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白菜價”真相,鶴崗這類城市更不願意承認什麼?

比起“白菜價”真相,鶴崗這類城市更不願意承認什麼?

鶴崗這座黑龍江東北部小城突然因為房價過而低登上了微博熱搜。

於是,就引來了一波又一波媒體記者的真相調查。第一財經記者實地探訪鶴崗發現,儘管“白菜價”的低價房源的確存在,但放諸全市,這並不代表當地房地產價格的平均水平,僅是交易房源本身棚改房屬性、小區所處位置不便、位於沒有電梯房的頂層等因素導致的個例。

更令人鬱悶的是,鶴崗人甚至覺得,房子多了也是煩惱,因為還需要負擔取暖費、水電費。好在可以租給其他人,只要年租金超過取暖費即可。這也就是網上所傳的只要交取暖費,就可以拎包入住的真相。

再後面,引出來的則是官宣。一輪新聞關注後,鶴崗官方回應房價問題了:只是個別現象。

4月16日,鶴崗市保障性住房服務中心副主任周志剛對此回應稱,網上報道的低價房是個別現象,房源位置、戶型不理想,現在當地二手房價格也在2500元以上。“我們瞭解這只是個別現象,價格較低的是比較偏遠地段的拐角房或頂層房,這種低價房可能就那麼一戶、兩戶。鶴崗市商品房最高價格近幾年每平方米是5000元左右,二手房應該是每平方米2500元到3000多元。”

官宣說的都是真話,也的確,房價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城市之間炫耀競爭力的無形資產和品牌。但有一點,官宣卻有意隱藏了:

鶴崗市戶籍人口連續16年負增長。《黑龍江省統計年鑑》數據,自1997年的110.9萬人開始,上升至2001年的111.26萬人後一路走低,降至2017年的100.95萬人,20年間減少9.95萬人,是名副其實的“收縮城市”。

據此,人民日報認為“白菜價”住房不單單是鶴崗的個例,而是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等老工業區普遍面臨的情況。在老工業區,除了中心城市房地產稍微上漲,很多三四線城市都存在類似鶴崗的現象。對這些城市而言,隨著投資的下降、資源的枯竭和人口的外流,房地產市場的衰退是自然發生的。而政策制定者、城市管理者也應該適當調整城市化戰略,學會做“收縮”的規劃。

在人們將目光普遍聚焦一二線城市的經濟發展與房地產市場時,更應該理解三四線城市特別是那些收縮型城市的艱難自救。人口紅利的拐點過去好幾年了(2012年),有淨流入就必然有淨流出。況且,也並非所有人都一條道走到黑非要到一線城市工作生活,不同的年齡與消費群體,不同的家庭收入結構,為各類城市吸納人口提供了多樣化的可能。

再說回鶴崗。自納入資源枯竭型城市以來,鶴崗已經在加快培育接續替代產業,比如石墨烯,鶴崗還提出“金鶴回崗”百千計劃,通過實施住房保障、醫療健康等十幾個方面的優惠待遇,計劃利用5年左右時間,柔性引進千名以上各類優秀人才。報道中說,當地建立了鶴崗籍在外全日制碩士以上研究生信息數據庫、鶴崗籍在外家鄉高層次人才名錄,分別收錄與徵集到718人、194人的信息。以“政策招牌”留住人才,提供優厚待遇。

安土重遷,葉落歸根,鄉情難卻,鄉音難改,我就不信,一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