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近日,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發布“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金水閘與京漢鐵路、粵漢鐵路、英美煙公司、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等5個項目上榜。

金水閘始建於1933年,主要遺存有閘體、捲揚式手搖啟閉機、金水堤;紀念碑、蔣介石題額;建設紀略、歷史照片。

入選理由:近代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當時唯一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至今保護得最好的近代大型水利工程;融匯了多國水利專家的智慧(美國人史篤培任總工程師,奧地利人任工地總監,閘門由英國公司設計,荷蘭人參與審查計劃),鋼材由德國、比利時提供,啟閉設施由荷蘭、英國製造。


《金水閘》記實碑復興記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民國時期,在湖北省武昌縣(今武漢市江夏區)境內的長江干堤——武公堤上,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排灌閘。因這座閘修建在長江支流的金水河上,故曰金水閘。

據《武公堤誌》記載,它是一個集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於一身的綜合產物。原設計排、灌、行船三位一體,後因資金短缺,將行船功能去掉,最終修成排灌閘。共計花掉九十一點八四萬銀元。這個水利工程規模之大,在當時是全國之最,類似於今天的三峽工程。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金水閘竣工時場面壯觀。


為了記錄此事,在該閘的東邊聳立著一座3.0米高、6.92米寬的紀念碑。碑的正面臨江,背面迎路。正面由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蔣介石)親筆書寫的“金水閘”三個楷體大字(見照片1)橫向排列.背面由二百四十五個凹形隸體雕刻文字縱向排列,記錄當年修閘緣由(見照片2)。正反兩面的碑文均用白色大理石作載體,鑲嵌在水泥基體的碑座上。

文化大革命時期,當地某紅衛兵派性組織把文物當著破“四舊”的對象,將碑的正面用水泥砂漿抹平封死,背面因面對大路,比較顯眼,所以被紅衛兵用大鐵錘將其砸碎,碑座上漢白玉文字全部脫落,只留下空空的凹槽。直到一九九七年,新任堤防負責人帥業淼繼任後,為恢復歷史文物,尋找能恢復該文物的合作對象。後經廣泛打聽,反覆比對,最終與武漢市新華印刷廠副廠長胡文斌取得聯繫,並決定由胡文斌、石明仁(武漢市新華印刷廠生產科科員、江夏區書畫家協會副會長)完成碑文的確認、書寫、雕刻等項難題。

江夏區堤防段當時能夠提供的資料只有一本《武公堤誌》,該誌上有一幅模糊不清的老舊照片影印件,影印件與實物比例非常小。根據影印件的印跡,此碑文應該有二百四十五個字。是些什麼字,很多地方都不清楚。查遍相關史料,只在一九九三年的《武昌史話》P155頁上見到了殘缺不全的譯文,譯文全篇只有二百三十四個字(見照片3),與實際碑文相差十一個字。這可能也是因為照片影印件字跡陳舊、模糊難辨的原因所致。《武昌史話》的譯文中,多處詞語怪僻、字句不通。看得出來,為了承接上下文,有的地方可能是寫史話的人在萬般無賴的情況下,自己編寫的(見附件1)。另外還在《金口鎮誌》P191頁上也找到了一個版本(見照片4),這本書上沒有原碑文照片,只有印刷文字,與《武公堤誌》上面的影印件原文對比,字數雖然相同,但添加更換的文字也達十一處之多。

為了破解、還原原始碑文這一難題,採用當時的放大技術,將影印件放大。儘管如此,終因照片太小,影印件年事太久,加上當年製版材料和印刷設備的侷限性,導致印件非常模糊。放大後的字跡仍有多處看不清楚,這給後續工作出了難題。另外,字體雖然依稀可辨,但必定經過了改朝換代的六十三年,有些筆法也發生了變化。因無實物可鑑,雕刻形式和雕刻手法也不太清楚。

