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时间是记录变革的伟大作者。

在马鞍山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史坐标上,

刚刚过去的三年意义特殊。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东向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世界500强纷至沓来,保税区通过“国考”,正式封关运行,江海直达船抵达马鞍山港,江海联运时代全面开启……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回首这三年,马鞍山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走开放合作道路,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等高对接苏浙沪,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大力加强对台对欧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全力推动新时代马鞍山高质量发展。

打开大门,敞开“心门”

东向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最近,又有一则关于宁马交通的消息刷爆马鞍山人的朋友圈。4月初,市交运局排定今年宁马合作重点交通项目,宁马高速公路“四改八”改扩建工程年底开工建设,启动皖S205与苏G235对接的谋划工作,推进G347与苏S356衔接……一条条融宁大道指日可待。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在安徽版图中,马鞍山居中靠东,位于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的交汇处,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近年来,马鞍山敞开“大门”,始终以开放的姿态逐梦“两圈融合”。

一直以来,我市把融入对接南京都市圈作为全面融入长三角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与南京的对接合作,着力在建机制、强规划、畅交通、搭平台、谋招商、重服务上狠下功夫,加快融入、全面融入、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融宁步伐的加快,老百姓感受最深。

2017年开始,马鞍山东站开通“早七点”,在马鞍山吃过早饭,十几分钟就能到南京上班。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2018年,皖105省道对接苏340省道、皖445省道对接苏341省道全线贯通,打通了“断头路”,改善了马鞍山区域干线公路出行环境,形成一条通往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同年年底,马鞍山人最为期待的宁马城际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编制,将进一步加快宁马一体化步伐。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皖S105(马濮路)对接苏S340

就在百姓期待宁马城际铁路早日开工的呼声中,2018年底,巢马城际铁路框架协议也成功签约。该项目是马鞍山全面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一号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马鞍山与南京、合肥两市的距离。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开门“迎进来”,迈步“走出去”

把世界拉进了“朋友圈”

按下按钮、上足原料,机器开始“轰轰”作响……2018年6月,在雨山经开区,中澜沃可汽车管道系统生产项目正式投产,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额约1亿元。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项目所属的马鞍山市中澜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是给排水管道系统、重卡汽车行业生产橡塑密封制品领域的“老牌”企业。但“市场”指挥棒挥舞起来,让企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抉择。精挑细选,实力雄厚的欧洲企业德国沃可弗兰兹约瑟夫沃尔夫控股有限公司成了目标;经多方洽谈,新的中澜沃可(马鞍山)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成立。而随着德方资金、人力的到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工艺被引入生产线,生产的橡胶密封制品也更有竞争力,逐渐走向国际。

中澜沃可汽车管道系统生产项目只是马鞍山对欧、对台合作战果之一。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共完成新签约欧资项目16个,投资总额9.02亿美元,较上一年有大幅增长。项目投资方主要来自德国、希腊、英国、意大利等国家,涉及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发展开放型经济,

不仅要有“引进来”的底气,

还要有 “走出去”的勇气。

2018年7月31日,伴随挖掘机的轰鸣声,最后一方岩土被击碎,由十七冶集团交通工程技术分公司承建的印尼高速公路第一条隧道工程——芝苏达武万隆至达武公路隧道工程左线顺利贯通。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印尼高速芝苏达武隧道进洞施工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一带一路”的大棋局上,马鞍山提前行动,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开放发展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2018年,马鞍山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企业达17家, 71个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施工。

平台建起来,港口兴起来

开放型平台助马鞍山产品“闯世界”

2018年6月13日,一个注定载入马鞍山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由海关总署、发改委、商务部等八个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对马鞍山综合保税区卡口、监管仓库、隔离围网、报关报检大厅、信息中心等基础和监管设施进行了实地勘查,同意通过验收

,标志着我省第三个综合保税区正式进入封关运行新阶段,安徽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再添新名片。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要有国际化的平台作支撑。

马鞍山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铺开、肉类指定口岸运营、当涂经开区纳入国家级经开区培育期、经开区、慈湖高新区、郑蒲港新区争创省国际合作产业园,这三年开放型平台建设迈出“加速度”。

最振奋人心的是,2018年4月10日,随着全国首艘江海直达船在马鞍山港完成卸货作业,马鞍山江海联运的新时代全面开启……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大平台带来大开放,

大开放迎来大发展。

2018年,马鞍山新增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172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86家。全年实现进出口44.8亿美元,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18.2%,增幅居全省第8位,高于全省增幅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幅5.6个百分点。

三年,1096天!马鞍山的“开放”之路走了多远?

开放,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能力。

开放力度有多大,

发展舞台就有多广。

回望来时路,

马鞍山从未像现在这样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也从未如此接近拥抱世界的梦想。

马鞍山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永霞

核校:傅中平

值班总监:王小明

审核:陈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