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圆明园是谁烧的?

舞墨平生


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时期,以后数代清皇苦心经营,修建过程陆陆续续150多年。圆明园规模宏大,占地3.5平方公里,作为皇家园林,里面存放奇珍异宝无数。



圆明园的来历

不是已经有了紫禁城——故宫了吗,为什么还要耗资巨大营建圆明园?还真和故宫有关,康熙初年,紫禁城走水了,为了防火把宫墙加高。这一点大家有感触,当周围高楼大厦林立,人会产生一种压抑感,皇帝对此也感同身受。

故宫还有个缺点就是地势平缓,使得宫内溪流沟渠之水流动缓慢几成死水。居住于此,工作也在这里,皇帝深感厌倦,便下了决心要改善生存条件。

于是在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创造找乐之地。北京西郊,群山连绵、湖泊流泉甚多,明代就已是旅游胜地,于是圆明园的修建地点就定在了这里。圆明园并非单独一座园子,而是有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的园林群,并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到底是谁烧的?

原来看的历史教材说的是被英法联军纵火烧毁的,而且做选择题时,不勾选英法联军,这题就没分。

其实法军虽然参与抢劫,但火是英军放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东北郊直奔圆明园,目的性非常明确,少不了有带路党。傍晚时进入圆明园,杀死守卫太监占领了大园子。第二天英法双方各派代表协商如何分赃,以便维持抢劫秩序,随后大规模抢劫开始。



英法联军在园内除了抢东西,还四处打砸,凡不带走的一律毁坏。9日,心满意足的法军先撤离。11日,没抢够的英军又来抢了一次,并在18日带领3500人纵火焚园。

英军焚园的借口是,圆明园曾经关押过前来和谈的巴夏里等人。这理由显得那么苍白,把人家那么好的一座大园子抢劫一空,打砸殆尽,烧了毁灭罪证才是真的,这简直如同一个杀人犯毁尸灭迹的行径。烧光了,我们来此抢过的珍宝清朝就没法要了,倘若来要,就说:不是我们拿的,都已毁于大火中。

这掩盖罪证的设计——绝了!



圆明园不是只被烧抢过一次

1900年,八国联军在强盗先辈的“光荣”历史上,又浓墨重彩的添了一笔。西郊诸园包括圆明园遗址,再次被抢。土匪地痞们也趁乱发财,拆了宫殿,砍了大树,甚至在园内建立碳厂,就地取材烧炭卖钱。

历经劫难,圆明园应该没啥可抢的了吧?答案是否定的,民国初年时,这里成了建材市场,木头没了,还有大量上好石材呢!于是园内的奇石、地砖、屋瓦、石碑,被一车车拉走。地面上的没了,又把地下的铜制管道、木桩搜刮一空。



圆明园到处都是宝,珍宝抢完了抢木头,木头没了抢石头……不光洋人抢,连那些剩下的残羹冷炙,也落入了国人的荷包,到最后彻底的干净了。


百味乾坤


圆明园是清朝皇帝在夏天避暑,听政,处理政务的地方,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规模宏大,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帝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时间,花费无数劳动人民血汗修建的。1860年第二次雅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掠一空后,纵火烧毁,世界名园化作一片废墟。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毗邻颐和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青园三部分。圆明园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多个景区,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园内收藏了上至先秦礼器,下至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上百万件,是中国人民的无价之宝。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原来是康熙皇帝赐给四皇子胤祯的园子,雍正皇帝继位后于1722年开始大规模营建。以后皇帝维修扩建,花了150多年时间,花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才完工。圆明园艺术水平非常高有“理想与艺术典范”的美称。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在第二次雅片战争期间毁于战火。

1856年英法殖民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对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雅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沿海北上左天津登陆,攻陷北京,腐败的清政府节节败退。1860牟10月6日,英法联军以搜查人质为借口,三千五百多人占领圆明

英军统帅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要给中国皇帝一个沉重打击。英法联军抢走圆明园中150多万件珍贵文物后,纵火烧毁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尘遮住了北京城。以后历经各路土匪抢劫,盗买园中物资,至清末年,这座集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皇家园林化作一片毁墟。







关东侠客


英国法国的联军与汉奸干的。

为什么要这么讲,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朝修建完成的,耗费了数亿两白银,历经一百五十年时间,通过四处盘剥百姓,压榨百姓而获得的巨额苛捐杂税,害的大清百姓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穷困潦倒。

