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中认为“有力打无力”是旁门,这是何解?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写道:“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这是认为壮实的人欺负弱小的,手快的打手慢的,有力气的打没有力气的,都是每个人都会,一出生就有的本能和习惯,跟功夫没多大的关系,所以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功夫。

实际上我们看到现实中如果没有练过武技的人对打,多是你打我一拳,我拍你一掌,最终谁能取胜,要看谁更有力量,谁更抗打,这就是“有力打无力”。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功夫呢?他说了:“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要学会四两拨千斤,认为这种引进落空,沾连粘随不丢顶的功夫才是真的。

《太极拳论》中认为“有力打无力”是旁门,这是何解?

如果学会了真正的功夫之后,就不会再这样打了,会闪避,会格挡,会真正的用力还击。这是说的是真正的功夫,那么假的功夫呢?假的就没有,说不定还不如不练的好。因为你不练,还能遵循本能,乱打乱劈,力量大,速度快的还能胜出。如果学了套路,只练套路的,因为练了东西,可是这东西不对,人的本能也被拘泥住了,一碰到王八拳,风车掌,就不知所措,只能大败亏输了。

这也是所谓的传统武术大师的不会打的原因,因为各种缘故,包括国家大力推进武术套路化,健身化,去武技化,再加上很多练武的人不肯吃苦,只知道练套路,练套路是出不了功夫的。

很多人看到练传统武术的多打不过练拳击散打的,就说传统武术不能打,这是“倒因为果”,自己练得不对,不肯努力,不肯学习,关传统武术什么关系?拳击的直拳,勾拳,摆拳在传统功夫里也有啊,你不肯练,非要练套路,自然不能打了。

《太极拳论》中认为“有力打无力”是旁门,这是何解?

在真正的传统内家武学里,所有的招式,动作都是为了培养元气,锻炼内力,以循经导脉,太乙循经。如果没有了内力的运转,有很多动作就失去了意义,比如说太极拳里的“手挥琵琶”,如果没有内力,单纯按现代的肌肉锻炼来练习,这功夫就没有什么作用。因为这样的短距离,单纯靠肌肉发力是打不出来效果的,只有锻炼出了内功,以内力出之才能显现出“断肘折肱”的功夫。

什么是“断肘折肱”?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就是用“手挥琵琶”能把对手的手腕,肘,臂给打断了,这种技艺在传统功夫里面属于切断四肢的内容,并不属于很高深的内容,可是现在的“大师们”有几人知道?包括“揽雀尾”也有这样的功夫,它的“捋”、“挤”二势就是这样的专修。

那么怎么样才能练出这种功夫呢?要练真正的太极拳才行。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要有循经,有内炼。你说你练的是太极拳,结果只会说这劲那劲,内力的循经不知道,真气的循行也没有,这是内功吗?明显不是!如果没有内功,那这就不是真正的太极拳了,只是体操而已,体操再怎么练,也是实现不了技击的。

《太极拳论》中认为“有力打无力”是旁门,这是何解?

《太极拳论》中认为“有力打无力”是旁门,指的是后天的死力,僵力,要想实现真正的养生,技击,还是要练出真正的内力,先天真力方可。这也是循经太极拳功谱里所说的“沾连粘随不丢顶,惊弹崩炸走螺旋”之真义,两者都是太极拳的功夫,是一体两面,是阴与阳,不可或缺。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