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開國之君伯禽,要沒有他在,孔子的儒家思想怕是要涼涼!

千古風雲人物之魯國開國之君伯禽

文/八月 字數/1376 閱讀/2分鐘

提起魯國,似乎有些陌生,但魯國出了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他就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除此外,魯國還有沒有其他風雲人物呢?有,他就是魯國開國之君伯禽。

伯禽,姬姓,名禽,伯是其排行,尊稱禽父。伯禽的老爸便是周公,爺爺是周文王姬昌,伯父是攻滅商朝的周武王姬發。這樣看來,伯禽的背景關係十分強大,按照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

魯國開國之君伯禽,要沒有他在,孔子的儒家思想怕是要涼涼!

周武王

但如何你認為伯禽就是一無所事事、歡天酒店的公子哥,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相反,伯禽在父親周公的諄諄教導下,非常優秀。真是印證一句話: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武王滅商後,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議後,將全國分為若干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國,充當周朝統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魯國開國之君伯禽,要沒有他在,孔子的儒家思想怕是要涼涼!

姜子牙

周公旦因輔助周武王有功,併為周朝立下不世之功 ,武王就把少昊之墟封給了周公,國號為魯。周公因輔助成王,於是讓嫡子伯禽前往封地就國。伯禽也就成為魯國的開國之君。魯國所在的區域原本是奄國勢力所在區域,是殷商與東夷夾雜共生的地區。如此險惡之地,周公旦敢讓伯禽去,足以看出周公對伯禽的器重,而伯禽確有過人之處。

西周初年,天下初定,但仍未征服人心,武王卻身患重病,不久後撒手人間,只留下還在襁褓之中的太子誦。周公擔心武王崩而天下諸侯叛亂,於是攝行君權。不料遭人妒忌,武王發的弟弟管叔、蔡叔公開質疑周公旦。

魯國開國之君伯禽,要沒有他在,孔子的儒家思想怕是要涼涼!

周公

其實這些人早有私心,欲窺探天子權利,蠢蠢欲動,而後管叔、蔡叔竟勾結商紂王的後代武庚,發動叛亂,想要除掉周公旦。管叔、蔡叔聯合聯合武庚作亂時,東方的淮夷、徐戎等也興兵作亂,前來攻打魯國。伯禽率領軍民奮起抵抗,歷經兩年之久,在姜子牙和周公的幫助下平定魯國。

歷經戰爭後,魯國境內千瘡百孔,百廢待興。伯禽要在這樣的廢墟上建立新的國家,困難重重。伯禽採取較為激進的方式,要徹底的廢除當地的舊習,破除一切舊有的政治、經濟、文化乃至社會體系。當伯禽強行推行政策,必然會收到激烈的反抗,但這也沒能動搖伯禽推倒重來的決心,就這樣前前後後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將國內安穩下來。

伯禽在位時間40餘年,堅定的推行周禮治國,成為典型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魯國在諸侯國中成為禮樂之國,使得魯國形成了謙遜禮讓的淳樸民風,同時也使魯國國勢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魯國根深蒂固的禮樂傳統,對魯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魯人都知道禮有“經國家,定社稷,利後嗣”的功能,因而他們認識到“服於有禮,社稷之衛也”、“無禮必亡”,對周禮懷有極大熱忱。

魯國開國之君伯禽,要沒有他在,孔子的儒家思想怕是要涼涼!

孔子

當時間推後到東周時,原有周朝的“禮壞樂崩”,步入春秋戰國時代,此時的魯國已經成為積弱之國。春秋末年,正是看不慣層出不窮的違背禮樂制度的現象,孔子希望恢復周禮,推行“王道”於天下,並以禮樂之學教授生徒,儒學於是創立。

公元前256年,楚國滅亡魯國,但魯國的禮樂傳統經孔門師徒的弘揚已更加深入到人們的意識深層,它並沒有因為魯國的滅亡而喪失。孔子所弘揚的儒家思想成為後世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影響中國幾千多年。

時至今日,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依舊很深,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儒家思想還走出國門,在東亞各國都有廣泛的影響。

然而這種巨大影響力的根源離不開伯禽在立國之初就確定的“周禮之國”的國策。縱觀伯禽的以上,他稱得上是周朝的風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