修建皇帝自家园林,宋元明三朝近六百年陆、海丝绸之路贸易顺差,带来的巨额财富积累,历朝历代陶瓷工匠们、茶农们、丝绸作坊手工业者辛勤耕耘,才换来的巨额社会财富积累,这就是国贼,盗抢社会财富,为自己家挥霍无度,修建了举世无双圆明园,供自己家享乐。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龚自珍的汉奸儿子充当带路党,英法联军一起哄抢洗劫一空,又怕以后清算归还珍宝,英法联军有组织的,四处放火,来个毁尸灭迹。

这次一烧毁,使世界文化遗产明录上又少了一个,集中了东西方园林文化之大成,建筑物风格迥异,但巧夺天工,堪称奇迹。

大清朝是国不知民间苦难,搞得民不聊生,民也不知有国家概念,只知有皇家,这个国家一盘散沙,面对侵略者才无动于衷,才使英法联军几千人,二三十门大炮,轻易占领了北京城,并烧毁了世界万园之园。

所以内有国贼、汗奸,外有侵略者,三者祸害了这片土地,祸害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最终天价巨额的战争赔款,又是大清百姓当冤大头来买单,皇帝一分不少继续挥霍无度。

今天强盗们至今为止,也没有归还东方的文化艺术珍宝,这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痛,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性灾难。


随雨飘渺


圆明园是一八六O年10月7日,被英国和法国所谓的"联军"烧毁的。

英法联军心太狠,太黑,大肆抢掠圆明园后,仍然不甘心,因为圆明园珍宝体积比较大,无法带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放了一把大火,想用大火掩盖罪行。

圆明园的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可想而知圆眀园规模之大、宝贝之多,可惜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财富的艺术宝库被一烧了之!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恥辱

这座中西结合的园林,是康𤋮年间所造,园中著名风景达到100多处,大家知道,康𤋮皇帝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者,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品、青铜器、书法绘画名人真迹广为搜集,集中在园林各处陈列、摆放。

实际上是为雍正皇帝享用,也是皇家离开紫禁城后的又一办公、享受之处,他占地5200亩,花了150年才䢖成,当时就轰动世界,被外国称为:"东方博物館",也说明在园中珍藏了数不清的珍宝。

这些带着高桶桶黑色小沿帽,肩扛金丝穂吊肩章的英法联军,操着急促的英法语,两只手把抢来的宝贝往衣服和裤子口袋里塞,往怀里揣,用大口袋装,连嘴巴里都包着一口的珍珠,实在没法拿了,干脆一把火烧个干净⋯


于是,在京城最好的十月天,东北方向突然浓烟滚滚,三天三夜,黑烟笼罩了圆明园,中国历史顿时也被蒙了一层黑暗⋯


良人执戟2


是英法联军。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 企图用武力逼迫清政府做出让步,扩大英国和法国在华利益。

英法联军势如破竹,大败清朝军队,并先后攻占了天津、北京。咸丰皇帝带领后宫妃子们先行跑到承德避暑山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直扑北京郊区的圆明园,占领圆明园后,英法士兵便成群结伙地抢劫圆中瑰宝和珍贵的文物,大肆掠夺,肆意破坏。后来英军指挥官额尔金又下令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可怜这座经过150多年经营,汇集中国无数珍品的圆明园就这样毁于强盗之手 。

图为额尔金,记住这个强盗头子。


欲将书剑学从军


謝邀!圆明园是谁烧的?我们先看看《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法国人雨果怎么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圆明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我们再看看1860年,当时攻进北京的的英军统帅额尔金下令焚烧圆明园的借口:"火烧圆明园有确实理由的行为……我们有责任这样做,中国人也将在很长的长时间内,记住给他们的教训!"这封信,是额尔金写给法军统帅的,现仍保存在英国国家博物馆。


寥寥数语让人感受到,用西方"文明"武装起来强盗的优越感,原来人家火烧圆明园是如此冠冕堂皇和理直气壮,是"文明"拯救"愚昧“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自认为优良品种的欧美人,要给属"劣等"民族的中国人以教训,教训浮皮躁痒不行,要伤筋动骨,甚至要刻骨铭心,否则"劣等"民族都健忘,很容易好伤疤忘了痛,所以他们选择万圆之圆的圆明园下手,既可以满足强盗对珠宝文物的贪婪,还因圆明园代表世界顶级圆林水准影响大,让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记下给他们的教训"。