為了真實地還原歷史,必須尋找物證。後經多方打聽,終於得到一個振奮人心的大好消息:江夏區堤防段在此之前為恢復該碑文,曾找過一個當地姓胡的退休會計,此人擅長雕刻私人墓碑。據說當時為了請他完成恢復工作,給了他一塊破碎的原碑石頭,石頭上有一個“美”字。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胡老先生遲遲未動手。聽到這個如獲至寶的消息,在堤防段工作人員(石工)①的帶領下,胡文斌、石明仁馬不停蹄地趕赴胡會計家。胡會計當時不在家,他老伴接待了來賓。當聽說要把石塊帶走的消息後,他老伴不答應。後經交涉,她只同意讓來賓將“美”字進行拓抹,並提供了拓抹所需的材料紙和鉛筆。有了這個拓抹的“美”字,為恢復工作解決了三大難題:一是書法筆跡有依據;二是知道了雕刻形式和手法(即:非對刀雕刻,圓滑平底凹形字);三是掌握了字面的具體尺寸(見照片5)。

在此之前,憑藉記事碑水泥基座背面大理石被砸掉的空缺痕跡,已經推算得出字面具體的大小尺寸。那是根據照片除去邊框後計算出來的。現在有了這個真實的尺寸,與之對照修改,幾乎完全一致,這就增加了還原碑文歷史版面的底氣。

碑文版面確定了,那麼碑文的文字怎麼確定呢?經反覆閱讀原文,仔細推敲。根據撰稿人的寫作手法、遣詞習慣、造句風格等諸多因素,進行合理的補字套字。將補、套上去的字按字體尺寸進行雙勾,再將雙勾好了的字壓在原始放大了的字跡上,透光對照。採用這種辦法,百分之九十九的字都對上了,只有一個字拿捏不準,即:第21句的“築”字。這個字的原始印跡太少,實在無法確定。解決的辦法是:對全文語句進行關聯對比。通過對比,發現在第18句有“興築攔河壩”一說,那麼第21句是否應為“修築橫堤”呢?因為“修”字是明顯可見的。如果是做房子,“修”的後面應該是“建”字,因為房子是建起來的,而不是築起來的。那麼堤壩就不同了,攔水用的堤壩應該是築起來的。由此,從邏輯上主觀地敲定第21句的這個字應該是“築”字。再說,用“築”字也比較合乎文理。且在一九九三年的《武昌史話》中也是估的“築”字。當時,因合同完工時間在即,來不及用更多的辦法加以論證,也就草草地安插了這個“築”字,是否正確,的確沒有十足的把握。

碑文初步確定以後,送到席老(席錬文)②那裡去作進一步推敲。席老接到初稿後,十分重視,翻閱了大量資料,對碑文中的“……蔣公駐節武昌,軫念農民疾苦”一句中的“駐節”、“軫念”和“偉閭”,以及“總工程司”的“司”等字詞作了詳細解釋。經席老看後的碑文初步定稿。後又將文稿送到宋老(宋伯雅)③那裡進一步核實。宋老對當年做金水閘前後的歷史過程非常有研究,不僅如此,而且還能全文一字不漏地將碑文背誦出來。經過兩位老前輩的確認,碑文就算正式定稿。儘管如此,至今缺乏原文佐證,現將此過程公之於眾,有待後人進一步考證。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蔣中正(蔣介石)親筆書寫的“金水閘”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金水閘紀實碑正文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由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武昌史話》P155頁影印件)

附件1 :金水閘紀實碑在《武昌史話》中的原文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附件2:

金水閘紀實碑恢復後的碑文(見照片2)

湖北金水流經嘉魚、蒲圻、咸寧、武昌四縣至金口,以入於江。流域以內,東西南三面皆山,中則地勢低窪,湖沼羅列,每當夏秋之交,江水盛漲,倒灌諸湖,不能容納,被淹之田達九十餘萬畝,農產損失歲以數百萬元計。民國二十一年冬,本會委員長蔣公駐節武昌,軫念農民疾苦,審查江堤重要,既將湖北堤工改由本會接辦,覆命以堤工歲修餘款,於金水偉閭興築攔河壩於禹觀山,鑿洞設閘,用堵江水而資調節,並自禹觀山至赤磯山修築橫堤一道,以防氾濫。本會因即設立金水堤閘辦事處,著手經管。至本年三月全部工竣。董其事者,為總工程司美人史篤培君。特誌緣紀,以存概略。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三月

