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洗禮下,失落的北方與穩健的南方


供給側改革洗禮下,失落的北方與穩健的南方



作者:陳述,西澤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主要關注區域經濟與金融發展。微信號:krchentao

作為一個北方人士,其實不願意起這樣的題目。但事實如此,你不得不認。近段時間,南北方經濟對比熱度居高不下。南方與北方的差距是否真如某些文章所言,已經大到無法彌補?北方近年來的失落,源起何時,緣在何處?且聽陳述。

一、逐步掉隊的北方

說南北方,首要要明確哪些地方算南方,哪些地方算北方。中國南北方有兩種劃分方法,一是以秦嶺、淮河為界,南邊的為南方,北邊的為北方,這是地理上的分界線。二是以長江為界,南面的是南方,北面的是北方,這是一種歷史人文的劃分,中國歷史上以“南”為前綴的朝代,如南宋、南唐、南明等,多以長江為界。兩種分法都有意義,但也有橫跨分界線的省份如何界定的問題。

本文中,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5個省(市、自治區)。南方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16個省(市、自治區)。臺灣、港澳臺不納入此次分析範疇。

數據顯示,2018年,北方15省生產總值35.2萬億元,南方16省生產總值56.3萬億元,南北方佔比分別是38.5%和61.5%。南方在絕對量上遙遙領先。從人口看,2017年,北方人口5.81億人,南方人口8.07億人,南北方佔比分別是41.9%和58.1%。南北方人均經濟總量差別並不算大。

關鍵在於發展趨勢。2000年以來,中國南北方經濟總量佔比如下圖所示:

圖1:2000年以來南北方經濟總量佔比

供給側改革洗禮下,失落的北方與穩健的南方


北方經濟佔比經歷了一個先提高再下降的趨勢。2008年北方經濟佔比達到新世紀以來最高點,43.2%,較2000年提高1.4個百分點,自此北方經濟佔比逐步下滑,2018年達到最低點,38.5%,較2008年最高點下降4.7個百分點,較2013年下降4.1個百分點。可以這樣講,北方的失落,五年前真正肇始。

與經濟總量佔比下降伴隨的,還有人口規模的下降。2014年開始,北方人口占比以每年平均0.05-0.1個百分點速度降低。從人口以及經濟總量上看,北方的確在衰落。

二、那些失落的產業和地區

到底是哪些產業以及地區拖了北方的後腿呢?2013年和2018年中國南北方經濟總量及二產、三產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表1:2013年和2018年南北方經濟總量及結構變化(單位:億元)

供給側改革洗禮下,失落的北方與穩健的南方


2018年中國南北方經濟總量分別較2013年增長54.5%和30.3%(名義增速)。北方經濟的名義增速顯著低於南方。分產業看,北方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名義增速分別為8.8%和60.0%,均顯著低於南方36.1%和79.5%的增速。

增量方面,2018年北方經濟總量增加8.2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1.15萬億元,第三產業增加6.87萬億元,北方二、三產業增量分別是南方的18.6%和53.4%。北方第二產業的滯後尤為明顯。

具體到第二產業內部,由於部分省份至今未公佈2018年工業增加值情況,上表以2017年和2013年進行對比。2017年,北方和南方的工業增加值分別較2013年增長0.8%和25.1%。

再來觀察一下工業企業銷售情況。

圖2:2011年以來南北方工業銷售收入佔比

供給側改革洗禮下,失落的北方與穩健的南方



北方工業企業銷售收入佔比從2012年的44.0%降至2018年的34.0%,下降10個百分點。數字冰冷但客觀的展示出,北方地區工業在近幾年間幾乎停滯。

具體到各個省份,經濟發展差異更為明顯。

圖3:各省份2018年比2013年增長(名義)情況

供給側改革洗禮下,失落的北方與穩健的南方

數據來源:WIND,工業為2017年較2013年年增長。


南方優勢顯著。北方各省增長也不相同,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青海不同程度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

三、北方失落,緣由何在?

我們觀察南方經濟發展就會發現,北方經濟並非長期如當下一般,呈現出一種節節敗退的狀態。在新世紀之後的至少十二三年內,也即是在2013年以前,南北方的競爭格局相對穩固,某些年份北方一定程度上還有優勢。但自2014年以後,北方似乎出現了無法遏制的頹勢,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佔比持續縮小。

為何近幾年出現這種態勢?這可能要從當前經濟發展的大勢去尋找答案。最近幾年中國經濟最根本的設定在於八個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補短板為核心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各省經濟發展都是一種洗禮,但對北方各省來講,這種洗禮更加深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更加深遠。

長期以來,從經濟發展的分工來看,北方省份更多承擔了基礎原材料供應的任務,南方省份則更多從事產成品的製造與銷售。

以主要的能源和鋼鐵為例。2018年,我國煤炭產量最高的六個省份中,除貴州外,五個為北方省份,內蒙、山西、山西、新疆、山東五省區2018年煤炭產量佔全國產量的77.2%;原油方面,產量排名前七位的省份,六個在北方,陝西、黑龍江、天津、新疆、山東、遼寧2018年原油產量合計佔全國的90.7%,鋼鐵方面,排名前六位的省份,有五個位於北方。

北方省份的發展對能源資源價格以及需求的波動更為敏感,2014年以來,主要的能源資源價格波動幅度巨大,需求總體較為低迷,這也是北方省份工業近年來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

圖4:2011年以來南北方工業企業銷售利潤率

供給側改革洗禮下,失落的北方與穩健的南方


北方工業企業近年來的銷售利潤率與能源資源價格波動高度趨同,南方的工業企業利潤率則保持了穩步上升的態勢,即使2016年後,北方工業企業利潤率有所抬升,但仍然低於南方。價格波動對各省經濟增長的影響到底如何?我們使用平減指數進行一下模擬。

下圖是以2013年為基期,2018年為當期計算的,近五年各省累計的平減指數。可以基本衡量產業內部各類產品和服務價格的總體變化情況。

圖5:近5年以來各省區主要平減指數

供給側改革洗禮下,失落的北方與穩健的南方


從上圖可以發現,近五年間,北方地區第二產業產品價格總體呈現下跌態勢,南方雖然也有一些影響,但總體態勢好於北方地區。由於主要產品價格下降,北方省份即使產品產量保持增長或平穩,但企業獲得的銷售收入也勢必受到影響,這也是我們觀察到北方工業企業銷售收入佔比下降的深層次原因。

綜上所述,近年來南北方經濟發展出現的差異性,主要在於南北方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分工不同,北方提供基礎原料,南方進行製造生產,這一方面導致北方更多面臨壟斷競爭,容易形成路徑依賴,在價格上行期沒有調整經濟結構的動力,在價格波動期,又失去了調整結構的能力,另一方面,南方省份更多面臨市場競爭,具有較好的韌勁和轉型的動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洗禮下,北方省份所受影響更大。

但這同時也引出另外一個命題,北方省份的在當前形勢下,如何破除經濟發展的路徑依賴,推動經濟的轉型升級?這樣的命題即宏大而複雜,又細微而具體,既關係行業產業變化,又與個人際遇息息相關。回答這樣的命題,沒有統一而標準的答案,改革的洗禮,既是險灘,更是機遇,我們所能依靠的,可能還是以改革應對改革,以發展實現發展。

供給側改革洗禮下,失落的北方與穩健的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