据史料记载,火烧圆明园的指令是额尔金首先向英军第一军团下达的。在此之前,英法联军只是疯狂的抢劫。公元1860年10月18日清晨,额尔金正式下达火烧圆明园的指令,英军骑兵团一大队率先开赴圆明园放火,火焰升起后,天色显得分外暗淡。随后众多联军便在园中各处任意纵火,临近正午,整座园林弥漫在烟火之中。“联军三四千人连续纵火两日,烟雾笼罩,火光烛天。”相距二三十里的北京城上空日光暗淡,如同日食。最为悲惨的是圆明园安佑宫中的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被烈火所围困,无法逃生,全部葬身于火海之中。与此同时,圆明园附近的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洋人就是洋人,连抢劫和纵火这类伤天害理的事,也能把自己打扮成输送文明的天使。好在"人在做,天在看",三世因果并不会因额尔金"洋大人"的身份而放过他,他52岁那年因住屋被雷电击中着火,他因受惊心脏病发作未能逃生,而葬身火海。正应中国那句"玩火者必自焚“的古训。

我非常理解并感谢题主在巴黎圣母院被火烧后,因中国的一些公知、明星因表演失当,引起底层民众反感之际,提出此问答的良苦用心。值得指出的是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失火是天灾,而中国的圆明园则是人祸。据说法国领导人在巴黎圣母院的重建中,希望得到全世界爱心人士的捐款,不知作为火烧圆明元凶的相关国家,是否为火烧圆明园犯下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致歉?并退还抢劫的珠宝文物;是否愿为中国重建圆明园承担起应负的责任?火烧圆明园过去了170多年,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也不知弱肉强食的国际规则,是否已发生了改变?虽然今天的中国和火烧圆明园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但西方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改变的很少,有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的话为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来看看。


王洪涛6807


现在说“我们的圆明园”没有错,但在清朝,它是皇族的,不是我们的。

相反,它是遭到当地百姓仇视的。

它是满清皇族,从康熙开始,为了享乐,而大肆建造的。

目的是什么?看戏。

清朝皇帝很高雅,不爱看一般的戏曲,京剧是后来才有的,康熙的时候,一直到慈禧太后之前,最爱看的,都是昆曲。

慈禧太后时代开始,才喜欢上了京剧。

昆曲为什么死了?

因为太高雅,因为太大。

一出戏,演几天算短的,十几天演完算正常,一个月演完也常有。

规模何其浩大!

慈禧太后她老公咸丰皇帝,逃到了热河行宫(那时圆明园已经被英法联军烧了),也忘不了看戏。

死之前的一天,他还在看戏,硬挺着也要看。

看了一上午,忽然发现皇帝快挺尸了,这才把他拖回寝宫抢救,第二天死掉了。

说他是看戏看死的,也不为过。

咸丰皇帝如此,康熙、乾隆、道光他们,也差不到哪里去。

可是,如此之漫长、高雅的昆曲,排演起来,工程浩大,场地必须相当固定,否则没法演完。

所以,皇帝想到了建一个专门的宫殿,用来看戏。

这就是圆明园的最初出处——它是看戏看出来的,不是你想象的,为了建设伟大的中华文化、体现中华文明而出现的。

康熙虽然喜欢,但很克制,圆明园最初就是个戏园子,戏园子再大,能大到哪里去?

所以康熙时期,规模很小的。

到了乾隆,了不得了,这皇帝本就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开始毫无节制修建,于是有了后来的宏大规模,性质也完全从戏园子变成了豪华的行宫。

它和故宫完全不同。故宫是明朝修建的,清朝皇帝入关之后,很自觉,没有另外修建皇宫,而是直接用了明朝的宫殿。

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很为史学家称道。

所以,对京城老百姓而言,皇宫还是那个皇宫,只是里面的人换了,对他们毫无影响,老百姓也就很容易顺从。

圆明园就不同了,是奢侈、挥霍、享受的产物,老百姓十分仇视。

所以英法联军杀入的时候,老百姓不仅不保护,反倒趁火打劫。

活该!

至于谁烧的,这恐怕永远说不清楚了。

因为英法联军的确来了,的确抢走了不少东西,也的确有纵火的动机和嫌疑。

但,战乱中间,谁说得清?

