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销几十年,为什么国人参与者甚少?

直销行业在全球的发展状况,包括直销公司数量、市场份额占比和从业人员数量,截止去年(2018年)为止,以下是最新数据。

美国:70%的家庭从事各种直销行业,直销公司多达2万多家;

欧洲:直销的市场份额占50%;

日本:直销的市场份额达到60%;

韩国:直销的市场份额高达80%;

马来西亚:人口不足3000万的市场中,就有近1000家直销公司;

中国台湾;2260万人口中,直销人员超过380万,17%的人从事直销;

中国:近16亿的人口中,直销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到1%,拿牌直销公司不到百家。

中国直销几十年,为什么国人参与者甚少?

这组数据,我们无需分析市场份额,单直销公司在各国的数量,以及从业人口数量,是比较直观的数据概念。就美国而言,一直以来在世界直销业占着霸主地位,几乎不到两家人就会有个做直销的,并且直销公司尽然多达2万多家;从亚洲的角度分析,马来西亚是个小国,居然也有1000家直销公司;就连我们的“同胞”台湾省,从业人员也超过了17%。

而中国呢?允许操作的直销公司不到百家,还包括了很多有问题的公司在内;从业人口还不到1%。就公司数量和从业人口数量来看,都少得可怜,几乎说的上是“凤毛麟角”了。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直销业如此的不景气?

中国直销几十年,为什么国人参与者甚少?

一、国情限制了直销业的发展。

最初,以美商雅芳为代表的的直销来到中国,打破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似乎给中国经济崛起注入了新的血液。这种模式其核心:是以产品销售更加通畅为主要功能。但后来几年,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中国人用这种先进模式都在做什么呢?

中国人用销售产品的先进模式,搞起了金融游戏。很多人把产品几乎抛到了一边,拉人头搞“集资”,并且层层分级、层层分配,用后面投资人的资金送给前面投资人做奖金。似乎不用再劳动,搞点钱投资就有钱赚。一时间“万人空巷”:城市不用开门经营、工人不用上班工作、农民不用下地耕田......。大家都想办法借钱、贷款,只要有钱就能“坐享其成”。

这一场“金融风暴”,把国家才开始复苏的经济,直接又席卷到经济崩溃的边缘。这是中国政府始料未及的状况,危难时刻只好“紧急刹车”,采用了“一刀切”方式,连同正常的贸易,凡是这种模式的,统统“砍掉”。

但世界贸易组织是不考虑中国国情的,因为这种“先进模式”各国都存在,唯独中国就有“国情”,如果要加入世贸组织,必须要拿出最先进的商业模式出来。加上美国的施压,如果不开放已经与中国签约的一些公司,就得以违约高额罚款处置。

不得已情况下,中国政府只好“委曲求全”,开放了几家以雅芳为代表的美商企业,更名为“直销公司”,包括一些外资企业,同时也包括一些民族直销,并在2003年开始给这些公司发经营牌照。中国政府的策略很明确,这种模式“允许存在、限制发展”。

这就是中国直销的来历,千万别忘了,当时中国确实是“不得已”才保留了直销这块“自留地”的。而这种模式是不是健康发展,甚至还认为是趋势、会爆发,就得考量各直销公司是怎么做的了。

中国直销几十年,为什么国人参与者甚少?

二、“重蹈覆辙”自作自受,限制了直销业的发展。

如果能自律,直销能健康发展,这种冲击传统模式的新模式,是可以在中国深根发芽,甚至茁壮发展的。但是过去了这么多年,发牌照的一些直销公司都在做着什么呢?明里都在销售产品,可暗里都在做什么呢?

中国直销公司的牌照发放的这么慢,并非是中国政府的本意,也想快速发展这一行业。但明察暗访还是问题太多,“根正树直”的企业并非多数。这怎么可能让中国快速发展直销呢?

年初,很多有问题公司渐渐浮出了水面,中国政府针对直销开展了“百日行动”,其接出的问题主要是“传销”活动和保健品虚假宣传,同时停发“直销牌照”,让本来有一定基础的直销业,又重新走进了“泥潭”。

有了直销牌照,不代表就能为所欲为,有了“鸡毛”并非能当“令箭”。人在做天在看,老百姓的眼光更是雪亮的,当今社会一切“忽悠”都不灵了。

中国直销几十年,为什么国人参与者甚少?

三、“固步自封”限制了直销业的发展。

“自以为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是直销业的最大毛病。有过从业经验的人,都有过一种心态,不愿接受不同意见,甚至怒目相对、与理据争。遇上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十有八九能猜出就是直销人。

这类经销商为何会有这种病态心理,是因为受过“专业”训练。而这种“专业”就是没完没了的“洗脑”,接受“洗脑”的人无不认为自己是世上最“荣幸”的人,总能打造一种“独我自尊”形象。“荣幸”什么呢?是:你是最幸运的人,终于选择了正道,走上了致富道路,坚持“三到五年、有钱有闲”,这期间是不允许任何观念干扰的。按照要求“每会必到、每到必会”,完全被会议观念束缚的人,是不可能听进不同声音的。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但传统直销的固定特性,是面对面的沟通和传教,不可能融入互联网元素。只要你稍微有点“先进思维”,马上会让你抓紧学习,并且接受“开小锅”教育。反过来他(她)们倒还说你跟不上“时代”了。在这种环境里,个人的再多想法都是孤立无援的。

明明每天“绑着”开会,一点时间都抽不出,却要质问你:怎么没有业绩?

