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的孩子厌学了,父母说什么也不去学校读书了,再说他甚至以死相逼,怎么办?

历史漫谈君


作为班主任,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先从我处理过的一个案例来说吧。

春季开学后,小娜经常请病假,我以为还是身体的原因,没有太在意。不料,有一天,她的父亲来访。说小娜不想上学了,怎么劝也不起作用。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父母很是着急,请求老师帮忙。从她的父亲口中得知,这孩子因为之前生病,耽误了许多功课,对考试成绩很不满意。在家里经常看法律类的书籍,理想是成为出色的律师,但又感到理想难以实现。于是我们约好了和小娜的面谈时间。

和小娜见面后,我首先表达了对她身体状况的关心。然后告诉她,如果信任老师的话,就和老师谈谈心,如果想法正确,老师会支持的。交谈中发现,她认为自己成绩差考不上学,上学没有意义了。我肯定了她热爱读书和思考,有理想有主见、善良稳重等优点,然后重点引领她领悟到了对未来过分担心的荒谬性。好在经过一次谈话,她同意入班学习。为了巩固战果,我又让她担任班干部,在教室里表扬她的优点。一模考试,小娜进步了225个名次。我也很有成就感。

结合这个案例,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探求解决办法:

1.找一个孩子比较信任的人,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事出必有因,明确原因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孩子不去上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在学习上自我要求高,成绩不理想,失去信心。二是人际关系紧张, 包括和老师、同学甚至父母等。但是有些孩子说的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父母要好好分析,也不要武断猜测。

2.可以尝试求助老师,看看老师能不能解决问题。

3.安全第一,先不要逼迫孩子。我们先停止一切劝诫,冷静几天。

4.不要让他在家里太自由太享受,因为人人都追求安乐。可以设想,这是校外的引力大于校内引力所致。再排查一下,到底是什么把他从学校吸引出去的。

5.他有什么想法,可以让他尝试一下,让他想象的肥皂泡尽早破碎。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鼓励。

<strong>


亲子语文


后来时不时地跟他交流,谈心,满足一些他的小愿望!多引导他正确看待未来。现在他也知道努力,今年初中毕业,现在报了一个艺术班,可以升学考大学那种,因为他直接考肯定考不上,成绩很差。读这个班,有对口大学,他目前的规划是在这里考上大学,然后从大学里去当兵。他现在有这种想法,我也很欣慰!

其实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你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好对症下药。比如是否受到校园暴力啊,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自闭啊,受到同学的排挤啊等等,或者父母方面的原因,一定要弄清楚原因。

切记不要以家长姿态要求,强迫,不然他会更叛逆!他想先进入社会,你就先让他体验一下社会,多关心孩子,多陪陪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让孩子知道你爱他,不会害他。



陆先生的娇


初中的学生就厌学,这绝对是不正常的事。但现在初中学生厌学的群体,正在一步步的扩大。按照存在便是道理的原理,那么初中的大量学生厌学的现象,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它就是正常的。本来是不正常的,但因为普遍的存在,而变得正常,那么说明问题真的很严重。

尽管初中的学生厌学的现象比较普遍,但辍学的学生,还是极少数的。很多家长的心态都是这样:孩子你就算给我混,也要混个初中毕业。你的孩子连混都不愿意了,甚至是以死相逼,那说明他真的非常讨厌学校,讨厌到偏激的地步。像这种情况,我建议你不要再逼孩子了。因为现在的孩子真的比较脆弱,你如果逼得太紧,还真可能会出现不能挽回的恶果。

你也不必太过纠结。现在的很多初中毕业生,其实根本不具备初中的水平,因为0分也是可以毕业的。如果你的孩子每一科都不及格,而且他又不想浪费时间,那么他的这个决定还是情有可原。我建议你给他一段时间思考今后的出路,主要是思考两个方向:1.去学一门技术。2.去工作(最好是先去熟人那里工作)。

