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算不算百书之首?为什么老子仅凭借《道德经》一书,就可以称为圣人?

沨木


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我研究什么,我专攻什么,我崇尚什么,我爱好什么,我信仰什么,我追求什么,那这一类的书籍就是我的百书之首。儒、道中所产生的圣人,都是后人追封的,儒家、道家对圣人的认定并无验证的标准,一个人的知见,语言和行为超越常人,他就是圣人了。老子对自然界、对人文,对社会的洞悉程度超越了凡人,所以就是圣人。五千言的巜道德经》,开篇即不同凡响,一鸣惊人,让人云里雾里,恍兮惚兮也!自古以来,人们对道德径的理解千差百异,道德经的开篇第一节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借此话题,也试着探索一二,作抛砖引玉之谈。

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徼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也。非恒道道也”。道是可以说的,但不是简单就能说清楚的。道是变通的,不是恒常不变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道是什么?道是与宇宙、大自然相通的路径,所以道家和其它宗教把修行称之为修道,修行是按照相关的方法去体悟、契入,通达这条路径,所以,那些修行有成的称为“得道”。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名:名字,名相。人们为一切事和物都取了名字,名字可以便用,但是名字也不是恒常不变的,比如说,“蚕”,吐丝后成为茧,茧剝开后,蚕的本体却称为“蛹”,麦子磨成粉称为面,面团蒸熟了即称为“馍”。面团拉长放入油锅炸一下,叫“油条”,“油果子”。“铁”,通过加工,成为各种名称的用器。“云”可以成为雨,雨水汇集成为江河大海,可以形成滚滚浪潮.......。当然事也一样,是变化的,分明看到张三在喝茶,可一会儿他不在了,喝茶变成打球了。一个男人,通过手术后,变成女人了。等等,以此类推,所以“名”,也不是恒常不变的。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幼学琼林: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汽之轻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下凝为地。混沌初开,地球尚未形成之初,浑浑噩噩,模模糊糊,一片虚无缥缈,什么也没有,所以“无”,名天地之始。大地形成后,渐渐的有了生机,有了物种,这就是“有”。通过“有”的发展和变化,有了万物,所以“有”为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徼也”。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所以,当大地处于虚无缥缈的时候,人们将会去分析它的形成和发展,眇,小也。从分子,原子,离子,去剖析一切物质的本源,真相。恒有,欲以观其徼也。恒有,一切物质,物种的生成,人们将去认识它,追根溯源,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只有认识它,才能利用它。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地由无成有,无和有,其实就是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真的是玄之又玄呀,奥妙无穷呀,知道宇宙间,大自然的一切深奥、神妙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开启进入自然科学的门道。

几千年前,老子能有如此这般的智慧,就不奇怪为什么称他为圣人了!


叶胶


老子的《道德经》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千苍百孔的历史长河经久不衰,必然有它得道之处。书里论人生、谈治国、讲道德、聊人性……小到个人邻里、公司、企业,大到集团、党派、国家,一书受用无穷。科学界、科技界、教育界、医学界、农业产业界等等无不广为应用,这已经足以证明它是大地神州的葵宝,百经之首当之无愧!


老子的《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字字珠玑,句句精辟,章章造诣深。“道可道,非常道”,万物轨迹,自然法则,玄之阴阳,因果轮回,顺道利我,逆道祸患源河……你们说老子为什么不能凭借《道德经》一书,成为圣人呢?

且我们不谈《道德经》一书,就谈老子本人吧。

第一点,以他的资质在当时完全可以当个一官半职,享尽荣华富贵,但它没有,它乐于清贫。

第二点,为什么他大半部《道德经》都在论无为而治?最大一点就是忧国忧民,他痛恨战争,向往和平,为民主、民权、民生考虑的多。

第三点,用现代话说,老子零绯闻。在史册里,老子只娶了一个老婆,有无子嗣并无记载。这足以说明老子个人自律性很强,为人正派,有君子之道骨。


因此,从上述这几点来说,一个爱国、爱民、爱妻的人,老子被世人尊称为圣人,也是当之无愧。各位看官觉得如何呢?