全國經濟委員會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金口鎮誌》P191頁影印件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修建作用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據江夏水利局的有關文件記載,金水堤、金水閘修建以前,每逢洪水,江水就會出現倒灌,沿金水河而上,現在的範湖鄉、法泗鄉、馬鞍山鎮、河堖鄉以及臨近的嘉魚縣和蒲圻市的部分地區幾成一片澤國,幾百萬居民在洪水的肆虐下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鑑於此,蔣介石下決心修建了眼下這一在當時稱得上是巨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完工以後,洪水沿金水河倒灌的現象被徹底根絕,並且每逢澇災,堤內的積水通過金水閘的幾臺巨型水泵被及時地排到長江中,自此,金水河兩岸的黎民百姓避免了年復一年的洪澇之苦。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此閘醞釀於1924年秋,竣工於1935年3月,歷時11年。在中國的近代水利史上,金水堤和金水閘都較為著名。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啟動金水閘的機器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當地人說,其建設融合了當時世界專家的智慧:美國人任總工程師,奧地利人任工地總監,閘門由英國公司設計,荷蘭人參與審查計劃,最後蔣介石為它親自題額。它隔離長江與金水河,讓江水不會倒灌,從而起到灌溉、排洪的作用。至今,金水閘仍在發揮作用。只不過原來的閘門不用了,成為古董,在50米之外,修了新閘,涵洞還在用。當地人說,文革時期在蔣介石的題詞上抹上石灰,才得以完好地保留下來。

金口,我有自己的故事

“蜀楚帆檣金口下,東南天地水鄉多”

