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父母棒打鸳鸯而疯的女孩儿,后来怎么样了


那个被父母棒打鸳鸯而疯的女孩儿,后来怎么样了

1.

最近重新看了一遍多年前特火的电视剧《大宅门续集》,有一个人物的故事让我心生触动,那就是白景琦的孙女白美。

白美只有一条主线,就是爱情。

白美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即将结婚的恋人童越。由于当时在战乱时期,童越参军而四处跑。他们说好彼此每天写一封信,直到童越回来后结婚。

白美的父母觉得童越太过颠沛流离,跟白家也不门当户对,因此在上门提亲的人中,为白美选中了一位他们认为很好的人选。

但如何让白美对童越死心呢?

先是通知门房扣了白美和童越所有的书信往来,然后以白美的名义写信给童越说白美不等他了,已经结婚了。童越收到信之后十分伤心,另觅幸福。

这一切,白美不知情,傻傻地等着童越的来信。

结果,白美在母亲房间找东西的时候,意外发现了童越的所有来信,以及回信告诉白美,他没想到白美结婚了,自己走了。

这一刻,白美疯了。

她拿着刀满院子追母亲,最终倒在了爷爷白景琦的怀抱中,晕了过去。

这之后的白美,离家出走了一年,再回来经过调养,看起来精神稳定的她,重新与一位文艺工作者恋爱,但在一次妹妹白慧的口不择言中,再次发病住院,再次爱情夭折。

再往后,白美嫁给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头,尽管所有人都觉得白美亏了,但没人敢拦,在祝福和称赞中,白美没多久再次成为孤家寡人一个人,成为全剧中最悲情的一个配角。

其实白美的悲剧,追根溯源,是从白美父母拆散她和童越开始。虽然电视剧里演绎的是几十年前的故事,但父母干涉孩子婚姻造成的悲剧,到现在我才理解。

因为小A。

那个被父母棒打鸳鸯而疯的女孩儿,后来怎么样了

2.

前几天跟朋友小A聊天,她说想要离家出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摆脱父母的控制。原因只有一个,父母的不断干涉,让她愈发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如何。

大部分人的第一个恋人,都会被父母棒打鸳鸯。有时候可能并不是恋人不够好,而是父母的内心无法接受孩子的感情开始给了另一个自己不认识的陌生人了,内心难以接受。

小A过去的三个男友,其实都挺好的,但在父母眼里,都不好。

第一个对她很好,非常关心她,两个人大学谈了四年,也见过了彼此的父母。但小A父母考虑到两家人一个南方一个北方,相距太远,怕以后生活不方便,四年的感情,分手了。

第二个男友,与小A学历,背景差不多,但家境差的比较远,虽然两个人谈了两年,父母依然以怕以后拖累女儿为理由,拆散了。

第三个男友,学历背景家境这回都差不多了,但双方父母见过之后,小A父母觉得对方家庭太强势了,嫁过去一定会受气,又不干了。

现在的男友,是父母给找的,是父母小学同学的孩子,俗称“知根知底”。两个人条件相当,父母都是老相识,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爱情的感觉。每次见面都像拼桌吃饭一样,没有大冲突大矛盾,但就是没有对未来的憧憬。

现在的她,对生活和工作都很没心情,特别是回到家就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甚至怀疑自己有了抑郁症,想到这些事情就心烦。看到我们几个朋友一个个都有了小孩子,自己何尝不想呢?但跟一个条件合适,但内心爱不起来的人,根本不敢想生孩子的事情。

内心苍白无力的过后半生,想想都好可怕。

那个被父母棒打鸳鸯而疯的女孩儿,后来怎么样了

3.

以前听到这样的事情,我总会安慰对方几句,或者出出主意。但现在,每次听到别人的故事,我自己冷静的像一个第三方的旁观者。对方说出来的往事,仿佛一个纪录片一样从眼前闪过。我的大脑开始更加客观冷静的回顾整件事情,总会生出不一样的想法。

我的身边,有很多父母干涉子女婚姻和选择的例子,但结果有好也有坏,老人言有时候不一定就是错的。但这一次,当我意识到我也是一个母亲的时候,我开始沉默了。

前段时间送女儿上幼儿园,因为是新生,总会有开始的那么一段时间依依不舍。我记得有一个爸爸,女儿哭着进教室的时候,他在门口放声大哭。更有好几个妈妈,趴在教室门的小窗户上往里看,半小时都没走开。

一个朋友,两个大孩子的妈妈,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其实亲子关系里最害怕放手的并不是看似柔弱的孩子,而是父母。

为人父母,最大的伤感就是,本来以为自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但有一天发现孩子走向了属于他们的世界,回头跟自己说再见的时候,是最受不了的。

这一点,没孩子的时候完全不会懂,总会冠冕堂皇的说一句“养育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但等到这场别离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会有切身的痛和愤怒。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受到了上一代父母的很多干涉和制约,发誓要做一个思想自由,舍得放手的新父母,但当真有了自己孩子的时候,惊觉自己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像,不仅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最重要的是一样以爱的名义,不断的帮孩子做选择。

从上什么兴趣班,到上什么学校,从穿什么衣服,到如何安排假期生活,我们滔滔不绝的聊,大把大把的花钱,但都是孩子喜欢的吗?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只是习惯了被父母安排好的生活。

有一天,他们长大了,开始不听自己的话了,于是,作为父母,开始慌了。

父母不断干涉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可能只不过是想要继续自己还能尚存的一点点对孩子的爱和被需要,只是彼此的内心都不觉得。

这一切,是在我成为妈妈的时候,才体会到的。

我不知道,如果我的孩子未来的另一半我不喜欢,我看不顺眼,我会怎么样。可能我也会干涉,也会不高兴,也会给不好看的脸色,甚至棒打鸳鸯拆散他们。

我分不清,这是因为爱,是真的怕孩子走错路,还是因为怕自己不再被需要。

但父母认为正确的那条路,对孩子来讲,是不是一条正确的路呢?或者说,所谓正确的路,是不是孩子喜欢的路呢?

我不知道,谁也不知道。



作者介绍: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下班后】品牌创始人

微博@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著有百万级畅销书《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

新书《余生好贵 请勿浪费》正在当当京东亚马逊等全网火热销售热销

那个被父母棒打鸳鸯而疯的女孩儿,后来怎么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