诗蓦1



梅里一了


《道德经》吸取了《易经》部分智慧,《易经》才是百书之首,还有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老子是太上老君,不是圣人是神仙。

儒家的排名是:小人—人—君子—贤人—圣人。

道家的排名是:恶人—人—道人—真人—神仙。

佛家的排名是:坏人—人—罗汉—菩萨—佛祖。

在外国,称老子是自然科学之父。

圣人的标准是没有道德缺陷且有高级智慧的人,为后人有“立德、立功、立言”的实际功劳。相当于道家的真人佛家的罗汉。

其实老子出函谷关去寻找世外桃源后,就一直没有回来,所以我们后来佛道儒三家发展为一体的传统文化后,道家就把老子借去当神仙了,主要是我们大家都承认他是神仙。道家为什么衰败,其实就是后继无人,观音菩萨本来是佛家的,后面也被他们借去了,其实孔子也是他们的神仙,在古老的家仙(有的叫神龛有的叫香火)排位上有孔子的排位,叫什么大成至圣,但是我们不承认他是神仙,牛魔王也有排位,反正是他们道教的人给我们写的。

儒家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不赞成有神也不反对有神,所以最高级别就到圣人为止。道家佛家研究人与神(外星人)的关系,所以最高级别是神仙佛祖。我们传统文化现在又是佛道儒为一体的文化,把老子说成是圣人最少是降低了一级。


太阳雨4715517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厉史的长河中曾涌现太多名人,这是中华民的骄傲和自豪。道德经是老子所作之著,就是道教创始人。

道德经内容包涵极广,万象森罗,尽收眼底,天地运行规律,万事发展规律,深谙生活中的各种道理,内容有:政治,学科,宗教,军事,人生观等等,它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了中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道德经具有师者风范,具备坚定信念,不管世人好坏都要以自己的听能影响他,润物无声,自成蹊道具备这样的特质。

为人处世之道,人不应该与道斗争,而应顺从道,扑和自然,避免暴力,避免追逐名利的行为。应上善若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等等。

因它深谙的各种道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奉为宝典,光秦诸子,历代中国人的文化思想都受他的影响。不过:本人认为易经先而道德经后,老子还为易经作过注解,因此:道德经的论理受到易经的影响是不可质疑的。




诚心走天下2


老子,

一,说道做道。道,的内容,至今难以理解,似对似不对,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对的话好像越来越多。老子的道,不是指人的“道”,人的“道”是森林法则,以争抢为主,为了名誉,也总是文饰狼狈。但慢慢发现,老子的道也适合人的道,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二,说到做到,然后走了。只留一本书。

这种行为与观念说法一致,是最让人敬佩与遵重的。

而也有不少人,去考究他的历史时,很多是说一套做一套,说的比唱的好听,不可信。

学习一个人的言论,一定要尽量去了解他的背景与经历,更重要的是他的衣食来源,很大地决定他言论的底气。


带你一路玩


先说第一个问题。《道德经》肯定不能说是百经之首,比如易经(不是周易)至少早老子近千年吧,其阴、阳观念与老子的”有”“无”意识及“气”的观念具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至于老子因《道德经》被后人尊贤称圣(决非自称),完全是因为其通过《道德经》系统地揭示并阐述了世界及宇宙的本质——道,及其运行的规律——法自然。同时,他首次提升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域内有四大,而人居其一。即,人身虽法于天地道,但人的知性却能通天达道——简言之,在老子的观念中,人的地位高于天地同时至少也不低于道。老子说“朴虽小,天地莫能臣”,此之“朴”,是指一个人(也是自指)达到了“和光同尘”的至境化境,其心明澈(长生久视,不失其所)其身清和(活着自在,死而不亡)。他通过自已超凡之智和艰辛修为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由自在、天人合一。更可难得的是,他做到了”明白四达而不知”,虽真神圣不自贵,同时又有不弃人不弃物的慈悲情怀。如此大德大能又低调温存之人,实为难得,后人后世有何理由不称其为圣人呢?


一曲凌日



古始之道


《道德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开创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学说。作者:老子,又称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东周末年,老子归隐,途经函谷关时,遇守关长官尹喜问道,老子遂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上篇《道经》,下篇《德经》。

经中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以道为万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乃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事万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变化运动不停。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对中国的哲学影响深远。

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道德经》一书所含思想博大精深,堪称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它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真意唾手可得。哲学家从中洞察天道,军事家从中参透兵法,政治家从中得安邦定国之策,大志者从中建功立业,淡泊者从中养生延年。总之,读懂了道德经一书,进可治世兴邦,退可顿悟人生。


易德阁玄学堪舆世家


《道德经》这本书是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时写的。这老家伙可不简单,一级公务员享受国家津贴,是春秋时期国家图书馆馆长,曾经和孔圣人盘过道,扫地僧样的存在。这本书堪称万书之王,包含宇宙阴阳政治哲学宗教军事,可谓包罗万象,学易必学道德经。曾国藩学了它,成了清末肱骨之臣,太祖皇帝高度赞扬这本书,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字,任和人读了它都能够学到不少用得着的知识和智慧,几千年来都没有湮灭在历史长河,可见这本经典在什么时候都挺实用的,这本书不知道教导了多少学子,尊称他为千古一圣,他担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