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沒落”,大額存單走紅,它的優勢不只是利率

風水輪流轉,曾經“叱吒風雲”的銀行理財,隨著資管新規的諸多影響而規模萎縮,而曾經對標中老年人投資的大額存單,在攬儲壓力大增的銀行“改良”下,開始走紅。

銀行理財收入普降

資管元年,銀行理財業務表現如何?

近期上市銀行陸續披露的2018年年報或許能給出答案。總體來看,理財業務收入下降是多家上市銀行的共同特徵。

國有銀行方面,2018年,建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為111.13億元,較2017年下降44.55%;工商銀行2018年實現理財業務收入421.78億元(含個人理財及私人銀行275.96億元,對公理財145.82億元),同比下降18.62%;郵儲銀行公佈了2018年全年實現的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為45.89億元,同比下降5.11%。

相比國有銀行,股份行的降幅更為明顯。從理財手續費角度看,平安銀行的理財手續費收入由2017年的34.11億元降至2018年的13.65億元,降幅達60%;光大銀行2018年理財服務手續費僅為8.76億元,上一年這一數字為34億元,降幅高達74.24%;此外,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理財業務收入也較2017年分別同比下滑50.32%、37.5%和56.4%。

上市城商行方面,2018年年報顯示,寧波銀行的理財產品及資管計劃收入為74.82億元,同比下降28.55%。此外,江陰農商銀行2018年理財產品及資管計劃收入為15.2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1.5%。

對於上市銀行理財收入的普遍下降,融360大數據研究院金融分析師楊慧敏指出,主要原因在於資管新規的影響。“一方面,金融去槓桿加強,同業理財規模大幅壓降,來自於同業的理財業務收入減少;另一方面,以前理財盈利模式除了手續費還有利差,而現在隨著理財業務的淨值化轉型,銀行理財的收入轉為單純的手續費收入,所以導致理財收入下降。”

大額存單成主力

在流動性趨於寬鬆的背景下,利率不斷走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也在不斷縮水,尤其是在資管新規頒佈後,保本理財幾乎很難遇見了。如今像P2P等領域又不安全,相比之下大額存單的競爭力反而越來越強。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3月份大額存單利率創近一年新高——3月份20萬元起購的大額存單各期限利率繼續上漲,均較基準上浮50%以上,且達到了自2018年3月份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35家城市數據顯示,各銀行類型中大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調最明顯,各期限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調,主要集中於合肥、無錫等二線城市。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主要是長期定期存款利率有所上調。

事實上,大額存單利率進一步放開後,國有銀行率先提高了大額存單利率,隨後股份制銀行和一些城商行緊跟調整。

據中國貨幣網披露信息顯示,2018年8月,大額存單發行主體進行了最大的一次擴充,發行機構由1月份的543家擴大至1197家,短短7個月時間,大額存單發行主體數量成2倍多的速度增長。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大額存單利率進一步放開的影響,之前沒有發行資格的農商行和農信社紛紛申請發行大額存單。同時也反映出,中小銀行在攬儲方面的壓力之大,在看到大額存單放開的機遇後,不惜付出較高成本來吸收一般性存款。

大額存單為何受青睞?

何為大額存單?大額存單于2015年6月推出,是指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非金融機構投資人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記賬式大額存款憑證,是銀行存款類金融產品,屬一般性存款。簡單來說,大額存單與定期存單並無本質區別,目前各家銀行均將大額存單放置於存款產品的類別下。

大額存單期限包括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和5年共9個品種。最初央行規定的個人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於30萬元,自2016年6月6日起,下調個人投資人認購起點至20萬元。

總結來看,銀行大額存單有以下優勢:

1、相比銀行其他理財產品,大額存單在收益性方面競爭力存在一定優勢。在季末、月末或年末時,利率一般能上浮35%-55%,特別是存期比較長的三年期與五年期,甚至能達到4.25%-5%。


2、去年以來P2P暴雷和債務違約事件頻發,股票、基金波動較大,讓大家不得不重新考慮更安全的投資渠道。大額存單本質上仍屬於存款,所以它的風險性是極低的,那麼如果是兩種收益差不多的品種,一個是存單,一個是理財,更多人傾向選擇更安全的存單。


3、大額存單相比定期存款,有一定的流動性。因為大額存單可以提前轉讓、支取和贖回。最重要的是存單提前支取不會損失太多利息,不像定存,提前取的話只能按活期,大額存單是分檔計息的。

投資tip:玩法不止一種

既然投資大額存單有這麼多優勢,那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投資?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瀚表示,大額存單更適合風險偏好等級較低的人群,不會出現本金虧損的現象。投資者進行理財產品的選擇時,最主要的依據還是個人風險偏好,如果風險偏好較高,可以買指數型基金或股票型基金產品,如果風險偏好較低,大額存單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在購買大額存單時,注意看清產品的相關條款,包括利率、期限以及提前支取規則、是否可轉讓等,其他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不過,在吸儲壓力下,目前各大銀行已經把大額存單玩出了新花樣:“收益上浮50%”、“月月可取息”、“支取靈活”,甚至大搞飢餓營銷:限量發售、預售、名單制、搶購,套路層出不窮。

比如,原來的定期存款、銀行理財都是到期一次性償付本息,現在,不少商業銀行陸續推出了按月付息的大額存單。假如有100萬,存個三年期的大額存單(4%),每個月利息就有3.3千。提前領取的收益可以做其他投資,還能產生收益,相當於提高了實際收益率。

關於投資大額存單,還有以下投資建議:

1.存款資金集中,部分銀行對於“超”大額存單的利率會更高。


2.儘量選3年期,期限短的大額存單很雞肋,靈活性不如貨幣基金,收益率跑不過銀行理財,當然也有5年期大額存單,但是收益率只是比3年期略高。


3.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大額存單即使再優秀也不能把錢都投進去,同為防守型資產,貨幣基金流動性更好,年金類保險更有利於規劃長期穩定現金流,都是值得考慮的配置方式。

本文綜合自證券日報、國際金融報、小白讀財經、新京報、鯨歌測評等

封面圖源:辛普森一家

蘋果、高通“破鏡重圓”,5G版圖或生變

從深化到加快,肖鋼詳解金融供給側改革內涵及路徑

經濟變得更糟了嗎?眼見不一定為實

新金融評論

聚焦新金融,獨家、專業,盡在新金融評論。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致力於新金融和國際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7月14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舉辦,與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研究院在國內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並積極開展相關研究,逐漸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國際金融為特色的研究道路。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等機構於2015年10月發起成立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心是北京大學的二級機構,掛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心致力於開展數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領域的學術、政策、行業研究,向社會提供權威的研究分析,為行業發展提供專業的理論指導,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的政策參考。

此外,為紀念我國卓越的世界經濟學家浦山先生,並推動我國國際金融與新金融的研究和發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於2016年7月發起成立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並與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戰略合作,聯合主辦浦山獎。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小新!

監製:卜海森 李俊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