老百姓抢的就少吗?英法联军远道而来,带回的东西,都是珍贵而相对小巧的。可还有珍贵而笨重的呢!

谁抢走了?

老百姓,以及盗贼,流寇,企图发财的流民。

都有盗抢的嫌疑,至于谁燃起了第一把火,恐怕永远没人说得清。

但有一点是绝对的:

这把火燃起来之后,没有人管,没有人救,任其蔓延,将豪华宫殿烧光了。

圆明园很大,如果有人救火,很难全部烧光。

为什么?因为民心。


高了高趣评


1860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抢劫,抢劫是法国人先开始的,放火是英国干的。 抢劫的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放火毁尸灭迹的是英国人。 英国人和法国人,联合一起杀害了圆明园,并把圆明园的精美物品进行了抢劫和破坏。

英国人怕罪行暴露,毁尸灭迹,又放火烧了圆明园。 后来清政府想把圆明园修起来,但修了一部分发现没钱了,毕竟圆明园太大了。于是也就放任不管了。


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大发其财的事儿,传出去了。引起了世界上,其他6个强盗的贪欲。于是发生了1900年英法美日德意奥俄这8个强盗一起再次洗劫了圆明园,共计抢劫了150多万件文物,拿不走的被破坏掉的不计其数。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这八个强盗再次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这个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150多年修建起来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万园之园,就因为满清政府的懦弱失败,被这8个强盗,流氓屡次打砸抢掠烧。

再后来的清政府和割据军阀以及那些无知的平民,就像食腐动物一样,将圆明园里面的石料,土壤全部挖走。

圆明园两次被烧,证明了一个千古不破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侵略。没有强大的国家,一切财富都守不住。


少校柳下惠


第一次是1860年10月,由于慈禧和咸丰皇帝仓皇逃窜,造成京城无主,军心涣散。英法联军直驱圆明园,虽然僧格林沁和瑞麟有做抵挡事宜,奈何不敌,而后联军侵入圆明园。守圆太监任亮等虽然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职,而管圆大臣文丰亦投福海而死。10.7日到10.11日短短五天时间,价值万万的珍宝就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更令人憎恨的是10.18日英国代表额尔金竟让中将米切尔带领部队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大火历时三天,曾经的万圆之圆只剩满目疮痍。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额尔金回国后竟然还得到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嘉奖。

第二次是在1900年,经过同治皇帝和慈禧的修缮,圆明园主体建筑基本修复好,可是就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帝后出逃圆明园遭遇了第二劫。在八国联军劫掠了剩余宝物并放火之后,当时土匪地痞蜂拥而起,八旗兵丁也趁火打劫,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凡是完好的建筑一律拆毁,木料、石材、砖瓦都被运到附近的清河县集中售卖。


晓柏话史


我们的历史课本曾经非常直接的写到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了万园之园圆明园,然而,历史真相却并非如此简单!有不少人对圆明园的洗劫与烧毁事实模棱两可,究竟是八国联军干的,还是英法联军干的呢?事实上,圆明园被烧过两次。

众所周知圆明园的首次大规模的破坏是1860年,为英法联军所烧。但焚烧以后,许多建筑还算完整。1870年有一位德国人拍下了西洋楼景区12幅照片显示“虽惨遭破坏,依然楚楚动人”,1895年康有为游圆明园时,看到“虽蔓草断砾,荒凉满目,而福山寿海,尚有无数亭殿,有白头官监守之,竟日仅能游其一角。”重点来了,参与抢劫的有不少中国人,而且带领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并出主意怂恿额尔金烧园之人,即为龚自珍的孙子龚孝拱(就是那位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大诗人的孙子)。这货后来移居上海,用从园中取来的财物嫖妓,得梅毒而死。可以说天道有轮回啊。

管园的太监和兵丁与窃贼展开了持续40年,没完没了的“游击战”,值钱物品被偷光后,人们又将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土中的细碎宝物上,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但这些除西洋楼的铜管被偷外,基本上未伤及建筑,并且尚留林泉山石之概貌。园内珍贵花木仍在,假山园林仍在,山形水系仍在,园墙仍在。仍为皇家禁园。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辛亥革命之后,各路军阀有事没事都来圆明园这边拉走石材,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修建府邸,可以说圆明园饱受劫难,不管是外敌的烧毁,还是内部的偷盗,都反应了一个没有秩序没有能力的国家是没有能力保护好宝贵的文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