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淡化外语考试重视基础教育的建议

温家宝总理曾两问中国教育水平“为什么我们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为什么成效不显?”。近些年来,每逝去一位“大师级”人物,人们都会在无限缅怀中感叹大师的凋零和后继乏人。在季羡林大师过世后,有网站登出“季羡林先生逝世之后,你觉得中国还有国学大师么”的问题,有近四成的人认为“季老逝世,中国再无国学大师”。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和人才考核制度进行深思。本提案单就淡化外语考试提出建议。

外语教学中英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多学一点没有什么坏处,但不能“千篇一律”。30年前,中国处于改革开发的初期,与国外相比,不论科学水平,还是技术水平相对都比较落后,学点外语,非常必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领域的研究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都学汉语了,那么我们还继续那么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还有必要吗?有些大学生特别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甚至把大学美好时光的50%用于学英语,但最后还是过不了四、六级。据调查,大学毕业生中只有很少学生到外资企业工作或从事与英语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大部分管理干部、大部分从事艺术创作或从事国语研究的学者几乎与英语无关。令人遗憾的是除高考、考研、考博要考英语外,迄今无论什么升职,英语是逢考必有。综观这么多年的英语考试,弊大于利,特别职称外语考试,对未来从事的有些工作几乎一点作用都没有,不仅如此,还为大批非法产业(如作弊器研发与生产)提供了“隐性”市场。因此,要淡化英语考试,重视基础文化教育和业绩及学术水平。

建议:

1、加强数理化等基础文化教育考核,淡化外语考试,降低外语考试难度。

3、不应把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为大学生毕业取得学位的基本条件,重视大学生英语的会话和应用能力训练,加强专业基础教育。

陕西省人民政府交办意见

<table> <tbody> 主办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协办单位: 交办日期:2010-02-03 复函时限:2010-04-30
/<tbody>/<table>

承办单位复函

<table> <tbody> 类别:B 陕西省教育厅签发人:方光华 陕教函〔2010〕207号 对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745号
提案的复函/<tbody>/<table>

姚秉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淡化外语考试,重视基础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外语考试中存在问题提出的批评非常中肯,目前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与新形势的要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此,2002年教育部开始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和交流能力为主,以带动英语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长期被社会批评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问题,彻底改变“活到老,学到老,就是用不了”的状况。通过改革,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在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还能够再学习,自我发展完善。本次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分为三个部分,即教学大纲的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教材、软件、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以及四、六级考试的改革。

第一是启动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针对原教学大纲刚性太强、对全国各校的分类指导不足等问题,把新大纲改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课程要求》明确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作为一份指导性文件,在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评估等方面既作出了规定,又为各高校在执行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空间。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注重实效,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第二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新《课程要求》把原大纲提出的以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修改为提高听说能力为主。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搞好阅读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一般场合能够听懂英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从而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学法改革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针对我国英语教师普遍不足的现状,采用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用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把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改为课堂与计算机并重的教学模式,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学生的英语听说问题。

第三是启动了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开始研制以听说为主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四、六级网考系统和四、六级网考试题库的建设。在四、六级网考全面推开以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像考托福、雅思那样来选择自己的考试时间和级别,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此形势下,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根据《课程要求》提出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制订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确定了“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定位,构建了由“先导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实施了“分级、分课型、分类别”的教学模式,保障了不同层次学生英语水平与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取消了“把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为大学生毕业取得学位的基本条件”。

然而,有些地区、有些学校没有认真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要求》,仍然把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毕业证书挂钩,其结果是既让广大学生的利益受损,又使自己所在学校的英语教改滞后。今后我们一定继续加强监管,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即将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已经把加强数理等基础学科教学放在突出位置。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着手考虑制定实施方案,努力在宣传、贯彻《纲要》的同时,切实抓好《课程要求》的落实工作,督促有关学校严格遵照教育部的规定,改革学位管理制度,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关于您在提案中提到“取消晋升职称的外语考试,注重业绩和学术水平”的建议,因职称评审工作由省人社厅负责,我们将把您的建议反映给人社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职称晋升办法,真正把政策倾斜于思想先进、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的同志。

感谢您对我省大学英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