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曹操殺楊修並非是妒才

我們曾經在小學課本中讀過《楊修之死》,有大部分人都說曹操是妒才,才殺死楊修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解密———曹操殺楊修並非是妒才

楊修, 官居主薄,替曹操典領文書,辦理事務。他才思敏捷, 機智過人,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有一次曹操與多位部下祭拜曹娥廟時,在一塊碑上看到有“黃娟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所有人都猜不出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 唯有楊修猜出這是“絕妙好辭”的意思,曹操過了良久才猜出,他不得不感嘆楊修才思敏捷。“色”與“絲”加起來是“絕”字,“幼婦”是年輕的女子,“女”與“少”放一起是“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孩子,“女”與“子”放在一起是“好”字;“齏臼”是搗藥草的器皿,藥嘗著是苦的,“舌頭”的“舌”加“苦辛”的“辛”就是“辭”字。

解密———曹操殺楊修並非是妒才

還有一次,曹操在參觀一座剛剛建好的花園後,一語不發,提筆在門上寫了個“活”字,眾人不解,只有楊修猜到了曹操是嫌園門太闊。又有一次曹操在別人送的一盒酥上面寫了“一盒酥”,楊修看到了便與眾人分食掉了這盒酥。他辯解到丞相意為“一人一口酥”。曹操大笑之。

解密———曹操殺楊修並非是妒才

但就是這樣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卻在後來被曹操殺了,後人都感到婉惜,都認為曹操妒忌楊修的才華所以把他殺了,我看不然,這種想法未必正確。

解密———曹操殺楊修並非是妒才

曹操妒才嗎?未必。曹操的肚量很大。 文為心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能寫出如此海納百川氣概的詩詞,曹操的心胸也如大海一般,能容日月星漢,何況人乎?曹操唯才是用,任人唯才,張繡殺死了曹操的兒子,曹操依然在他投降後對他委以重任。當許攸來投奔時,曹操連鞋子都來不及穿上就跑出去了,可見曹操對人才的重視迫切,後來曹操統領眾將進入冀州城時,許攸縱馬上前,用馬便指著城門說:“阿瞞,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門? "這句話和動作可謂狂妄至極,“眾將聞之,俱心懷不平。 ”但曹操卻“大笑”,可見曹操肚量非同一般。

解密———曹操殺楊修並非是妒才

那麼問題來了,曹操如此敬重人才,肚量又如此大,那他為什麼殺楊修呢?這其實跟楊修自身有很大的關係。

解密———曹操殺楊修並非是妒才

楊修是世家貴族子弟,出身政治世家,卻只在曹操的相府中擔任主簿職務,他對此是很不滿的,所以經常在曹操面前賣弄聰明,希望得到曹操的重用,但是曹操希望楊修為自己出謀劃策,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和計策,而不是在自己面前賣弄,耍小聰明,因此曹操對楊修這種賣弄行為是很不爽的。

解密———曹操殺楊修並非是妒才

後來,在曹操考察兩個兒子的能力時楊修卻屢屢插手,引得曹操十分不滿。在立庶立長如此敏感的問題上楊修卻依然不肯收回自己的小聰明,讓本來只是對他不滿的曹操起了“殺修之心”。

解密———曹操殺楊修並非是妒才

“雞肋”事件是導火線。楊修猜出雞助是“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現在的戰爭情形就像雞助一樣進不能取勝,退引人恥笑。他猜曹操以雞肋作為夜間口號,明天必定班師。這個推斷可以說是準確無誤,但這又有什麼用呢?只有動搖軍心的消極作用。洩露軍事機密,動搖軍心在任何時代都是極其嚴重的罪責,攸關勝敗生死,此時曹操的情緒已經升為“大怒”,喝令斬了楊修,並將首級號令轅門之外。

解密———曹操殺楊修並非是妒才

楊修不是因為曹操妒才才被殺的,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不分場合、不分地方總是耍嘴皮子賣弄聰明,而不能為曹操出謀劃策,提出有價值的建議,試想一下,哪個領導會喜歡這樣一個下屬?

解密———曹操殺楊修並非是妒才

因此,楊修的聰明不是智慧,只是礙事的小聰明,他不是因曹操妒才才被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