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野茶,你好在哪裡?

高山野茶,你好在哪裡?

信陽商城縣金剛臺茶區

“霧鎖千樹茶,雲開萬壑蔥,香飄千里外,味釅一杯中”。高山茶好喝,喝過高山茶的人都有共識,小恩日常飲茶,對高山茶也有諸多偏愛。

今天小恩為你解析高山茶好喝之謎。

一. 如何定義高山茶?

1. 以海拔做定義,是比較沒有歧見的說法,但在高度上,雖有業者是以海拔800公尺或1400公尺開始算起(1公尺=1米),但大體而言,仍以生長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園所產製的茶葉為主流共識。

2. 至於臺灣現有種植茶樹的高度是以海拔2600公尺為上限。不過高山茶一詞也經常套用於產製於高山,但產地名氣不大,或少數產區不足海拔1000公尺,但位居高地河谷,且富有高山氣的優質茶葉。

所以高山茶並非專指某地生產的茶葉,而僅是與平地茶相對的一個概念名詞,但是

高山出好茶卻是不爭的事實

3. 業界通常把海拔600米以上地區所產茶葉通稱為高山茶。

高山野茶,你好在哪裡?

商城縣金剛臺 海拔1584米

4. 仔細探究就會發現,中國名茶產區雖然幾乎都位於山上,但卻集中在一定的高度範圍中。一般地處北緯30度,海拔在700-1200米左右,周圍的植被要豐富,多處於山的陰暗面(茶山不背陰,茶質弱三分)。

二. 高山茶越高越好是個誤區

海拔和茶葉品質關係是很密切,然而海拔還是有一定限度才能出好茶。因為海拔每升高100米,溫度降低0.6℃。一般海拔高於1200米的茶園,最易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冬天低溫易受凍害,夏天高溫易受旱害,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茶葉內含成分的合成,如葉綠素等物質的含量,做出來的綠茶茶湯也都偏黃,苦味加重等等。

所以,高山出好茶,是與平地茶園相比較而言的,也並不是說山越高茶越好。盲目的相信海拔難免會陷入誤區,慎之,慎之。

三. 高山茶的特徵

1. 因高山區日夜溫差大,茶樹生長緩慢,由於溼度和霧珠的增多,使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可見光中的紅黃光得到加強,而紅黃光有利於提高茶葉葉綠素和氨基酸的含量,這對提高茶葉色澤和滋味是不可缺少的物質。

2. 高山茶新梢肥壯,色澤翠綠,茸毛多,節間長,鮮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葉,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且條索肥碩、緊結,白毫顯露。

高山野茶,你好在哪裡?

3.平地茶的新梢短小,葉底硬薄,葉張平展,葉色黃綠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葉,香氣稍低,滋味較淡,條索細瘦,身骨較輕。

在上述眾多的品質因子中,差異最顯的是香氣和滋味兩項。平常茶人所說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徵”,就是指茶葉具有高香、濃味而言的。

四. 高山茶天生擁有兩個優勢

1. 因為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導致茶樹芽葉中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進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的成分。

2. 由於日夜溫差大及長年午後雲霧遮蔽的緣故,使得茶樹的生長趨於緩慢,讓茶葉具有芽葉柔軟,葉肉厚實,果膠質含量高等等的優點。

高山野茶,你好在哪裡?

雖說產於高山的茶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產量少;種茶,採茶與製茶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雖此,但還是有諸多茶客為高山茶所著迷。只因其沖泡後,久久不散的茶香氣韻及耐人尋味的回甘口感,喝上一杯,自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滿布心中,這也正是平地茶難以抗衡高山茶的主要原因。

五. 這些因素影響高山茶的品質

1. 氣溫

氣溫隨著海拔的變化而減低,而溫度又決定著茶樹中酶的活性,茶多酚和兒茶素隨著海拔高度而減少,而氨基酸則隨著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茶葉中的不少芳香物質也隨之增加。因此高山茶喝起來鮮爽甘醇。

2. 降水

高海拔茶園具有低溫、高溼度的氣候特徵,非常容易產生雲霧天氣,會散射太陽光,阻止長波的紅橙光,散射藍紫光,增加茶樹氮代謝,有利於氨基酸、咖啡鹼、芳香物質的合成。低溫可以使茶樹新稍緩慢生長,保持相當長的嫩度,晝夜溫差的懸殊,更有利於內含物的積累。

高山野茶,你好在哪裡?

3. 土壤

高山茶園土壤風化比較完全,石礫較多,土壤通透性好,而且有機質和各種礦質營養元素,以致茶樹有效品質成分和各種保健營養物質豐富;而平地茶園多屬紅壤粘土,較為粘重,肥力較低,因此,茶樹生長往往較差,尤其是茶葉香氣滋味不及高山茶。

高山野茶,你好在哪裡?

4. 植被

山間林地,樹木叢生,而植被的繁茂,不但有利於調節空氣溼度,增加地面覆蓋度,從而改善茶園溫溼條件和增加土壤肥力,而且更主要的是高山茶園的光照達到茶樹生長的適宜條件。

高山野茶,你好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