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原大明宮後又現復建含元殿之聲,西安真回大唐?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是眾多描寫大明宮詩詞中流傳最廣的一句。這座中國最大的宮殿代表著強大和文明的盛唐。因此,西安人歷來對其有著莫名的情懷。

在長安城,一直有這樣的聲音:重建含元殿。前幾天,陝西曆史博物館原館長周天遊再次建議,復建大明宮的麟德殿、含元殿,據說曲江也有這樣的想法。

在古遺蹟遍地的西安,真的有必要復建一座已經毀掉的宮殿?

復原大明宮後又現復建含元殿之聲,西安真回大唐?

©圖源網絡



知乎上有個話題:為什麼西安市城區沒有如北京紫禁城一樣的完整的皇宮?也未進行復建?

有人回答是:因為是座廢都,漢唐時期的宮殿早已化成了廢墟,那些隋唐磚塔能夠留下已屬不易,如果復建一個假古董,又有何意義?

話雖如此,但“東都”洛陽重建隋唐第一門“應天門”的舉動難免讓西安人眼饞,其中不乏一些專家。

“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處覓長安。”作為唐長安城的標誌性建築,是舉行國家儀式、大典之處,所謂“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就是描寫含元殿大朝會的盛況。

遺憾的是,如此壯麗的宮殿,於886年毀於戰火。

含元殿遺址具有重大歷史和文物價值,社會各界在關注它的保護和利用的同時,也有一些人提出在原址重建含元殿的建議,希望這一著稱中國建築史、見證大唐盛世的建築,能夠再現人世。

比如,陝西曆史博物館曾經的館長,退休後出任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館長的周天遊。

前幾天,這位“壯志未酬”的學者建議復建大明宮的麟德殿、含元殿和碑林的大成殿,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盛唐。

按照周天遊的觀點,麟德殿可以先做,如果條件成熟,再復建含元殿。不一定都要復建,復原一部分是應該的。

而且,張錦秋大師是有方案的。在不損害遺址的基礎之上,可以讓麟德殿再現。當然為了建築壽命的延長,我們可以採用一些新的技術手段,那也是必須的。比如像張錦秋大師做的麟德殿的方案,在立樁加固的上面加了一層特製的玻璃,在大殿的局部地區行走時可以看到遺址現在的樣子。這個方案在古建築上做一個鋼架、鋼板,有了支撐,然後在上面進行復建,這樣既顯示了當年宮殿的雄偉,也可以使遺址得到保護。遊客可以把古今作為一個對比去了解。

周專家甚至用被八國聯軍燒燬的圓明園舉例:浙江有企業家自掏腰包按1:1的比例把圓明園復原出來了,開始好多人說他造了個假古董,等到真正建成後才發現他是非常認真地去恢復圓明園的原貌。現在成了非常好的景點,取名叫圓明新園,是瞭解圓明園的一個好的地方。

據其透露,曲江新區有這樣的想法,已提出復建的問題。

但是,我向曲江新區有關部門核實此事,對方表示沒有聽說。


復原大明宮後又現復建含元殿之聲,西安真回大唐?

©網頁截圖




其實,陝西也有人想學習浙江那位企業家,按照1:1的比例復原大明宮。

2016年9月,在一個名為“首屆陝西品牌節”上,兩個女人向世界放了一顆“炸彈”:復建大明宮。

根據媒體報道,陝西盛唐時代古建築工程公司和北京盛世時代網絡科技發展公司兩位女董事長說,擬在西安(秦漢新城)復建“唐代大明宮”,並公佈了計劃。

擬在西安(西鹹新區/秦漢新城)保護區內徵地3.23平方公里,按照1:1復建,工程預計人民幣350億元以上。

大明宮復建工程將借鑑中古唐史、唐六典、新舊唐書、敦煌壁畫、《營造法式》等資料,參照史念海先生“中國歷史地圖集”,梁思成、林徽因先生《中國建築史》,還將借鑑張錦秋先生《陝西曆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等設計。

