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嚴峻,民營煉化企業該如何轉型升級?

去年7月,曾名列《山東民企百強》第二位的山東晨曦集團破產,今年,山東大海集團有限公司和山東金茂化工集團相繼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引發了社會對地煉企業的持續關注。縱觀國內煉化形勢,在三桶油的傳統優勢以及浙江石化和恆力石化等後起之秀相繼開工,外資巨頭也紛紛殺進國內市場。在此背景下,以地煉為代表的民營煉油企業該如何發展?

形勢嚴峻,民營煉化企業該如何轉型升級?

在近期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舉辦的2019(第七屆)國際輕烴綜合利用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孫偉善針對我國民營煉油企業尤其是地煉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展開了精闢的論述。


形勢嚴峻,民營煉化企業該如何轉型升級?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 孫偉善


我國煉油行業發展現狀

01 | 全國煉油整體能力持續增長,民營也出現世界級大煉廠

截至2018年底,中國煉油能力達8.22億噸,民營企業建成投料首座2000萬噸世界級煉廠。


02 | 煉油結構性過剩仍較為突出

一是全國煉廠平均規模仍舊偏小、一體化水平不高。國內煉廠平均規模僅412萬噸,與世界煉廠平均規模759萬噸仍有較大差距。二是區域佈局不平衡。東部和西部部分省市能力明顯過剩。三是各煉廠間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裝置水平參差不齊、不平衡,呈現出一方面煉油總能力過剩形勢加重,另一方面先進能力相對不足的局面。


03 | 經營主體多元化格局加快發展

從經營主體看,以中石油、中石化為主,中海油、中國化工、中化、地方煉廠、外資及煤基油品企業等參與的多元化格局繼續發展。全國地方煉廠(不含央企收購或控股的地方煉油企業,去除淘汰能力)的煉油總能力為2.13億噸,佔全國煉油總產能的25.6%。


04 | 煉油行業經營環境出現新變化、新挑戰

一是環保壓力加大。2018年被媒體稱為“環保風暴”年,石化行業環保成本與投入陡然增加。二是國家開展重大專項治理,規範經營。對擅自建設煉油裝置、未完成成品油質量升級、安全環保未達標等問題進行治理;規範200萬噸以上煉廠建設生產經營行為。三是國家對成品油市場監管力度加大。


05 | 民營煉廠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部分獲油企業發展迅速

2019年,隨著恆力石化、浙江石化等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地方煉廠陸續投產,地方煉廠整體技術經濟水平顯著提升。2019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為2.02億噸,地方煉廠逐漸佔據國內原油進口量的近半壁江山。同時,地方煉廠的整合升級也正在進行。山東民營煉廠將通過兼併重組方式提升在國內市場中的競爭力。


06 | 民營煉廠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一方面表現在加強裝置升級改造,提升資源綜合利用能力。截至目前,主要地方煉油廠的二次加工、深度精製裝置逐步完善,普遍擁有催化裂化、渣油加氫、蠟油加氫、重整及焦化能力,油品質量普遍達到“國五”“國六”標準。另一方面表現在延伸石化產業鏈條,逐步走向精深加工。針對目前我國煉油產能過剩的現狀,各民營煉廠努力貫徹執行國家新舊動能轉換政策,逐步加大投資,向化工領域延伸。

民營煉油企業面臨這些嚴峻形勢

01 | 安全環保要求日益嚴格,安全生產和環保面臨嚴峻挑戰

隨著“藍天保衛戰”和“防治汙染攻堅戰”的持續發力,一批環保新政策和新標準公佈實施,石化企業的運營成本不斷增加,加之一些地區或部門在監督執紀過程中採取“一刀切”,還有的地區在貫徹政策和標準時層層加碼,對石化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了影響。環保新政只能越來越嚴格、越來越規範,必然對一些石化企業帶來挑戰。


02 | 多數企業處於石化價值鏈中低端,轉型升級壓力大

長期以來,民營煉廠主要以加工原料油生產油品為主,處於石化產業鏈低端,石化產品相對較少,易受市場波動影響,產品利潤較低,給企業發展帶來很大困境,轉型升級壓力大。


03 | 部分疑似煉企擾亂煉化行業的正常發展

2018年,國家能源局組織全國煉油企業普查工作,初步對全國29個省上報的煉廠進行現場摸查,發現部分地方有意迴避,且有相當一部分疑似煉油加工企業未參與此次全國煉企普查。同時,部分非法調油企業使用諸如“烷基化、混合芳烴、二甲苯等化工產品”調和生產成品汽油,或者使用檔次較低的汽油調和組分進行違規汽油調和生產,因價格低廉流進很多加油站,進一步惡化了煉企的生存環境。


