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改革创新做什么】访蒲县县委书记薛凤奎

决战“六大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访蒲县县委书记薛凤奎


“市‘两会’为做好全年工作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我们蒲县将以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对标一流、真抓实干,努力在‘六大攻坚’上实现重大突破。”日前,蒲县县委书记薛凤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蒲县将坚持把握“抓发展、抓改革、抓民生、抓党建”总体要求,全面实施“脱贫摘帽、产业转型、城乡建设、生态提升、民生改善、改革开放”六大攻坚,加快推进“宜居蒲县、魅力蒲县、幸福蒲县”三县建设的“463”总体工作思路,以65项重点项目、10件民生实事为抓手,克难攻坚、埋头苦干,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巩固脱贫成果,迈向高质量的全面小康。作为全市5个省定贫困县之一,2018年,蒲县5913户18492名贫困人口走出贫困序列,2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3.39%下降至0.53%,顺利通过了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进入脱贫摘帽程序。“今年的市‘两会’指出,要强化2020年‘交总账’意识,加强已‘摘帽’贫困县后续政策配套,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我们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是今明两年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重大任务,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实抓好。”薛凤奎表示,全县上下将严格执行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转移就业、生态扶贫、社会保障兜底、金融扶贫、基础设施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社会力量帮扶“八大工程”,突出打造“道德银行”和消费扶贫“两大亮点”,全面筑牢返贫防线,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剩余158户431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今年将继续实施产业扶持差异化补助、开发农村公益性务工岗位等办法,积极探索构建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直连“最后一公里”的消费扶贫模式,保障群众持续增收,努力让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突出转型升级,培育高质效的现代产业。“单纯依靠传统产业一个引擎,蒲县经济是不可持续的、走不远的,也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薛凤奎说,必须主动融入全市百里黄河经济带建设,顺应能源革命大趋势,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增加先进产能供给,努力破除资源依赖的挤出效应,最终实现结构反转。今年,全县共布排重点项目65项,总投资76.26亿元,其中转型项目16项,奥鑫博2万吨健身器材、宏源生物质发电等一批重大转型项目加速推进,将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持续发展壮大生猪、肉牛两大养殖业,提质增效核桃、马铃薯两大种植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苹果、小杂粮等各类特色种养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企业家是蒲县转型发展的生力军,必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家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为转型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薛凤奎说,蒲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服务,截至目前,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等方面问题86条,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企业转型发展。一季度,蒲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79亿元,提前55天完成季度目标,实现“首季开门红”。

注重一体发展,推动高起点的城乡融合。如何瞄准临汾西山“后花园”定位,把蒲县打造成文化铸魂、生态宜居、康养宜游的亮丽名片?薛凤奎表示,从2017年6月份开始,蒲县大刀阔斧推进旧城改造,先后完成6个片区771户的棚户区拆迁,拆除房屋14.7万平方米,城乡建设掀开了崭新篇章。今年,将完成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同步推进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启动2个片区、103户的棚户区改造,实施民政路府前街拓宽改造、保障性住房三期和滨河东路贯通、城区供热主管网改造等23项城建重点项目,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着力夯实硬件基础,提高生产生活便捷性,推进翠屏山森林公园二期跨线桥、“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化乐水库、固沟保垣等工程,推动交通、水利、电力、网络与经济脉搏同频共振、与县域发展同步共行、与百姓生活同音共鸣。同时,加快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企业、基地、合作社、院士工作站的辐射带动作用,打好有机旱作、功能食品等特色优势牌,促进产业兴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早日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变成现实。

加强污染防治,厚植高潜力的生态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深度践行‘两山’理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干净的水、吃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 薛凤奎说,蒲县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攻坚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生态环保政治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和“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用心、用情、用力守护蒲县绿水青山。今年,将完成3.4万亩的造林任务,同步抓好矿山、采煤沉陷区、采空区、水土流失区、裸露山体的生态治理修复;推进工业企业环保深度治理、清洁取暖、散煤清零等专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市定清洁取暖“煤改电”任务;坚决落实“河长制”,完成昕水河人工湿地项目收尾工作;持续治理历史遗留矿渣问题,实施县城周边采暖及热源厂炉渣填沟造地项目和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持续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销号、不留尾巴,全力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增进群众福祉,创造高品质的人民生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薛凤奎说,去年,蒲县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69%,今年,将继续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力度,倾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统筹做好就业、教育、养老等各项工作。十件民生实事,即新建蒲伊小学、蒲子华苑幼儿园;实施农村垃圾治理示范县项目;为全县农村放映公益电影1314场,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300场,免费送戏下乡230场;实施村级卫生室村医每人每月200元补助政策;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全年组织免费培训2700人次;提高65岁以上农民养老补贴,每人每月新增50元;实施农村公益性岗位政策;在县城新建10座高标准公厕;实施蒲伊沿街立面改造;开展昕水河、南川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同时,全力维护安全稳定,扛实压紧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稳定“三个共同责任”,创新社会治理,完成“雪亮工程建设”,推进平安蒲县、法治蒲县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改革开放,开拓高水平的发展格局。“改革开放40年来,蒲县广大群众从温饱不足迎来了小康富裕,县域经济从‘一煤独大’向着多元支撑、绿色发展奋力转型。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蒲县的面貌、蒲县人民群众的面貌。”薛凤奎说,蒲县将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向创新要活力,不断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抓住战略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力争拿出一批在全市、全省叫得响的改革成果。今年,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改革等中央、省、市部署的重要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全力办好“招商图谱县区化、清单化和责任化;扎实推进‘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效改造;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5件实事,进一步营造以改革促转型、促民生、促社会治理、促党建、促全面工作的浓厚氛围。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开展蒲县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李德发院士工作站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在创优发展环境方面,深化“放管服效”、商事制度和“证照分离”改革,推行“一窗通办”模式和“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标准化建设;组织企业和居民开展全县营商环境综合评价,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在新一轮发展格局中,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薛凤奎说,蒲县将深入贯彻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以大讨论为新起点,添动力、激活力、强实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不断谱写新时代蒲县发展新篇章,为全市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作出蒲县应有的贡献!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景文婷 张 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