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败走中国?亚马逊终究敌不过阿里和苏宁

世界首富败走中国?亚马逊终究敌不过阿里和苏宁

撰写 / 华祥名 芝超

全球市值最高的电商公司,却在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遭遇滑铁卢:

亚马逊中国日前正式发表声明,为寻求战略转型,将于今年7月18日起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

尽管亚马逊中国官方回应称,其在中国的发展意愿依旧十分强烈,但数据赤裸裸地说明了一切:其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15.4%,一路下跌至如今的0.6%。

在中国电商领域,亚马逊确实不敌他的对手们——阿里,苏宁等本土电商巨头。马云和张近东已经把贝索斯甩出了几条街。亚马逊老板贝索斯作为全球首富,其败走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偶合的是,亚马逊进入中国的15年,恰巧也是中国电商迅速崛起的15年,亚马逊在中国电商战场愈走愈艰难的同时,却是阿里,苏宁等本土对手在电商红海之上稳步高歌之时。

尽管15年前就来到了中国,先机抢尽的亚马逊却终究失去了中国市场。这家在世界市场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的电商传奇,在中国市场终究要饮恨离去……


01


高光时刻只是一瞬。

作为国际巨头,2004年,亚马逊通过收购雷军的卓越网打入中国市场,一时间“狼来了”的声音不绝于耳。彼时,中国的电商领域还并未兴起,马云的淘宝才刚刚成立一年,还在和另一个进入中国的国外巨头eBay在C2C领域火拼,而苏宁电器凭借着优良的业绩,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同时也在谋求变革与转型。

巨头亚马逊的到来足以令中国的电商巨头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2004年,当时的亚马逊销售额直逼70亿美元,足够的资本让它昂着头颅高调进入中国市场。

而几年之后,态势急转直下,亚马逊灰溜溜地退场,败走中国。论3C家电,拼不过苏宁;论服饰百货,敌不过阿里。

更别说亚马逊一向引以为傲的物流体系,到了2018年年底,几家运营中心零零星星,散落在北京、昆山和广州三地。

电商业务折戟不断,市场对亚马逊也从“待他不薄”到“如此凉薄”。2018年第4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份额中显示,亚马逊仅占比0.6%,而天猫,苏宁易购则位居前列。

中国市场被这些本土电商巨头牢牢掌握在手上,亚马逊想要分一杯羹都十分困难。

遥想当年,亚马逊可是被当作国内企业学习的标杆,无论从形而上的企业战略管理,还是形而下的物流体系,无数人都在模仿亚马逊,可就是没人能做得了中国的“亚马逊”。

可当亚马逊真的来了,怎么就在15年内就兵败中国呢?在关于亚马逊败走中国的诸多讨论中,从以下“三问”,我们或许能窥见这个庞大电商帝国的落败之因。


02

一问:所向披靡的“亚马逊模式”在中国为何不起作用?

凭借着成熟的经验,亚马逊开始了在中国的攻城略地,“亚马逊”模式下,物流和仓储的建设是其王牌之一,但亚马逊不知道的是,在中国这片沃土之上,用户体验也与流量紧紧捆绑在一起。

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的转型,一个个的个体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正在移动的场景,用户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

亚马逊低估了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水土不服”初现症状。

亚马逊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一直在自建物流与仓储,它不像阿里只做物流的中间人。长时期的鏖战,意味着时机错失和成本飙升的风险。

在美国,一个快递等上一个星期,不算是稀奇事儿;但在中国,一个省内的包裹如果一个星期还没送达,物流和商家都得挨板子。

而另一边的电商巨头苏宁,物流系统则像毛细血管一般触及全国各地,在苏宁未来的“蓝图”中,全国所有城市和90%以上的乡镇市场,将逐步实行2小时配送服务标准。

这是亚马逊不能做到的,但是苏宁却让其成为现实。

03

二问:身处中国市场,亚马逊为何总是看客般的置身事外?

“京东大型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10%以上,将派员进驻苏宁国美店面。”

2012年8月14日,刘强东首先在微博发文,一时间,一场围绕着苏宁国美京东的电商三国杀拉开了大幕。

硝烟之后,电商新玩家苏宁易购流量涨幅达706%,国美涨幅达到了463%,现在回想此次声势浩大的电商争霸战,国美已“江河日下”、京东已“流言四起”,苏宁却是”四面开花“,线上线下都成了最大的赢家。

而此时的亚马逊呢?就像个局外人,只是这场战役的“围观者”,亚马逊仍旧信奉着保守的战略,认为在中国市场,激进的打法并不合适。

只是,当时的中国电商行业百废待兴,中国消费者一向对价格极为敏感,低价促销是一种抢占市场的策略。

在这场价格战之后,一直高昂着头颅的亚马逊恍惚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可想要奋起直追,市场却早就被阿里苏宁占据了。


04

三问:为何自己人总是不信任“自己人”?

亚马逊进入中国的第三年,创始人贝索斯来到中国,在问及为何国外的企业在中国频频受挫之时,贝索斯的一席话令人深思:

“那是因为美国公司来到中国后,不是让中国的顾客满意,而是让他们的美国老板满意,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随后,他补充道:“我来到中国时,对我的员工说,我最开心的是看到你们对顾客非常重视。”

尽管贝索斯一再强调亚马逊重视用户体验,但事实却在说明:

亚马逊中国只是将“让顾客满意”放在嘴边,目的却是让美国老板满意。

2011年10月27日的一则消息同样证明了这点。当日,卓越亚马逊正式更名为“亚马逊中国”,并启动短域名z.cn。

但人们发现,此时的亚马逊中国在全球市场扮演的是运营中心,而非决策中心。

也就是说,中国方的决策权很低,这或许是美国老板并不相信自己的“中国员工”,可这样又面临另一个问题:

如何留住人才呢?

商场如战场,人才争夺也是一场大战,在电商行业更是如此。

张近东曾经在年会上表示:“苏宁的年轻干部群体正在崛起。80后干部占比72%,90后干部占比12.8%,苏宁也将打造80后总裁、85后总经理、90后总监的年轻化的管理团队,让更多年轻人凸显。”

让企业更加“年轻化”,年轻人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动能之一。苏宁在2018年5月推出的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更是引发热议与讨论,而在2019年1月,苏宁又在人才大战里为自己增加筹码,进一步明确了科技、体育、物流等新板块的股权激励机制。

在这场人才大战里,中国电商的领路人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亚马逊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弯了腰,决定驶离这片他们曾经信心满满想要一举拿下的土地。

05

亚马逊的离开,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这三问或许只是促使它离开的一部分原因。

而如今,中国的电商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暂时的平衡期,电商大佬们将目光逐渐转向海外,或许,在另一片疆域,亚马逊与中国的电商企业们仍将会有一场大战。

结果又会如何?这些都未可知,但在中国市场上,亚马逊显然已经被中国电商们打得溃不成军。

我们只能道一声:

别了,中国的亚马逊;

你好,中国的电商领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