如果我的回答你还喜欢,请关注我一下吧!😄


肥仔老师谈教育


头条里面看到了一个新闻,一个学生从学校的教学楼里面纵身而下。短短几分钟,就因为我们现存的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应当有的状态,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们不禁的反问,现在的教育制度到底怎么了?按理说追求知识追求光明是每一个孩子所希望的,学习能够带来快乐,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眼光和视野,这也是每一个学生知道的,并且我想大多数人都愿意为了改变自己的事业,为了提升自己的层次,去努力学习,但结果呢?为什么每个孩子到了最终却选择了放弃,甚至以死相逼,不愿意去读书呢?

我们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不仅仅是有学生个体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体系的原因,更多的是家庭教育也可能出现了一些偏颇。

对于厌学的孩子来讲,我想她唯一不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没有任何主动权,没有任何决策权,对于孩子来讲,如果像木偶一样生活在老师生活在家庭的要求下,时间长了,任何一个人也不愿意这样生活,斐多芬说过不自由勿宁死,其实在更多情况下在说明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应当给孩子一个自我决策的权力。

对于学校教育来讲,我们以成绩为唯一依据,影响孩子一生,甚至评测一切孩子的这个标准到底有没有他的科学性,如果有,为什么孩子们会感到厌倦?如果没有,我们为什么不试图去改变?难道仅仅是因为老师的要求吗?他的背后难道不是更多的整个教育体系的原因吗?我们能不能把责任推给老师?还是推给社会。

与家长来讲,我想孩子医生承担了太多的责任,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家庭的希望,有些家长把一些过多的责任完全压到了孩子幼小的肩膀上。判断出孩子需要努力需要学习,却没有感觉到孩子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责任心,之所以表达反抗,其实不仅仅是自尊,而是需求一种尊重。

你这样学的孩子。我想更多的还是让孩子有更多的话语权,或许他能够慢慢改变。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我们学校的所有的教育机制。涉及到我们家庭的教育观念。


宜城老师


八年级正是孩子学习分化的时期,极易造成两极分化,此时最容易出现辍学的念头。

孩子一旦出现辍学的想法,必定是有原因的,打骂都不是好的办法,且都不会起到好的作用。并且现在的某些孩子,极易走向极端,真要是出点什么事情,家长到时候追悔莫及。但是事情又不能不解决,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原因,顺势开导。

我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某校一名初二的学生,因某种原因而辍学。也许是教育方法不对,导致学生离家出走。家长和学校一起寻找,一天之后,在山上将此生找到。该生说什么也不回原学校读书。没办法,家长劝说他到另外一个学校试读,该生勉强答应,学校给他找了最好的班主任,把他安排到了最好的班级。老师发现,该生偏爱数学,于是数学老师对他进行开导,他不服气,经过几个星期,数学老师终于用人格魅力和知识水平征服了他,他成了班级数学最好的学生。其他老师也顺势帮扶,他终于安下心来认真学习了,成了班级的前5名学生。一个学期之后,正式办理了转学手续,再也没有了辍学的想法。

所以对待辍学的学生,不能用强硬的办法将其扭回学校,一定要抓准症结,找准策略。特别要抓住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加以鼓励引导,让他有充分的自信,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有时简单说教式的前途理想教育往往不起作用。

(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芳华校园


遇到这种情况的确很难处理,现在的孩子很容易冲动,不要和孩子硬碰硬,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可以心平气和的告诉他:“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现在不想学了,我们也不反对,因为路是你自己选的,你要为你的选择负责。现在你不学习了,到了十八岁就要自己出去打工养活自己了,今后可能只能过比较拮据的生活,所以为了今后不要有太大的落差而不适应,从现在开始,零花钱就没有了,肉也尽量不吃了,什么新衣服,新鞋也不能再买了,什么水果啊,零食啊都没有了,如果你现在就能出去为你自己挣点零花钱就更好了,手机,电脑我都帮你收起来了。”

