣”?

学霸往往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老师喜欢、同学欣赏、家长省心……曾经被认为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当步入社会后,很多学霸落入凡尘,却无法适应普通的生活与工作,不会恋爱,与同事上司难以相处,甚至莫名其妙常被辞了工作……这种学霸人生屡见不鲜。就此现象,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采访了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王永柏教授,请他解开谜团。

事例

“乖乖女”学霸无法正常生活工作 她封闭自己希望孩子继续头顶光环

杨晓溪(化名)是典型的乖乖女,听话懂事、成绩优异。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她是标准的学霸,前途不可限量。但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几年后,接连失业、离婚,硬生生将自己的美好生活过成了“渣”。工作处处不如人,人际关系冷到冰点,婚姻生活不会用情感维系……当学霸的光环渐渐褪去,晓溪的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伤,她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外界接触。目前,她唯一的寄托就是三岁的女儿,她希望女儿将来也能成为学霸,继续头顶光环。

其实,生活中像晓溪一样“失败”的学霸不在少数。他们在校时被寄予厚望,但步入社会后却让人失望。记者为此咨询了从教近三十年的张老师。她发现,毕业后真正能够在社会上如鱼得水事业有成的,往往是班里十名开外的学生。而当年的学习尖子,反倒最让她挂心,他们适应社会能力反而最差。这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阶段,对人的培养价值标准过于单一化了。

曾经的学霸小李,在步入社会后痛苦挣扎了很久才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她告诉记者:在学校的时候,评价好的标准是听话、爱读书、守规矩。而步入社会后,就变成了脸皮厚、胆子大、破旧立新;读书的时候不谈恋爱的是好孩子,毕业后,恋爱结婚生子又是越早越好。前后两者之前的评价标准瞬间倒置。“那些上学时很‘皮’的学生,在社会中反倒‘吃得开’,像我这样的在‘框框’中待久了,好多方面没怎么发育的人,想快速跳出来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特别难。”小李无奈地表示。

学霸更易放弃 成功的三种软实力

分析

为什么会有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学霸想要成功真的就那么难吗?心理专家表示,曾经的学霸们大多“一心只读圣贤书”,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丢失了在社会中想要成功最需要的三种软实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完善能力、抗压抗挫折能力。王永柏教授则表示,一个人的成功等于20%的智商加40%的情商再加上40%的社会商。人的思维方式又分为成长型和固定型两种。曾经学习平常的学生相对于学霸可能反而拥有成长型思维,他们步入社会以后没有太大的失落感,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的一切,善于交际的他们,不太喜欢花太多时间在一件事情上,经常想办法用最简便的途径获取最高的收益,未来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而学霸由于长时间形成的固定思维方式,步入社会后想要尽快跳脱并不容易。从曾经的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瞬间会产生很大失落感和挫败感。他们因为经常处于学习状态,忽略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工作生活“成绩”在短时间内不易见效,使他们失去了兴趣和斗志,所以想要快速成功就困难重重。

那么,要想改善这种情况,让在校时的学霸在将来生活工作中也能发挥所长,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自身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给老师的建议: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能力

走到社会,不仅需要知识多,还需要社交能力好。很多老师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判断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成功,只用一个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好不好。当然,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有可能意味着孩子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聪明、好学、接受能力强等。但是,这些并不能直接决定孩子将来能不能成功。所以很明显,如果老师过于相信孩子只要现在学习好,长大就会有出息,并且把这种想法灌输给孩子,孩子就有可能觉得除了学习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不在乎。因此,老师除了重视学生的学习外,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等问题,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给家长的建议: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变被动为主动

独立自主对于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总是对父母、老师的话言听计从,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虽然这是一种听话的表现,但一旦孩子离开父母,就会变得很被动,性格也比较软弱。如果是独立自主的孩子,在学习中就会很有自己的想法,也会规划该如何去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外,生活中许多家长都只在孩子学习、分数上使劲,忽略了社交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离校以后,不会交际、被周围人排斥,每天心理负担很重,最后逃避人群,生活过得很平凡。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亲子关系、孩子性格发展、家庭教育等也同样重要。

给孩子的建议:学霸想要成功 请利用好自己的功利心

学习好的学生,如果想获得成功,还需要更多的功利心。可是,学霸并不意味着有功利心,也许他的性格就是安于现状、享受生活,过平凡的日子。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霸也许算是一种成功,只不过无名少利的生活,总被别人认为是没有成功而已。凡是在社会上能“混出名堂”的人,他们一定是脑子又聪明,功利心也很强的人,一定是下定决心想在某些领域做出成就,展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这一点就不是每一个学习好的人都有的。要知道,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比拼分数的高低,而是要用来实现某种目标,这样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知识只有被有功利心的人使用,才更容易发挥它的作用。(除署名外由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王禹哲采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