直销人的可笑举止随处可见,每个人都能罗列一大堆,这里就不赘言了。

中国直销几十年,为什么国人参与者甚少?

四、高成本的运作,限制了直销行业的发展。

表面上看“只需消费就能赚钱”,或者暗里搞金融的说法是“高投资高回报”等,但直销最大难题,也是无法逾越的难题,就是“找人难”。无论什么样“培训”都离不开这个主题。

而出去找人,花去时间需要时间成本、花去精力需要精力成本、花在路上需要路费成本、花在客人身上需要请客成本,有时晚了回不了家,还得花上住店成本,等等;多数人之所以兼职,有时间就做没时间拉倒,这是这个原因。

更可怕的是,只要你有一定成绩,就会让你外出“培养新人”,出远门都得自费。连绵不断的会议,每个会议都要收费。你得准备出旅行费和开会费。

特别是新手,别以为这是“无投资创业”,没有业绩是没有任何收入的,最少半年内得准备积蓄。说白了,直销这行业是个“没挣钱就得先花钱”的行业,至于要花多少钱,很难预算。那么又能在这行挣多少呢?是个未知数!

中国直销几十年,为什么国人参与者甚少?

五、直销公司太少,限制了直销行业的发展。

与美国的直销公司两万家相比,国内允许经营的直销公司还不到一百家,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加上很多有问题的公司,选择面实在太小。中国人口又那么多,仅一百家公司如果没满意的,很多人也只能放弃。

这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成比例的。就传统行业而言,仅2014年就有三百多万家公司诞生,中国直销公司这甚微的数量,根本无法吸引更多人参与,怎么可能让人相信这个行业的“美好前景”呢?毕竟发展了近三十年了!

中国直销几十年,为什么国人参与者甚少?

六、传统思维方式,限制了直销行业的发展。

干一天活必然有一天工钱,做一天生意必然有一天收获。这是中国人“出力必须变现”,最现实的传统思维方式,难道会有错吗?无论什么事业,尽管是“高大上”不得了的模式,但运行“结果”前不给人吃饭,几个人能接受呢?如果人家连吃饭都成问题,还能做得了“事业”吗?

就像上面说到的,没挣到钱就得先花钱,挣到后面才有钱赚,这明摆着是给富人留下的“游戏”,也只有富人不挣钱的时候也有钱花。可又有几个富人愿意涉足直销呢?这是中国各种行业中唯一没有生活费的行业。即使有点类似的保险业,每月还有几百元生活费。

干活就得有报酬,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也是自然规律。没工钱就请不到人,也是规律!直销行业无论怎么拼命,但“业绩为王”,没业绩就别想吃饭,这是直销“独创”的规律!

中国直销几十年,为什么国人参与者甚少?

七、会员学不到运作技能,限制了直销业的发展。

干好各行各业都得有工具,没有工具如何让人干活?做好直销是个软件活儿,让会员必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出业绩。这“软件”(能力)就是会员的工具。

而每次培训课都成了直销“老人”分享的“舞台”,主要是分享个人的经验,或者是个人的故事,激动时还会抹眼泪。这哪里是在“培训”,充其量是在看表演。

直销里所能学到的就是:如何记笔记、如何列名单、如何订制计划、如何练好沟通话术等,可能这些东西不用学也能无师自通。真正的口才、处事本领、与陌生人如何交际、怎样练胆、怎样发挥极限、怎样发展“粉丝”等等,本领性的“招术”在这里学不到。只能靠个人摸索。

而浪费时间的国学、亲子教育、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羊皮卷》、《管道的故事》等,翻来覆去的到能学不少。很难遇上一次“实操”训练。

不把“看家本领”拿出来,会员就得不到实用工具,也自然得不到“填肚子”的东西。时间一长就会茫然,时间再长点就会有想法,再长点就会“溜号”。好不容易引进的新人,一切都等于白忙活。

中国直销几十年,为什么国人参与者甚少?

不要以为没走进来的人,以上这些问题,“外人”都不清楚。互联网这么发达的今天,哪里都能得到答案,包括80%以上的“逃遁”者也会把内情透露给这些人。还包括做了十几、二十几年的“老直销”,他(她)们目前的生活状况也是一目了然。

这是中国直销一直发展很慢的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回避或讨厌直销的根本原因。而更多正在面临考验的直销人,不知有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也真心祝愿:中国直销能面对现实,真正能挺过最后一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