不要去逼他上学,只要你坚持做到上面所说的,不出一个星期,他就会自己要求去上学了,仅供参考。


阿明老师说教育


关注飞鱼,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严重情况谨慎处理


第一,先暂时满足他的想法和选择。至少说,不能让他真的自寻短见。家长这个时候干脆不劝他学习了,等他把“犟劲”熬过再说。

第二,给他点好处,“收买”他。通过示好的方式来接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厌学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就好办了!如果家长文化水平低,可以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来处理,再不成就喊老师或亲戚朋友帮忙也行。



第三,让孩子修整一段时间里,再“老调重弹”。就是再次给孩子讲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孩子不明白,也可以把其他孩子上学的事例拿来将给孩子听,慢慢改变甚至消除他的厌学情绪。

第四,今后尤其要注意孩子在性格方面的塑造和培养,注重家庭教育。八年级的学生,估计有十四五岁,孩子“以死相逼”这种性格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以前父母是怎么教育和管理孩子的,我想,孩子走到今天这一步,出现这种极端行为,和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定有很大关系。



孩子在初中阶段是最关键的,初具自我意识和选择能力,叛逆心强烈,但是理性思考能力又不够,所以,在这个阶段就像扶幼苗一样,一定要细心关照,一旦错过了这个“最佳矫正阶段”,今后恐怕再出问题就难以矫正了,那个时候家长也管不了了!



关注飞鱼,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飞鱼高中教育


这个问题不必深入讨论,弄清楚他想干啥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尊重孩子的选择,做好引导和支持就是家长应该做好的,不是逼着孩子走他不喜欢的路。

如果弄清楚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也有办法有效解决症结,就试着进行沟通,能坚持上学最好。

如果感觉孩子实在不是上学的料,他又不愿上学,甚至以死相逼,就不要把孩子往死里逼。再逼就是傻逼!支持孩子的想法也许就是成功的开始。

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才的道路千万条,何必非要统一标准上大学。

很多成功人士学历都不高,就是有爱好,有兴趣于某个事,坚持做下去就取得了成功如莫言、三毛等。

只要是奋斗的人生就应该是精彩的人生!

家长不做傻事是孩子不做傻事的前提条件。有多少孩子的不幸不是家长或老师的苦苦相逼造成的?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毕竟孩子的生命、健康、快乐最重要!


吹叶人


找个心理医生吧!

不是说他有心里问题,而是让医生找到他阳光的一面!

一般人劝不了!

现在孩子都叛逆,没有一定的方法,每个个体都不同!


建造师考试帮手


你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结果存在有理,拿掉原因(无效沟通)换上潜规则原因(有效沟通)即可避免,而且是积极向上的阳光男孩。

什么是无效和有效沟通?

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1、与孩子的沟通的内容,要根据孩子内心有什么事情的心结来确定,只有找准了孩子的心结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心态,这叫有效沟通。如果找不准孩子的心结是什么,下药也是无效下药,这叫无效沟通。

2、有效无效沟通,也与孩子家人的身份有关,不同身份的家人与孩子沟通的思路不一样,例如,妻子和丈夫是不同身份的人,与孩子沟通的思路不能相同,更不能搞反了,即丈夫沟通了妻子应该沟通的内容,妻子沟通了丈夫应该沟通的内容,这都叫无效沟通。如果夫妻都根据自己的身份,做应该沟通的内容,这叫有效沟通。

3、有效无效沟通,也与孩子的性别有关,孩子的性别不同,夫妻与孩子沟通的思路不一样,夫妻二人不能相同,也不能搞反了,这叫有效沟通,反之就是无效沟通。

以上这些都是我司心理专家陈老师的思路,他对家庭幸福,亲子教育可以说是内行,内行,内行……

如果你身边有困挠的朋友,请介绍到我这里,请陈老师帮忙。

祝福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