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金融領域核心任務

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期貨業需要進一步加深加厚市場,推出更豐富的工具,積極推動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特定品種對外開放,同時做好開放過程中的制度對接,在守牢風險底線的前提下,方便境外交易者入市——

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期貨業發展初見成效,交易規模連續9年在全球商品期貨市場名列前茅。今年一季度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769885682手,累計成交額為560808.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43%和36.45%。當下,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金融領域核心任務。期貨市場如何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的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2019第13屆中國期貨分析師暨場外衍生品論壇在杭州舉行,參會各方對此作了深入探討。

加強制度和工具供給

“《期貨法》立法工作最近加快了步伐。”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論壇致辭中說:“首先要增強期貨市場法律法規等基礎性制度供給。”

專家表示,當年《期貨法》和《證券法》一起提出立法,如今《證券法》已歷3次修正、1次修訂,而《期貨法》卻一直“千呼萬喚出不來”。當前,期貨市場對外開放一日千里,迫切需要加快法治化進程,消除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期貨市場的顧慮。

方星海表示,要勇於推進期貨領域的關鍵制度創新。證監會將積極配合《期貨法》立法工作,不斷完善交易所、期貨公司相關管理辦法,進一步研究場外衍生品業務監管規則,統籌推進場外市場建設,規範市場運行。

目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金融各領域縱深推進。我國的開放格局越來越大,影響經濟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必然意味著風險因素增多。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朱從玖認為,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需要有國際市場常用的工具,包括期貨、衍生品、期權工具來幫助企業應對市場風險。

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王明偉表示,期貨及衍生品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制度供給、市場建設、投資者結構、服務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要著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當下,期貨業需要推出更豐富的工具,擴大市場規模。例如,從國際期貨市場來看,金融期貨期權成交量已佔到成交量的80%以上,而我國金融期貨期權成交量佔比不到1%,金融期貨品種也只有6個,發展空間巨大。方星海表示,繼續增加場內場外產品和工具供給。積極推動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特定品種對外開放,同時做好開放過程中的制度對接,在守牢風險底線的前提下,增強制度包容性,方便境外交易者入市。

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陸豐透露,上期所在積極推動20號膠的上市,同時一些已上市品種,包括有色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及能源化工產品正在做國際化方案論證,一些衍生品包括原油的商品ETF,也在溝通推進中。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朱從玖表示,汽車零部件和金屬構件都是重要的出口產品,其中一些是小企業生產的,這些小企業難以抵禦價格波動風險。希望期貨公司把期貨這一在中國來講發展相對較晚的工具送到企業手上,服務好實體經濟。

“要大力推進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A股上市,培養行業中堅力量。”方星海表示,積極推動外商控股期貨公司的設立,穩步推進新設內資期貨公司的工作,促進行業競爭和優化重組。

新湖期貨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文勝表示,風險管理業務可以把交易所場內標準化產品和場外個性化對沖工具融合到企業服務中,重要性日益增強。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通過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切實改進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風險管理公司應當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讓中小企業真正享受到金融改革的紅利。

重視高水平人才培養

“大力推動員工持股。要通過適當的持股安排,將人才留住,把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方星海表示。

人才是行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此次論壇聚焦期貨分析師話題。分析師是期貨市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優秀的分析師往往能從宏觀市場分析出發,尋找到行業和企業發展瓶頸的破解之道。因此,這些行業“秀才”是期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但遺憾的是,目前期貨分析師全國只有2500人左右,且存在人員流失加速的情況。可以說,人才已經成為制約期貨公司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期貨市場對分析師的需求越來越大,分析師隊伍的競爭將成為競爭焦點。如何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瞭解境內境外、場內場外市場,熟悉現貨期貨業務的分析師隊伍,是期貨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張曉軒表示,期貨分析師要有服務和創新意識,以客戶需求為根本出發點,深入挖掘產業,對接現貨需求,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同時,也要有大局意識、底線思維,堅決遵守職業準則和道德操守,把產品與服務送到客戶手中,體現行業價值。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建軍也表示,期貨業也要大力為實體經濟培養期貨人才,建立科學的風控理念。

記者祝惠春

原標題:期貨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深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