大明宮一期工程為“含元殿”復建工程,因施工圖紙選用中國工程院傅熹年先生的已定論藍圖,該施工計劃擬於2019年啟動。公元2029年10月,“唐·大明宮”將重建落成開放。

而且,還設立了“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大明宮復建公益基金”,在中國295個地級市設置10萬個募捐箱,進行全國募捐。另,吸納全國各城市大明宮復建工程志願者隊伍100萬人或以上。

此消息傳出,立即在全國引起轟動,3.23平方公里內1:1復建大明宮,這是何等的厲害?更具話題性的是,350億元的費用全部依靠社會捐款。

復建大明宮,這是企業行為還是官方意願?

2018年4月12日,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公號“曲江新區”發佈消息:目前尚未見任何有關單位對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進行復建的工程計劃;任何募集資金及招募大明宮復建工程會員的行為,均與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及西安曲江大明宮遺址公園管理有限公司無關。

而在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的官網上,也沒有查到有關復建大明宮的任何信息。因此,此事的真實性很令人懷疑。


復原大明宮後又現復建含元殿之聲,西安真回大唐?

©陝西韓城文廟 | 圖原網絡



近幾十年來,復建古建築蔚然成風,“假文物”遍地開花。有些城市,甚至因此可能被撤銷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比如陝西韓城。

依在下看來,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完全沒有必要耗資復建已經毀掉的宮殿。

西安人見多了都城隍廟這樣的修舊如新,也見識了城牆的修修補補,還有各種復建的不倫不類的假古董,比如大明宮丹鳳門。

從法律上看,大明宮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不可移動文物已經全部毀壞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原址重建”。國家文物局通過的《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規定,“已不存在的建築不應重建”。

但是,有些人為何熱衷於重建或者復建呢?剝去再現歷史榮耀的華麗外衣,漏出來的無非是一個“利”字。比如,計劃用350億復建大明宮的那對姐妹花,如果計劃能實現,獲得的商業利益是無法想象的。

一般來說,已經完全毀滅的古代建築是不應該被複建的。含元殿、麟德殿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戰火燒燬,沒有留下任何測繪和圖片資料。即使“邀請”梁思成來設計,也只能是一種推測,而非原貌本身。

有些專家一廂情願地認為復建這些建築,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盛唐。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是不是應該把夏商周的都城全部都重建?

固然大明宮遺址是殘缺的,但正如斷臂的維納斯,殘缺本身也是一種美。如果我們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讓人們既能撫摸到規模巨大的臺基,又可仰望宏偉氣派的含元殿、麟德殿,從而想象出昔日大明宮的壯麗,生髮出“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那般博大而悠遠的思古幽情。

反之,如果以各種名目進行復建,搞所謂“加頂保護”之類的“穿衣戴帽”,在遺址上打造“21世紀版”新建築,消滅的是歷史的滄桑之感、藝術的殘缺之美,剝奪的是後人在遺址之上與前人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的權利。

遺址本身就承載著真實的歷史信息,大明宮被毀的歷史是無法篡改的,昔日輝煌也是不可能重現的。遺址公園的核心功能是遺址保護,歷史真實性就應作為保護的第一要務。

正如人民日報所論:在重要的遺蹟上搞修建,千萬不能急功近利、倉促下手,隨便浪費納稅人的錢。


復原大明宮後又現復建含元殿之聲,西安真回大唐?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 圖源網絡



記得當初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時,官方曾表態只復原建築的臺基部分,並不對臺基上的建築進行全部重建。只是通過史料推理,建成大明宮正南門丹鳳門。

當然,政府可以考慮張寶通先生的建議:省政府搬遷,在其原址建一座仿含元殿的陝西曆史博物館新館,啟動已喊叫多年的唐皇城復興計劃。

總之,真實的含元殿、麟德殿已經成為歷史,歷史不可復原,任何復建的想法和行為,只能是一種自我安慰的無奈衝動。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長安夢,但“夢迴大唐”只是個夢,永遠不會照進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