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荔波的早晨,從一碗米粉開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裡的飲食習慣都和桂北很接近,不過也並不全然相同,畢竟荔波的米粉,從味道和做法都和桂林的米粉全然不同。守著一盆酸湯火鍋,這是地道的貴州味道,酸、辣。

文|老布 圖|荔波縣全媒體中心


用完早餐,趁著晨光,從荔波縣城沿著一條大山旁鑿出的山路驅車20公里,周圍除了大山以外,看不到其他景象。貴州多山,這些山普遍是由堅硬的石塊構成,山上的草和樹木生長在石縫中。

樹木長於石頭之上,在荔波並不罕見。實際上,這裡的人也和樹一樣,在過去貧困的生活環境下,依舊創造出令人驚豔的民俗文化。比如,佔本地人口多數的布依族就創造了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布依文”。這次將要前往的目的地,就是布依族聚居的村落:洪江村。

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沿著崎嶇山路,出了大山,車到洪江,視野便豁然開朗。站在山入口處眺望,一塊平整的土地被群山環抱,一條小溪從遠處的山中徑直流出,溪流兩旁散落著一些房屋,多為二層樓屋,規模有大有小,多為土夯、磚瓦、幹欄式建築,結構古樸婉約,具有鮮明的山區地方特點和濃郁的民族特色。

走進村寨,村口曬著太陽的三五老人,對不斷到訪的外來遊客已習以為常。在冬天,田裡種植的植物已收穫,在荒蕪的田野裡,除了一堆堆草垛以外,還可以看到在田裡悠閒遊走的黃牛。

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進入村裡,錯落有致的房屋擠壓出一條條各具特色的巷子,穿行在這些巷子中,可以看到村中一群群雞,在房前屋後東一堆,西一坨散放著。

特別的是,一座座民居被畫上各種牆繪,就像穿上彩色的“衣裳”。這些童真的塗鴉,讓人彷彿瞬間穿越,回到了童年。行走在荔波的山水間,除了“抬頭張家界,低頭九寨溝”的風光,更值得期待的便是這濃郁的民族風情。

布依族人的生活古老而樸素,這裡醉人的,便是那青山下的稻田,石屋裡暖黃燈光下的酒。由於洪江村地處大山深處,這裡沾染不到任何的世俗氣息,白天看雲捲雲舒,日暮觀夕陽西下,黑夜聽蛙聲蟲鳴。

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在村裡有不少石屋老宅,它們大都用當地的石材和帶偏黃暖調子的磚石修建。近些年,隨著村民搬進新房,有著近百年曆史的幹欄式古建築逐漸被放棄。

看到布依族祖輩的生活習性和幹欄式文化建築特有的風貌就這樣消失,馬麗華覺得非常可惜。這些老房子一旦沒人住就容易坍塌,用什麼樣的方式讓老房子繼續“活著”,馬麗華想到了“活化幹欄、激活村落”老房改造項目。簡單來說就是讓人來“認養”這些老房子。

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在路過村民的屋前,大凡有村民在家,碰上馬麗華都會同她打招呼,村民都習慣叫她為“馬老師”。馬麗華是從貴州省教育廳派駐來幫扶荔波縣朝陽鎮洪江村的“第一書記”。若是你跟著她在村子走,總會被她的好人緣感染:“馬老師,今晚來我家吃飯啊。”“馬老師,這是我們家剛孵出來的雞蛋,給你拿了些來。”……一個不是本村人卻勝似本村人的外地人。、

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從2016年以來,洪江村已吸引了來自美國、西班牙、瑞士和全國各地的藝術家認領老房子,閒置老房以每間1萬元30年的方式租給引進的藝術家,藝術家將各種文化藝術符號還原在磚瓦木料、丹漆粉塗之上,讓“廢舊房”變成了藝術家的“文創房”。據說目前,已有52位藝術家與96棟老房結緣,這些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原本安靜的村子熱鬧了起來,居然成了“網紅村”,成了很多人嚮往的世外桃源。這裡得天獨厚的環境也為藝術家們提供了優良的創作環境。

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劉松田是從北京上苑藝術家村過來的雕塑家,第一次來洪江村時,就被這些古老的老房子和自然淳樸的風土人情所吸引,他希望可以將藝術與傳統文化結合,在保護原有建築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從而建出一幢幢精美的藝術品。

把藝術揉進山村,讓有鄉村情懷的人士留下來。如今在洪江,一場人與自然演繹的“迴歸”式融合,引領著鄉村面貌的改觀,寄託著人們迴歸過往或徹底改變鄉村面貌的願景,沉寂的少數民族“古村落”,在藝術的點化下,愈發芬芳。

荔波|大山深處的烏托邦,把藝術糅進山村

Tips

到洪江指南:可從荔波縣城做客車到麻尾下車,此線路經小七孔鎮,緊連小七孔的朝陽鎮就是洪江村所屬的鄉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