金口這個江南古鎮

素有“黃金口岸”和“小漢口”著稱於世

2006年12月29日,中山艦博物館在金雞湖畔破土動工。

兩年之後,一個令世人矚目的中山艦博物館及其旅遊區出現在長江之濱,金口積澱著豐厚文化底蘊江南古鎮將再次牽動人們的思緒,讓我們順著古鎮的記憶去翻開她塵封的歷史。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近代以來的金口是與一代名艦中山艦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建成於1912年,一度是孫中山先生的流動指揮部,先生去世之後,改名中山艦。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它見證了中國現代一個又一個的大事件,最後參加偉大的抗日戰爭,1938年被日軍擊沉在金口段的長江之中。1997年1月打撈出水時,已完全失去了舊時的模樣!經過艱難的修整過程,中山艦被移運至緊鄰金口街的金雞山下,在近一個世紀的沉浮之後,這位老者,終於有了一個永久的家!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金口不僅是中山艦的永久陳列地,也是遠城區中原生態相對完整的歷史風貌街區。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金口鎮歷史悠久。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沙羨縣,治金口(史稱塗口)。這是武漢繼盤龍開城後,設立縣級行政的開端。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尋訪中,我們從“老金口”的講述中,得到一些或為必然或為偶然的印象。金口在武漢建縣最早,是史家筆下的“武漢第一縣”;比較只有500多年曆史的漢口,金口這個“小漢口”其實是早於漢口成鎮。在歷史進展中,武漢彷彿具有“從金口走到漢口”的一股靈氣。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此外,“老金口”們習慣將金水稱為“小河”,將金水入江處稱為“小河口”,與漢口人過去對漢江對應處的稱謂相一致。這,或許也透出了金口與漢口的某種淵源信息。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金口的原生態,還表現在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相互輝映的濱水文化之中。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現在的金口街包括原金口鎮、金水鄉、範湖鄉的全部行政區域,是一個典型的臨江濱湖丘陵區。這裡,山水相依,山環水繞,因水而興,因山而名。由自然而人文,洗煉出回味悠長的濱水文化。在數平方公里內,以金口古街為中心,名勝密集,自成一體,又相互輝映,形成了六大風景群。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山水傍依的槐山風景區與金雞山相伴,存有留雲亭、槐山磯駁岸、槐山寺遺址,及古銀杏和摩崖石刻;此處北望,江心鐵板洲鬱鬱蔥蔥,長滿蘆葦和樹林,隔江有三國遺址大軍山、小軍山,東去有龍床磯、軍山長江大橋。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舊時因金口地處水陸交通要道,又與對岸大軍山構成武漢南大門的鎖鑰,地理位置的重要,便也促成了這座小城的繁榮。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歷史上的金口古街,緊鄰長江﹑金水河。江邊多為吊腳樓,人稱前街。如今前街已為金口寬闊的臨江大道所代替。與前街相對應的,越街為後灣街﹑後山街﹑花園街等幾條后街。其中的後灣街與長江大堤緊鄰,古時金口重鎮商業集散的功能,部分由這條老街承擔著。現如今,原來街兩邊的商戶,都變做了民居。全街均用青石板鋪就,寬不足兩米。由於年代久遠,有些破敗。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老房子就在離街口不遠的後山街。整條街以條石鋪路,大概有老房子不到十套吧,但卻老舊得可以。片磚、黃泥做成的外牆、三尖頭,屋內是板壁與木閣樓。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老房子保留著幾輩人的記憶和習慣,屋內用白紙糊牆,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天,太陽一過屋內就自然涼快下來,還要蓋一點薄被子。老人說,這就是木板房的好處。房子建築的年份他們說不清,但想拆政府不讓,只好就這麼住著。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後山街作為江夏金口民俗風貌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有1300多年。如今古韻猶存的石條路與磚木結構的老屋雖風燭殘年,但卻是一部不朽的建築教科書。進到屋內,我們隨處可見木柱木板的紋理和工藝。三個方向的木柱不用一顆釘子,完美地契合,百年不鬆動。藏閣不顯高的木房子冬暖夏涼的溫度調節功能也堪稱一流。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在街上問路時,指路人都提到老街上的老廟。這就是老廟三義寺,雖只有一間但比一般的平房要高,有香火,後面有配房。不敢想象裡面供奉的就是劉關張三位!在其它地方見過的三義,都是凡間的人像,即便關老爺子被神話了,也還有人的氣息。而該寺正中立著的三位,則完全被“佛化”,都是大耳垂輪神態安詳,沒有半點威武的神色。從髮髻、法器和手印上看,應該是一佛兩菩薩,但其站位又與華嚴三聖等不同。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在後灣街上還有福音堂(現為後灣街41號),據說這所教堂1904年由著名的傳教士楊格非所建,至上個世紀90年代,教堂已經殘破不堪,於是人們仿照原樣在原地重新建了一座,仍叫“福音堂”,至今延續宗教活動。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槐山磯石駁岸被確定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槐山西麓, 雄峙長江之濱, 控扼金水之口,山腳磯石突兀, 水下暗礁密佈, 漩流湍急。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建於明嘉靖年間, 傳聞為一寡婦出資興建, 民間有“ 寡婦磯” 之謂。清代, 金口紳香集資進行過修茸加固, 至今完好無損。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整個磯石駁岸臨江依山而建, 自下而上共分3層, 全以麻石壘砌而成, 為臺階式條石結構護岸防水堤磯。每層有2 米寬的纖道, 平直寬闊, 以利峭出,船伕溯航拉縴。人們雖行走於懸崖峭壁之間, 卻如履平地。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各層岸壁按一定距離鑿有圓形柱孔, 便於撐篙繫纜。頂層建有麻石欄杆, 兩欄之間, 按等距離立有金瓜頂方形望柱。縱觀整個磯石駁岸, 建築技藝精湛,造型氣勢磅礴, 具有明代雄偉古樸的建築風格。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歷史由來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古時由於金口貿易興盛,而槐山磯突兀江邊水流湍急,過往的船隻難以停靠,地方官府就籌資修建了這座供過往船隻行路拉縴停靠的駁岸。274米長平均7米高的三層臺階依山築就,駁岸上層臺階臨江面瓜稜式頂望柱,花崗岩雕鑿的欄板梅花樁式。在如今看來依舊是構造精巧雄渾大氣,為古時往來的船隻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使金口商埠更加繁榮。


實至名歸‖江夏區金口街金水閘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傍晚波光粼粼的金水河上

泊在岸邊的漁船在流金的水波中盪漾

每當夕陽西下時

打魚為生的村民來到河邊收拾漁網

為明天早上出船準備著

對於祖祖輩輩依水而生的漁民

水就是他們的生活

水就是他們的生命


在金口人看來

眼前的寸山寸水

無一不是大自然的恩賜

生生不息的金水河

無私地呵護著身邊的萬物生靈

滋潤著這片美麗富饒的家園

見證著這座臨水古鎮的歷史變遷


歡迎在底部留言

分享你和金水閘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