04 | 企業投融資落後於行業改革步伐

與石化巨頭相比,民營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弱,現金流吃緊。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70%甚至更多,有的企業已處於破產狀態。目前山東省正在開展的企業兼併重組行動使不少企業面臨大量鉅額的投資,勢必造成資金和資產浪費,無油頭化尾將加劇企業的經營困難,面臨被行業淘汰的境地,企業的財務風險非常高。


05 | 企業發展面臨政策約束,山東地煉走向整合升級

2016年8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重點建設河北曹妃甸、江蘇連雲港等七大石化產業基地,產能佔國內總產能1/4而被稱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的山東不在七大石化產業基地的規劃中。

2018年11月,山東省印發《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確力爭到2022年,將位於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煉油能力在300萬噸及以下的地煉企業煉油產能進行整合轉移;到2025年,將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全省地煉行業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億噸/年壓減到9000萬噸/年左右,成品油(汽煤柴)收率降至40%左右,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和高端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基礎化工原料(產品)佔比達到35%以上的國際先進水平。初步形成全系列高端石化產業鏈,實現由“一油獨大”向“油化並舉”的轉變,培育形成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煉化一體的精細化工、綠色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世界級產業基地。

對民營煉化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針對民營煉化企業的發展,孫偉善提出了幾點建議:

01 | 加大政策支持,推動“小而強、特而優、專而精”的民營煉化企業轉型升級,形成高質量發展特色經濟實體

山東民營煉油企業經營質量存在很大差異,建議選擇一批區域佈局合理、產業結構合理、內生機制健康、經營質量優異(利稅高、上繳稅金高)、綜合能力強的煉企,開展全省煉化企業轉型先行示範,在這批“潛力板”“績優股”企業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關鍵時刻伸出推引之手,精準地給予政策創新支持,通過有針對性、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舉措,真正做到讓市場管理存量、讓政策管理增量。


02 | 充分激發民營煉化企業活力,在安全環保、科技創新、智能升級等領域加大支持力度

助力山東由煉化大省向高端綠色化工強省轉變,通過政策合理引導,將山東煉油化工企業打造成為全球“前沿技術轉化應用基地”。

· 安全環保

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借鑑國際先進的安全管理模式,建成行之高效、又契合自身的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達成本質化安全。強化環境保護的大局意識,以過程綠色化、廢物資源化、價值最大化為手段,從根本上解決環保問題,用國家環境保護工作標準打造綠色工廠。

· 科技創新

通過與科研機構、高校進行資源整合、聯合創新,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聚焦企業的製造要素、經營要素,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產品和獨具一格的新經營模式,實現企業高質量“脫胎換骨”式的發展。

· 智能升級

通過引進國際領先的智能管理平臺,做好裝置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智能化應用管理,深入應用分子化煉油、桌面化煉油,做實兩化融合與驅動應用工作,打造智能工廠。


03 | 充分發揮國內民營煉廠的作用,穩定國六供應

長期以來,山東民營煉廠的存在承擔了成品汽柴油的保供任務。在汽柴油產品面臨國六升級的背景下,保供仍然是重要時代命題。現階段,山東民營煉廠仍然是國六產品供應主力軍之一,應鼓勵產品質量穩定的地方煉廠靈活調整方案,穩定國六標準產品供應。


04 | 煉油產能過剩需考慮實際情況,理性看待

我國煉油行業當前最主要的問題並不在於產能過剩,而在於產能結構不合理,在於煉廠佈局與市場的不匹配。近年來,隨著落後產能的不斷淘汰、煉企向化工領域的不斷延伸,我國已有相當一部分的煉油產能轉至下游領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成品油市場的飽和壓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適當的產能過剩還有利於優勝劣汰的市場良性競爭。


05 | 整合發展應以市場化運作手段引導大型煉化基地形成

根據各企業發展狀況,分批次、分階段、分區域進行整合發展,保障登記在案煉化企業權益,同時鼓勵兼併重組。整合發展過程中要做到不急功近利,一蹴而就,注意做好政策指引,樹立成功整合典範,以市場化運作促使千萬噸級煉化基地形成。


06 | 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

一要對煉油企業實行“清單”管理,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多樣化融資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綜合運用上市掛牌、發行債券、私募基金、風險投資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槓桿率,縮短融資鏈條。二是按照企業主體、政府協調、市場運作、依法依規的原則,排查企業資產負債狀況和“擔保鏈”“擔保圈”情況,提前進行研判,制定針對性措施,切實防範金融風險。三是對轉移支付、企業搬遷、職工安置、技術改造、兼併重組、土地收儲等進行支持,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研究實施財稅激勵政策,支持產能出清的企業轉型升級。

文章來源:中國化工信息週刊 官方微信,更多化工信息請關注微信:中國化工信息週刊(ID:CCN-week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