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淡化外語考試重視基礎教育的建議

溫家寶總理曾兩問中國教育水平“為什麼我們學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我們一直強調素質教育,但為什麼成效不顯?”。近些年來,每逝去一位“大師級”人物,人們都會在無限緬懷中感嘆大師的凋零和後繼乏人。在季羨林大師過世後,有網站登出“季羨林先生逝世之後,你覺得中國還有國學大師麼”的問題,有近四成的人認為“季老逝世,中國再無國學大師”。這些問題不得不引起人們對中國現行教育制度和人才考核制度進行深思。本提案單就淡化外語考試提出建議。

外語教學中英語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英語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多學一點沒有什麼壞處,但不能“千篇一律”。30年前,中國處於改革開發的初期,與國外相比,不論科學水平,還是技術水平相對都比較落後,學點外語,非常必要。改革開放30年,中國取得了長足發展,許多領域的研究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都學漢語了,那麼我們還繼續那麼過分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還有必要嗎?有些大學生特別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甚至把大學美好時光的50%用於學英語,但最後還是過不了四、六級。據調查,大學畢業生中只有很少學生到外資企業工作或從事與英語有關的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大部分學生的就業、大部分管理幹部、大部分從事藝術創作或從事國語研究的學者幾乎與英語無關。令人遺憾的是除高考、考研、考博要考英語外,迄今無論什麼升職,英語是逢考必有。綜觀這麼多年的英語考試,弊大於利,特別職稱外語考試,對未來從事的有些工作幾乎一點作用都沒有,不僅如此,還為大批非法產業(如作弊器研發與生產)提供了“隱性”市場。因此,要淡化英語考試,重視基礎文化教育和業績及學術水平。

建議:

1、加強數理化等基礎文化教育考核,淡化外語考試,降低外語考試難度。

3、不應把英語四級考試成績作為大學生畢業取得學位的基本條件,重視大學生英語的會話和應用能力訓練,加強專業基礎教育。

陝西省人民政府交辦意見

<table> <tbody> 主辦單位:陝西省教育廳 協辦單位: 交辦日期:2010-02-03 覆函時限:2010-04-30
/<tbody>/<table>

承辦單位覆函

<table> <tbody> 類別:B 陝西省教育廳簽發人:方光華 陝教函〔2010〕207號 對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745號
提案的覆函/<tbody>/<table>

姚秉華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淡化外語考試,重視基礎教育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

您對外語考試中存在問題提出的批評非常中肯,目前我國大學的英語教學與新形勢的要求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為此,2002年教育部開始了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聽說和交流能力為主,以帶動英語綜合能力提高為目標。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長期被社會批評的“聾子英語”、“啞巴英語”問題,徹底改變“活到老,學到老,就是用不了”的狀況。通過改革,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並在大學畢業走向社會後,還能夠再學習,自我發展完善。本次開展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分為三個部分,即教學大綱的改革、教學方式和內容(教材、軟件、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改革以及四、六級考試的改革。

第一是啟動教學大綱的修訂工作。針對原教學大綱剛性太強、對全國各校的分類指導不足等問題,把新大綱改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課程要求》明確要求各高等學校“應參照《課程要求》,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系統、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導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要求》作為一份指導性文件,在教學要求、課程設置、教學評估等方面既作出了規定,又為各高校在執行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了空間。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從學校實際出發,結合學校定位、發展目標和辦學理念,注重實效,真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第二是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新《課程要求》把原大綱提出的以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為主修改為提高聽說能力為主。強調大學英語教學應注意聽、說、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在搞好閱讀訓練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在一般場合能夠聽懂英語,能夠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交際,從而把“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任務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在學法改革上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針對我國英語教師普遍不足的現狀,採用信息和計算機技術,用教學軟件進行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把以課堂教學模式為主改為課堂與計算機並重的教學模式,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學生的英語聽說問題。

第三是啟動了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開始研製以聽說為主的、基於計算機網絡的四、六級網考系統和四、六級網考試題庫的建設。在四、六級網考全面推開以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像考託福、雅思那樣來選擇自己的考試時間和級別,大大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此形勢下,全國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根據《課程要求》提出的一般要求、較高要求、更高要求制訂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確定了“因材施教,分類培養”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定位,構建了由“先導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相結合的個性化課程體系,實施了“分級、分課型、分類別”的教學模式,保障了不同層次學生英語水平與應用能力的不斷提高,同時取消了“把英語四級考試成績作為大學生畢業取得學位的基本條件”。

然而,有些地區、有些學校沒有認真執行教育部頒佈的《課程要求》,仍然把英語四級考試成績與畢業證書掛鉤,其結果是既讓廣大學生的利益受損,又使自己所在學校的英語教改滯後。今後我們一定繼續加強監管,減少此類情況的發生。

當前,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即將頒佈的《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已經把加強數理等基礎學科教學放在突出位置。在這方面,我們已經著手考慮制定實施方案,努力在宣傳、貫徹《綱要》的同時,切實抓好《課程要求》的落實工作,督促有關學校嚴格遵照教育部的規定,改革學位管理制度,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關於您在提案中提到“取消晉升職稱的外語考試,注重業績和學術水平”的建議,因職稱評審工作由省人社廳負責,我們將把您的建議反映給人社廳,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職稱晉升辦法,真正把政策傾斜于思想先進、作風正派、業務能力強的同志。

感謝您對我省大學英語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